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件大事_温州论文

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件大事_温州论文

经济文化建设是件大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个谈话揭示了经济、企业都与文化紧密相关,又是实实在在的。没有现代文化的企业不可能是现代企业。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微妙而深刻

我们在研究经济的发展时,不应忽视、轻视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它影响职工的素质、管理的方式和水平、技术的水平和运用、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企业的经营等方面。

例如,韩国的一家造船厂,人们进入车间,各种材料堆放整整齐齐,地上干干净净。这不仅是工厂管理得好,也与韩国人平素爱整洁的习性有密切的关系。须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特别是电子工业等精密工业中,工人讲不讲卫生,对产品质量有极大关系。相比之下,我国某些精密加工的工厂,成品却到处堆放,车间的环境很脏,甚至有积水。这显然也是与工人素质习惯有关。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让人难以捉摸,但仔细观察却又是实实在在的。

文化不同 结果大不一样

温州经济的发展与温州人异常勤劳,机灵乖巧,肯钻研、善模仿,乡土观念轻,敢闯、敢冒风验,有强烈致富欲望有关。也就是说,温州具有商业社会的文化。但我们也有一些地区的农业文化很重,在那些地区,人们很勤劳,朴实,但保守,求稳,乡土观念重,轻视甚至蔑视经商,生活上多求温饱,容易满足。这两种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然是很不同的。

温州人,早在大家还在批判市场经济时,就率先进入市场经济,他们办起了全国最大的钮扣市场,温州的服装、鞋、编制袋、低压电器、打火机等商品行销全国各地,或经商,或办厂、或承包建筑,或承包柜台,或打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处都有温州人。连偏远的西双版纳也有温州人开的发廊。他们甚至在北京丰台区形成了一个浙江村,那里住有三万温州人。还有一些人流到国外,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很容易碰到在那里创业、打工的温州人。温州全市共有人口670多万人, 流到外地的约100万人,都与温州人的文化密切有关。

温州文化是环境逼出来的

温州偏处大东南一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境八成为山地,地少人多,目前每人平均只有耕地零点三九亩,每家农户只有耕地二亩,仅靠农桑不足以养活众多的人口,更不能致富。自然条件迫使人们从事手工业、经商,背井离乡找活路。从前,温州陆路极为不便,瓯江虽通舟楫,但不能驶大船。所幸有港口可通外地及海外,但港口不大。在历史上,温州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发达,人称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善贾。”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辟为对外贸易口岸,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更辟温州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瓯海关。从事手工业、商业成为温州人的传统。惟交通不便,难于运输,因此,大多制造小商品,如伞、漆器、绸缎之类。乘改革开放之机,温州人利用其距中央远,“鞭长莫及”的条件,猛然发展起大量的以小商品市场为主、以小作坊为主的私营家庭工商业。当地市场有限,他们乃将商品推到全国各地。本地资源缺乏,乃从全国各地采购原材料。交通不便又推动他们到各地设厂、开店,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样就形成了温州经济的新格局。

温州文化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温州人的商业社会文化又具有早期市场经济的特征,其中甚至含有某些封建经济的遗痕。温州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使得温州人很少接触现代市场经济,眼界不够开阔,偏重近期效益。有些人,把机灵乖巧用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他们制造的假冒商品几可乱真。他们善于模仿,却弱于创造。他们大多愿意自立门户,独家单干,即使合伙也难长久。他们重视封建的血缘关系,合伙、雇佣常以亲戚血缘为纽带,盛行民间古老的以亲朋好友为纽带的集资方式。受到教育水平的限制,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了解,从温州的工商业者中,很少成长出现代企业家。从小工商企业中也难以发展出现代企业。温州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有些人发财后,沉溺于酒色、享受。如果把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的行为与上海的经济和上海人的行为相比,就可更清楚地看到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影响。上海经济受到现代商业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过去人们说上海的文化是“海派”,这“海派”就含有现代商业社会文化的内容。当然,在从前,也有买办文化的影响。

在考虑各地经济的发展问题时,不能忽略文化的影响。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仅仅从多办点企业入手是不够的,还必须改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的影响。

标签:;  ;  ;  ;  

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件大事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