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化护理模式在特发性矮小患儿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周立成,李文,刘蕊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ISS患儿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家庭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身高标准差数值(SDS)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在ISS患儿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生长速率、骨龄及身高,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生长激素;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定义;特发性矮小;身高增长速度

特发性矮小症(ISS)属于儿童矮小中常见的类型,其病因尚未明确,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其身高最终可低于3百分位。有研究发现,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身心发育可受到巨大的影响[1]。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已成为护理学者研究的重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对50例ISS患儿应用了家庭化护理干预,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来自于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ISS患儿100例。纳入标准:经生长激发实验、影像学检查证实;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与护理方案知情。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病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病变、宫内生长迟缓、营养不良;下丘脑、垂体病变。以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12岁,平均(8.5±2.3)岁。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2岁,平均(8.4±2.4)岁。在性别、年龄比较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⑴生长激素治疗:睡前1h注入生长激素,0.15U/kg/d;⑵积极补充维生素B12及定量钙;建立患儿疾病信息档宁,以便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可持续性;⑶指导患儿家属采取科学的饮食结构;⑷适当进行体格锻炼;⑸保证睡眠充足,建议22点前睡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家庭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周对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1次ISS护理知识培训,并通过电话、网络、家庭访视等形式进行跟踪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⑴家庭化护理健康档案。建立家庭化护理健康档案,并将档案号书写于门诊病历及档案袋右上角,确保患儿各项信息与资料的完整,同时也使取阅档案变的更为方便、快捷。⑵心理护理。矮小的身材可给患儿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丧失自信与沟通能力等。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主动与患儿交谈与接触,及时掌握其身心变化,多以鼓励与表扬的语言给予他们信心,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⑵饮食护理。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结构,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尤其补充动物蛋白,以便达到最佳的生物利用率。每日保证摄 入牛奶250~500ml,鸡蛋1~2个,适量摄入谷类、肉类及水果蔬菜,避免摄入高糖份食物、碳酸饮料及油炸食品。⑶睡眠指导。生长激素是影响人类身高的主要物质,主要在深睡眠时分泌,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保证患儿的睡眠质量,一般以8~9h/d为最佳。⑷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目的与重要性,提高家属的配合程度。指导患儿家属定期到院复诊,定期测量体重、身高,以及骨龄、肝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⑸运动指导。鼓励患儿坚持体格锻炼,促使肌肉、骨骼、韧带、关节的发育与功能开发,一般情况下运动以20~40min为最佳,并以有氧运动为主。⑹用药护理。指导患儿家属注射药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说明药物应按照剂量与规格使用,轮换选择注射部位,首先为脐部,其次为大腿中部外侧与上臂外侧,避免短期内在同一区域注射;注射治疗前应先清洁双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以酒精棉消毒注射部位;注射后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到院处理。两组均持续干预12个月。

1.3观察指标

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身高标准差数值(SDS)的变化,SDS=(身高-参考值中位数)/标准差[2]。⑵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表满分100分,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健康指导、人文关怀4项,总分在70分及以上即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与(x±s)表示,并以x2、t检验,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SDS的变化

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SD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SDS的变化(x±s)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8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42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满意率为84.00%;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4.000,P<0.05)。

3讨论

ISS属于儿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不伴有其他异常,若未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多数患儿成年后达不到正常身高。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激素,依靠垂体前叶分泌,可以有效促进蛋白质与微量元素的合成,用于抑制糖类代谢、加快脂肪分解,继而保证机体器官与组织的正常发育,现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研究发现,单纯营养干预与药物治疗无法有效强化患儿家庭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导致临床疗效参差不齐[3]。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ISS的疗效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0月对50例ISS患儿应用了家庭化护理干预,收效满意。家庭化护理模式干预中,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和目标健康教育,使家长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掌握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并在日常生活中照护患儿,正确的饮食、睡眠、运动、规范用药等,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家庭护理当中,以便强化患儿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生长速率、骨龄及Ht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部分结果相符[4,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家庭化护理模式在ISS患儿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生长速率、骨龄及身高,强化护理满意程度,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善.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家庭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15(9):102-103.

[2]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2(10):873-875.

[3]林梅.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研究现状[J].右江医学,2013,28(6):907-909.

[4]倪志红,薛小玲.186例出院儿童家庭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5,20(17):2117-2120.

[5]华丽,钱媛,叶天惠,等.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15(11):74-76.

作者简介:姓名 周立成 性别 女 籍贯 黑龙江 民族 汉 学历 本科 职务 总护士长研究方向 儿科护理

课题名称 家庭化护理模式对矮小患儿居家管理的效果观察,课题编号 SFZD-2015102

论文作者:周立成,李文,刘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特发性矮小患儿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周立成,李文,刘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