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北京连锁商链的研究_商业论文

加快发展北京连锁商链的研究_商业论文

加快发展北京商业连锁店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锁店论文,加快发展论文,北京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商店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商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悄然兴起。自1992年以来,北京的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连锁商店的经营方式。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北京商业连锁店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商业企业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北京商业发展呼唤连锁商店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需要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要的、完善的商业服务功能。北京的“大市场”,既要有为国内外交往服务、为流动顾客服务的大型商业设施、市级商业中心和区级繁华商业街,也需要有服务于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消费这个最普通领域的商业连锁店:连锁超市和便民连锁店,以形成遍布全市的商业网络。发展连锁店是完善首都商业功能的需要,也是国有中小商业企业改革的一条出路。

(一)困境中的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北京商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国有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具体表现在:

1.国有中小商业门店网点萎缩,在计划体制下为保障供给而建立的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国有小粮店、小副食店、小菜店随着市场的放开,在失去“专营地位”和国家财政补贴支持后,直接面对多渠道的市场竞争,由于包袱沉重,网点破旧,设施简陋,机制转换慢,在大型综合商店的规模经营和个体商贩灵活经营的夹击下,势单力薄,无力抗衡,陷入了难以为计的困境,导致经营网点逐渐减少。据统计,过去北京小粮店、小副食店、小菜店的网点各有1200个,而现在小粮店的网点已减少到了1000个,小副食店的网点数量下降了一半,小菜店的网点仅有寥寥300个。国有商业小网点的大幅度萎缩,不仅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也削弱了政府通过国有商业调控市场的能力。

2.首都商业网络规划建设上出现了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综合商场的迅速崛起,市级商业中心和各具特色的区级繁华商业街发展较快,适应了首都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特点,满足了高中档消费的需要。但广布街巷的便民商业小网点发展滞后,未能跟上城市发展小区化、郊区化的变化要求,特别是在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便民商业网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我市每年新增商业小网点近万个,但大都零星分散,功能不全,难以满足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需要。

3.北京国有商业中小门店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改革开放使世界全方位地进入了中国的视野,80年代中期随着“肯德基家乡鸡”、“麦当劳”等一批国际餐饮连锁集团和外资专卖店纷纷进军北京市场的同时,也把国外先进的连锁商店经营管理方式传入了我国,为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992年初,北京市西城区副食品蔬菜公司在京城率先创办了由6家副食小门店组成的北京希福生活用品连锁店,当年就扩大到12家门店,其中原亏损的小副食店全部扭亏为盈,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国有小型零售企业通过发展规模化连锁经营,摆脱困境,走向发展的新路子。随后又有一批商业企业选择了连锁商店经营方式,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得到群众的欢迎。

(二)北京连锁商店在起步中发展

自希福连锁店诞生以来,历经3年的发展,到1994年底,北京市包括餐饮、百货、食品、电器、服装、修理等行业的各类连锁店达25家总店(公司),门店达300多家。国外通行的三种类型的连锁店在北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连锁店”这个新的名字已悄然走进了北京人的生活。从目前北京连锁商店发展的情况看,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以经营粮油食品和小杂货为主的便民连锁店;二是以经营食品、蔬菜、肉禽水产品、日用百货为主的连锁超市和仓式平价商店;三是快餐连锁店;四是经营名牌精品和特色服务的专卖连锁店。从它们的发展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便民连锁店发展较快,效果较好。这类便民连锁店主要是一些区属副食菜蔬公司和粮食系统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在原有商业网点基础上,按照市场需要,重新调整、改造、组建的。截止到1994年底,全市已形成了“希福”、“伍富”、“明珠”、“良苑”、“绿凯”等10家便民连锁店,连锁店的网点达到6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城、西城、崇文、海淀、朝阳等区。从行业发展看,副食、菜蔬行业的便民连锁店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希福”连锁店历经三年的发展,连锁门店由6家发展到30家,营业面积扩大到3.3万平方米,1994年销售额达到1.25亿元,实现利税600万元。“伍富”连锁店是以海淀区五道口副食商场为龙头,与附近7所高等院校内的国有小副食店联合组成的便民连锁店,通过发挥以大带小、由小变大的组织优势,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伍富”连锁店的营业面积扩大到4000平方米,原亏损的7家小门店全都“起死回生”1994年销售总额达到6700万元。“明珠”连锁店是1994年6月由朝阳区副食品总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改造了7家副食门店成立的连锁经营公司。“明珠”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1994年“明珠”连锁店共实现销售额5200万元,比1993年增长32%;利税达到240万元,是1993年的两倍。

