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中的应用_学习理论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中的应用_学习理论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学习理论论文,建构主义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批准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探索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途径,将小学语文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以及汉字输入编码学习融为一体,涉及到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做到“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理解、作文训练”四者结合。

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教学方面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学习方面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本文先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提出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分别论述该理论在小学语文“四结合”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结构主义是60年代到70年代一种盛行的哲学思潮,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理论中的“结构”不是智力测量家眼中的智力的经验结构,而是一种机能主义式的组织,是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的有机整体。皮亚杰认为,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构,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他在《发生认知论原理》(1981年)一书导言中曾指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建构”观点的提出,使结构主义发展成为建构主义,利用其研究认知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发生了一场革命,从而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所谓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从而丰富和加强主体的结构体系;顺应,是在进行同化时,主体的结构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以进一步适应环境。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变化。这样机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机能过程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平衡的不断打破和建立体现着儿童认知结构的转化和发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有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协作人可以是教师或同学。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会话使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小组所共享,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和形成运算阶段(12岁以后),儿童的认知总是在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机能机制下,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而经历上述4个阶段。

处在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儿童, 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也就是说,若单纯依据语言叙述要求儿童进行一定的思维操作,他们则感到困难。《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研究对象是1~6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儿童, 所以创设给他们的情景,要符合他们这种心理发展特点。

2.协作和会话要尽可能应用现代的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网络式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协作提供了可能。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建立的多媒体教室网络,可为学生开展协作和会话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1)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的群组管理功能, 可以将学生依实际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之间通过通信或同桌两人互相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

(2)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看监听功能, 教师可对每一位学生所观看的材料、聆听的声音和学生说话的内容进行监看和监听。教师通过教师机可随时查看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进行有效的讲评创造了条件。

(3)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的遥控功能, 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键盘或鼠标切入学生的执行环境,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4)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和学生终端, 教师可向全体学生提供某个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实时讲评,并由学生本人进行即时修改。

3.意义的建构过程要符合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结构主义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这样,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意义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较初级过渡到较复杂,而且要符合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大类的内容,它们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却各有特点,所以,学生(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要符合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认知过程。

二、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小学语文“四结合”识字教学通过试验和探索,概括出“看—听—说—写—打—想”的新型识字教学模式。如何在该模式的教学中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点,根据识字教学的特点,可具体应用在如下几方面。

(一)创设识字教学情景

研究表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或模拟生活)的情景中,学习字词句篇,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应用。

创设识字教学情景,目的是要营造语言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另外,要让学生识字,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必须包含有示范的作用。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情景尤为重要。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情景,应注意如下方面:

1.根据汉字造字原理,使独体字形象化;

2.体现汉字结构特点,反映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表达具体动作或特殊环境,便于理解汉字的字义;

4.模拟生活的情景,掌握字词的应用;

5.提供多种可能情景,利于丰富词汇。

(二)教师注重在结合点和识字方法上的指导

1.注重音形义教学与编码和打字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将生字的音形义教学与编码打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重视认知码编码教学和打字训练的同时,又注意传统识字教学音、形、义的教学指导与训练。在“四结合”识字教学中,教师的结合点找得正确而且处理得恰当,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将认知码的编码和打字作为认字识字用字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

汉字字数繁多,但却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应善于归类和总结,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另外,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下是所列的教师常用的一些方法。

(1)利用熟字学生字;

(2)基本字加部件学生字;

(3)替换偏旁学生字;

(4)区分同音不同形字的方法;

(5)区分形近字的方法等。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识字水平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评议和分组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识字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指导看图、训练说话、动手写字、学习编码、打字练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说话、学词、学句、写字、打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用字的能力和水平。

(四)符合识字规律的意义建构过程

1.字的听说读写与打字结合的训练

如让学生进行看打训练,帮助学生复习字形;如让学生通过听教师(或录音)读音,把每个生字或词语打出来,这种听打方法在于训练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2.字的应用与打字结合的综合训练

利用想打练习,培养学生对字的听说读写用的能力。如一字组多词,可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接龙组词游戏,可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谁组的词又快、又多、又准;用词造句,先提问学生关于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再让学生造出一个句子:看图写话,让学生观察后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并将这段话打出来,以训练学生准确观察、说话和运用字词句的能力,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三、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提供特定的阅读材料,大部分时间花在进行示范朗读和重点词语的讲解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阅读资料非常有限,而且能够自己默读和朗读的机会很少。在“四结合”教学中,由于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改革传统教学的这些不足。通过试验与研究,我们归纳出“览读全文—分析重点段落—讲解关键字词—利用课件阅读—师生共同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景

阅读是一种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创设阅读教学情景时,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激发阅读动机;

2.体现写作思路;

3.加深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

4.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过程的引导

1.激发学生兴趣,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语言描述,联系已有经验,导入新课,激起儿童阅读全篇的兴趣,使儿童主动地去阅读。

2.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通过使用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关键词句。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表现全文内容的,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

(三)利用课件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和探索发现学习

1.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借助有关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学习,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2.利用课件组织探索发现学习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或视听阅览室(电子图书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用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学习。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热键查询对疑难字词的解释;通过时间的设定可检查自己的阅读速度;通过完成练习题目可检查自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效果。

(四)符合阅读规律的意义建构过程

1.按初读—细读—精读的建构过程进行阅读

首先通过初读,做到读通,弄清作者思路;接着通过细读,做到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最后通过精读,做到读深,学会欣赏文章的精华。

2.将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记录和呈现学生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

将阅读学习的每一认知过程与计算机打字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的工具,记录和呈现学生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如在《游动物园》这一课的阅读中,在创设情景时,将观察到的动物名称打出来;在览读全文时,将按课文的写作顺序将动物的名称打出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让学生自己整理阅读提纲并在计算机上打出来,这样,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活跃,从而加深阅读印象,提高理解能力。

四、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写话和片断;中年级学生要求能写短的记叙文;高年级学生则要达到作文教学的全面要求。在“四结合”试验研究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创设情景—指导观察—片段分说—边说边打—整篇总说—打出作文—评议修改”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四结合”作文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创设作文教学情景

小学生作文是以他们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观察、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过程。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创设作文教学的情景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提供观察的对象,作为写作的源泉;

2.交代事物(或事件)发生、变化、发展的过程;

3.展示主题思想。

(二)教师重在写作指导和作文评改

1.写作指导

教师应选取鲜明的感知目标,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运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为他们进行写作在思想感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提供指导。

2.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评改

通过对典型的学生作文案例进行即议即改,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如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的监控功能,实现对典型的学生作文案例进行即议即改,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完成写作。

(三)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观察、思维、情感紧密联系

教师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和手段,大面积、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1.学生仔细观察,做到多见而识之;

2.学生进入情景,积极思考,激发动机,使作文有感而发;

3.学生拓宽情景,打开思路,进行会话表达;

4.学生利用编码知识,在计算机上打字表达。

(四)符合作文规律的意义建构过程

1.重视作文教学过程的综合性

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对儿童的情感陶冶、思想观点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要注意作文教学过程的综合性,从观察、思维、情感等方面培养学生。

2.按照观察情景—边说边打—布局谋篇—评议修改—深化主题的建构过程进行作文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情景,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呈现的画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边说边打,说中有打,打中有说;接着将打出来的素材按一定的思路进行布局谋篇,形成完整的文章;选择一篇典型的学生习作进行实时评议修改,然后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出思想,以深化主题。

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根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研究的目标和要求,深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标签:;  ;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中的应用_学习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