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中医医院 652600)
【摘要】 目的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由此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糖尿病“治未病”核心思想,即早期预警、早期防治,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干预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100-01
糖尿病中医又称之为“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主方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明确提出上、中,下消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
一、中医辨证治疗:口服药物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非药物疗法
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 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插拎转补泻法,留针20 分钟,隔天灸1 次, 10次为一疗程。
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对降低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
3、艾灸疗法:用艾柱进行隔姜灸,以上各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据伴随症状加减取穴,每穴灸10—30 壮,隔天灸一次,24 次为一个疗程,共2 个疗程。
三、中医养生保健
1、生活起居
(1)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除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外,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及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改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务必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指甲不要剪得太短。
(4)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掌握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自我监测较简易的方法是尿糖的测定,即使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但对病程较长、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来说,这种方法往往不可靠,应定期到医院测定血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药补食补:糖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养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参考文献:
[1]李慧、纪立农.新诊断2 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387-389.
[2] 刘豫玥,薛晓琳,王天芳.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及评定[j].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 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2008:309-313.
[3] 鲁缘青.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j]. 光明中医, 2010,25(8):1354-1356.
[4] 思金华, 谢慰, 李应昆.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j]. 光明中医, 2008, 23(7):926-927.
[5] 钱占红, 郭绍伟. 浅谈中医食疗与亚健康[j]. 内蒙古中医药,
论文作者:温纯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糖尿病论文; 中医论文; 亚健康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桑螵蛸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