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功能特殊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消费函数论文

居民消费函数的特殊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为例论文,特殊性论文,居民消费论文,函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的研究,能够更好的理解当前区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

一、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的特殊性

在区域经济研究中,消费函数通常以区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其表达式为:C=f(y[*]…)。式中C代表区域居民当期的消费支出总额,y[*]代表该区域居民当期的消费支出总额或代表该区域居民当期的持久性收入、以往时期的收入、今后预期的收入。

从江苏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能够发现现阶段江苏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既与其收入总量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江苏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基于统计资料研究表明,江苏经济的二元性不仅表现在城镇现代化产业部门与乡村传统产业部门在人均产值与人均收入方面的明显差距,而且也表现在城乡劳动者之间的巨大福利差别。据测算,江苏现在每年用于城镇职工的福利支出与津贴相当于其工资总额的60%还要多,而乡村农业人口则基本上享受不到这类待遇。城乡居民社会经济状况的重大差异势必会使得他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产生较大差别。因此,在研究现阶段区域居民的收入—消费关系时,应将居民分为两大板块:一类是由收入较低、福利甚少的农业人口组成,而另一类则仅包括收入较高且福利甚多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如果以k[,1]和k[,2]分别表示农业居民与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并用y[,1]与y[,2]分别代表这两类居民一年的收入总额,则该年区域全部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为:

C=k[,1]y[,1]+k[,2]y[,2] (1)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绝对收入理论,收入较高阶层的消费倾向要比收入较低的阶层小,库兹涅兹等人对美国有关统计资料的纵向分析也表明这一规律符合西方主要国家的实际情况。从江苏省经济的统计数据来看,多年来江苏农业居民的人均收入仅为城镇非农业居民的一半左右,如果再考虑到他们在福利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两类居民的人均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还会更大。这决定了江苏区域居民消费函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的特殊性实证研究

经过实际考察,结合统计资料,笔者认为影响江苏省农业居民和城镇非农业居民消费倾向的特定非收入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大多数城镇非农业居民能够享受到国家或企业的医疗保障,他们无须为此类意外的支付忧虑成本,因而比农业居民拥有更大的生活安全感。于是在收入份额中他们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较大。

第二,城镇非农业居民容易把自己的收入视为持久性收入。当他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有理由预期今后至少能保持该收入并很快相应地扩大其消费支出。相比之下,农业居民消费的增加和其收入的上升却不会同步: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小部分转入非农产业村民的收入又密切地随其所在企业的效益而起落。这样,当农村居民的所得上升时,他们往往会把增加的部分看作暂时的收入而不急于扩大消费。

第三,大部分农业居民是土地的直接投资经营者,他们的净收入除支付日常费用以外,还必须用来购买扩大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的消费倾向就会相应的受到抑制。与此相反,对大多数城镇非农业居民而言,追加投资只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的收入取向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也必然造成城镇非农业居民消费倾向趋于偏高。

第四,城镇居民与农业居民相比,前者通常到老年能够按期领取国家发放或企业累积的退休金,而后者通常在年富力强之时把收入的较大部分存储起来。虽然依照消费经济理论和有关统计资料,绝大多数工资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趋于下降,但对于大部分拥有退休金的城镇非农业居民而言,其平均消费倾向减少的较慢。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城镇非农业居民消费倾向与农业居民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水平相关指标

