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妖怪形象中寻找中国妖怪的身影——中日妖怪形象文化比较研究论文_董佳婕 王培

在日本妖怪形象中寻找中国妖怪的身影——中日妖怪形象文化比较研究论文_董佳婕 王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7000)

摘要:由于由于古人认知有限,大量的奇异现象只能用妖神来进行解释,因此“妖怪”诞生的时间极早,乃至被认为是出现在文字文明以前。日本自平安时期便与中国有来往,遣唐使也曾带去了无数唐中国的文化,那么日本的妖怪形象会受到中国妖怪形象的影响吗?本文着重分析对比日本妖怪形象与中国妖怪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日本的妖怪文化广泛地受中国妖怪文化的影响的观点。

关键词:妖怪文化;中日比较;对日影响

1.前言

古人无法解释雷鸣海啸、地震山洪等反常现象,为了能够使之得到宽慰人心的解释,便创造了鬼神妖怪之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妖怪”超过一万种,而在号称“妖神八百万”的日本——目前整合收录妖怪最全面的《图解日本妖怪大全》——由日本著名的怪谈鼻祖水木毛所著,也只囊括了四百余种妖和接近三百种怪。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妖怪学发展。

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专列了上下两篇的《六朝之鬼神志怪》,由此可见想要探寻我国妖怪文化发展,可以从志怪小说发展中窥见一二。

早期有在妖怪文化中起奠定作用的、“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往后“......故自晋迄靖,特多鬼神志怪之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搜神记》、《列异传》的诞生代表了妖怪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唐宋国风开明,志怪小说例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还有《太平广记》等;到了怪谈小说走向鼎盛的明清,相关文化作品不胜枚举——可见我国妖怪有诸多可探寻研究之处。但由于后来种种时代纷争和文化影响使得我国妖怪不再被重视,大多是凭借“聊斋”一类志怪奇谈小说而留存,少有专业人士收录校订,以致现如今有关中国的妖怪的研究仍呈碎片化。以致中国妖怪数量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却只有《西游记》、《聊斋志异》中的一小部分“名妖”,早期的帝江、烛龙等其他神怪鲜有人知。

中日两国自古相交频繁,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到访学习唐中国文化时,也将丰富多彩的妖怪文化带去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学博士井上圆了站在“欲为国家拂拭迷云惘物”的立场著作《妖怪学讲义》,创立妖怪研究会。以此为奠基,后在柳田国男等人的助力之下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日本人对于神秘事物亘古的向往使得小说与漫画文化发展,也为日本妖怪学锦上添花——水木茂后还有伊藤润二、楳图一雄、京极夏彦等人,使得日本的妖怪文化到今天仍蓬勃不息。日本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刻板执着——既然妖怪学已然成为显学,那么在大学开设有关妖怪的课程,并有配有相关的讲义和史学考证就理所当然了。单看“妖怪学”这一方面——即使是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欣欣向荣的今天——日本官方没有放弃这些“怪力乱神”的“糟粕”。

3.中日妖怪形象的相似之处

无论是在日本书籍还是当下各类游戏、动漫等作品中,极富盛名的妖怪形象都可以看见中国妖怪的影子,此处举个别案例对比。

风靡全球的《火影忍者》中以蛇为本的反派大蛇丸,和我日本神话中的巨大蛇形凶怪八岐大蛇有一定渊源。日本古书《古事记》与《日本书记》明确指出其“头尾各有八岐”,即拥有八个头八条尾,每年出现即食人,被认为是水灾水害的象征,后被须佐之男斩杀。而在中国上古时代凶神相柳——共工的大臣,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相柳原有九头,被黄帝轩辕用剑斩下一头(另说被二郎神犬咬下一头)后,逃至日本,此事已不可考。

河童在日本家喻户晓,相传居住在日本各个河流池塘里,体型像四五岁儿童的两栖动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似虎(有说是乌龟),头顶向下凹陷,只要里面的水不干涸,力大无穷甚至可以拖马下水,而水干则会危及生命。而河童形象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上游的“河伯”、“水虎”一类的妖物,西门豹废除河伯娶妻陋习的故事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也有言称沙僧就是河童。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这就是三大妖怪之一的大天狗的来源。中国天狗食月、看守南天门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而在日本,到了平安时代的天狗还是《山海经》中描述的形貌,因“如狸而白首”,因此也被称作天狐。大多认为它是崇德天皇的化身,后来经过演变,成了傲慢的代名词。

和大天狗一样也是“日本三大妖”的九尾妖狐玉藻前——在中国,早已有描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民间故事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之女女娇就是九尾狐,最终成石,开裂后诞生了启。商朝妖言祸国的四大妖姬之一的妲己也是九尾狐妖。传说唐朝时,妖狐潜进了遣唐使吉备真备的船去了日本,武士坂部夫妇收养了她,名唤藻女,长大后娉娉婷婷,入宫成为女官。因魅惑危害鸟羽上皇,被赫赫有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所杀,最终成了名为“杀生石”的石头。故事剧情颇似妲己,而结局却和女娇一样成为了石头。

除开此处详细对比的日本知名妖怪形象,京极夏彦《百鬼夜行》系列长篇、短片作品集中还列出了众多日本妖怪于中国的出处,如倩兮女、人鱼、飞头蛮、姑获鸟、百鬼般若、阴摩罗鬼、烛龙、目目连、海市蜃楼、魍魉、返魂香、魃、络新妇,鸣釜等等数不甚数的妖怪形象与奇谈,无法尽数列举并详细说明。

4.中日妖怪形象相异之处

“由于日本文化广泛得受汉文化影响,所以70%的妖怪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数据真实与否暂且无从谈起,但日本的妖大多有着“中国出身”是已属确凿,可即使是受中国影响深厚,日本的妖怪如同他们的语言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渐渐融合各方的特点,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上文提及的八岐大蛇、大天狗、河童.....等等,即使是受到中国的影响,依旧和中国的妖怪形象有所差异。例如大天狗,如今已和中国传说中天狗相差甚远——高鼻红脸、长臂似猿、身材高大,傲世轻物、令人畏惧。何况日本依旧有属于自己的本土妖怪,例如白粉婆、骨女、濡女、桥姬、雪女等等。除了害人的可怕女妖,日本人对于可爱的小妖也情有独钟,河童就是小孩子的形象,还有家喻户晓座敷童子、雨降小僧、鸣屋等。到了江户时代还有各种付丧神——日本人认为受过珍惜的物品,像梳子、字画、根附等能够通灵,被遗弃后也会心生怨恨。并且较之中国能够允许“好妖”的存在,日本的妖怪形象往往更加凶恶、丑陋。即使或多或少地有中国一些神怪故事作为奠基,但在经过日本的文化加工以后,某些独特的妖怪形象是中国不曾有的。

5.结论

经过上述针对起源、发展、形象和故事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客观地表明日本妖怪文化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也广泛地受到中国妖怪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鑫.比较视域下的中日“妖怪”与“妖怪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芥川龙之介.河童[M].上海译文出版社.1927年

[3]柳田国男.远野物语[M].角川書店.1904年

[4]李婷.浅析日本妖怪文化[J].广角视野.2009年第2期;

[5]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孙政.东方妖怪形象之艺术价值小考[J].艺术百家.2013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董佳婕(1998年-),女,汉族,四川省绵阳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本科,法语专业。

王培(1982.03-),女,汉族,河南许昌市人,四川大学,导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论文作者:董佳婕 王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在日本妖怪形象中寻找中国妖怪的身影——中日妖怪形象文化比较研究论文_董佳婕 王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