指标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 城市平均农村平均平均消费倾向

人均收入(元) 人均支出(元) 人均收入(元) 人均支出(元)消费倾向消费倾向

1978288.00276.00154.95139.680.958

0.9020.938

1980433.20434.88217.90194.701.004

0.8930.967

1981448.32440.76258.00225.500.983

0.8740.943

1982484.20452.28309.00261.400.934

0.8460.900

1983498.00486.60356.60322.200.977

0.9040.946

1984625.60577.50447.87360.340.923

0.8050.874

1985765.76719.59492.60415.610.940

0.8440.902

1986910.43866.43561.30499.300.952

0.8900.928

19871005.04

952.89626.48578.900.948

0.9240.939

19881218.03

1238.70

796.76746.611.017

0.9370.985

19891372.36

1300.60

857.70811.040.948

0.9460.947

19901463.79

1338.70

883.77787.010.915

0.8910.905

19911622.93

1528.70

920.70878.000.954

0.9420.946

19922138.34

1769.40

1060.70

953.440.899

0.8270.851

19932773.77

2310.50

1266.90

1058.50

0.836

0.8330.834

19943778.87

3079.80

1831.50

1500.50

0.819

0.8150.816

19954634.42

3772.30

2456.90

1938.00

0.814

0.7890.805

19965185.79

4057.50

3029.30

2414.40

0.787

0.7820.788

19975765.20

4533.60

3269.90

2487.70

0.786

0.7610.777

19986017.85

4889.40

3376.80

2336.80

0.812

0.6920.769

19996538.20

5010.90

3495.20

2293.60

0.766

0.6560.728

20006800.23

5323.20

3595.10

2337.50

0.783

0.6500.737

20017375.10

5532.70

3784.70

2347.70

0.750

0.6200.706

20028177.67

6042.60

3995.60

2625.20

0.739

0.6570.712

资料来源:《江苏省五十年》第286、289、292页,《江苏省统计年鉴》1999—

2003年各卷.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1可以发现:江苏省城镇非农业居民的消费倾向比农业居民的消费倾向大,这说明江苏省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非收入因素对消费倾向的作用已经显著超过收入因素的作用,以致江苏省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大幅度的低于城镇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

在24年间,尽管江苏省每年城镇非农业人口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农村居民的两倍左右,但是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却年年高于农村居民,如图1所示。从24 年的平均数来看,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824,而城镇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则为0.881。故可以肯定,凯恩斯关于较高收入集团具有较低消费倾向的绝对收入理论并不符合现阶段江苏城镇非农业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状况。

图1 农村城镇居民APC变化趋势

图2 江苏省农业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图3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既然区域二元经济结构中的收入—消费关系出现这种反常状态,在构造区域消费函数时就理应将此特征反映出来。由上表中的统计资料及有关年份中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相关指标,可以在这两类居民的收入总量和支出总量之间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如果用C[,1]与C[,2]分别代表城镇非农业居民和农业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量(亿元),y[,1]和y[,2]城镇非农业居民和农业居民的收入总量(亿元),那么可以建立模型:

C[,1]=25.666+0.821y[,1] R[2]=0.9752(2)

C[,2]=79.883+0.873y[,2] R[2]=0.9981(3)

模型(见图2和图3)中的回归系数0.821和0.873分别相当于农业居民和城镇非农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模型可以看出,收入较低的农业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小,这种情况同平均消费倾向方面的偏差也是一致的。全体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量C(亿元)等于C[,1]与C[,2]之和,将线性方程(2)、(3)左右两端相加,就得到江苏居民的消费函数:

C=105.549+0.821y[,1]+0.873y[,2](4)

可见,在江苏省二元经济结构中,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量是农业居民的收入总量y[,1]和城镇非农业居民y[,2]的线性函数,而城镇非农业居民收入的变动要比农业居民收入的等量变动要大一些。为分析这两类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差异,可进一步考察y[,1]与y[,2]的相对变动给消费支出总量带来的影响。令全体居民的收入为:y=y[,1]+y[,2],农业居民的收入份额为:π=y[,1]/y,则两类居民的收入总量可分别用πy和(1-π)y表示;带入(4)式,有:

C=105.549+(0.873-0.052π)y(5)

这意味着,江苏省二元经济中全体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不仅是其收入总额的函数,而且也受到农业居民(城镇非农业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在收入总量y 相同的情况下,农业居民的收入份额π越大,全体居民的消费总量C就越小。(5)式中0.873-0.052π代表全体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该项随着π的上升而减少。 从这种意义上而言,缩小农业居民与城镇非农业居民在人均收入方面的差距和增大农民的收入份额将有利于降低国民的消费倾向。

标签:;  ;  

居民消费功能特殊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消费函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