值得重视的是,“希福”、“伍富”、“明珠”等连锁店从起步之初就注重了便民服务的经营特色。这些连锁店根据分店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内,经营面积一般只有100-300平方米的特点,一开始就确定了面向大众、便民利民的经营方向,主要经营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制品、主副食品和小杂货,经营品种一般都在2000种左右。在价格上贴近工薪阶层。服务方式普遍实行以开架自选为主和柜台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营业时间一般都在12个小时左右。同时。各连锁店在经营手段和经营设施上不断加大技术含量。普遍运用了收款机、电子秤,添置了冷柜、保温柜等现代化设施。这些围绕便民服务的经营特色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2.连锁超市和仓式平价商店开始起步。以经营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采用开架自选、商品明码标价的销售方式,近年在北京开始出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中型商场兴办的连锁超市,以经营小包装的净菜、小包装肉禽、速冻食品、文具、日用百货等商品为主,经营品种一般在5000种左右,营业面积较大,设施先进,店堂装修明亮。目前隆福大厦、城乡贸易中心商场、王府井食品商场等5家商场先后开办了超市。另一种是刚出现的仓式平价商店。将仓库同货场融为一体。采取批零兼营。批量作价,开架自选的作法,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小包装的食品,以商品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最近,北京陆续出现了“物美商城”、“顺天府”等6家仓式平价商场。目前虽然这类仓式平价商店还未形成连锁规模,但已有一些超市和仓式商店正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计划在一、两年内扩大一批分店,实现规模经营。

3.中西快餐连锁店迅速发展。80年代末,西式快餐进入北京后,发展势头较猛。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都已发展了近10家,位于王府井的“麦当劳”快餐店和前门“肯德基”快餐店在客流和效益上名列世界快餐店的前茅。在西式快餐店的带动下,中式快餐店近年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老字号”餐饮企业,吸收国外现代快餐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建立快餐生产加工中心,利用特许经营的方式,不断开拓网点,发展了一批中式快餐连锁店。比较突出的有“全聚德”、“延吉冷面”等快餐连锁店,目前一些快餐连锁店的网点已达到十多家。

4.名牌商品专卖连锁店发展迅速,遍布京城。以经营名牌商品和特色服务的专卖连锁店在京城发展异常快速,连锁的网点已达上百家。既有生产厂家创办的“亚都”、“百花皮鞋”、“周林频谱仪”等连锁店,也有一些老字号商业企业建立的“亨德利钟表”、“大明眼镜店”等专卖连锁店,还有服务修理行业成立的“四联”、“美白”美发店等连锁店。此外,中外合资和外资兴办的各类精品专卖连锁店不断涌现,如“顺美”、“蒙妮莎”、“苹果”、“金利来”、“皮尔卡丹”等一大批名牌、精品服装专卖连锁店相继开业。

(三)北京商业连锁店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北京连锁商店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受传统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经营粮油、副食品、菜蔬、日用百货为主的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的发展难度相当大。主要是:

1.资金短缺、负担沉重、网点开发缓慢。商业连锁店在起步阶段为统一经营模式,对各门店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装修改造,统一店容、店貌,还要购置配套的经营设施,创业资金投入较大。从“希福”、“良苑”、“明珠”等便民连锁店的情况看,开办一个网点所需各项资金一般都在30万元以上,网点面积稍大一些,设备购置好一点就要投入上百万元。对微利经营的便民连锁店来说,巨额的资金投入、沉重的利息负担使得大多数连锁店在起步阶段很难承受。而有的店还要负担较多的退休职工,包袱更是沉重。如“希福”连锁店现有在职职工800人,而退休职工就达600人,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比例达1:0.75。由于便民连锁店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负担沉重等问题,致使网点开发缓慢,造成连锁店的网点数量少,未能达到规模经营的临界点。据测算,便民连锁店的网点规模至少发展到20家以上,年销售额1亿以上,才会有盈利。目前我市除“希福”连锁店1家达到了这个规模,其它大多数连锁店的分店都没有超过10家,出现了一种要上规模没有资金,不上规模没有效益的“两难”情况。“良苑”连锁店开业前货款投入了几百万元用于改造8家小网点和购置必要的设备,由于负担沉重,无力再开发网点,未能形成规模优势,造成经营成本高、效益差,开业3年,8个门店还有6家亏损。

2.规范化程度低,管理落后。连锁经营的内部管理十分重要。连锁店可以从发展连锁经营获得效益,也可能因为管理不善失去连锁产生的效益。目前我市连锁店在经营管理方面大多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连锁店还没有统一进货,多数没有建立独立的配送中心。经营较好的连锁店增效主要是靠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服务内容、扩大经营品种取得的。并没有完全靠进货、配送、管理、价格、核算、服务规范等方面的统一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在管理上,许多连锁店仍照搬单体商店的管理办法,未能适应多店铺统一管理的要求,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不少连锁店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业务培训,也影响了连锁店的发展。

3.受管理体制制约,连锁店跨区域难。“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给连锁店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使连锁店只能在同一区域内、同一“行政隶属关系”内有限的发展,难以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去办分店。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宁可所属企业亏损发不出工资,也不同意其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加盟其它部门兴办的连锁店。而许多有实力的大型商业企业想发展连锁店又苦于没有网点。工商部门对连锁店开办的分店视同新办法人企业,每个分店都要办理一套繁琐的手续,同时连锁店跨区开办分店登记注册更为困难。现行的财政体制又要求企业在本区纳税,这就给连锁店跨区域发展分店带来困难。现行体制的一些局限性在很多方面束缚了连锁店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北京商业连锁店的设想

连锁商店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1994年,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559元,职工人均工资总额6500元,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已超过发达国家在发展连锁商业起步阶段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机制不断增强,95%以上的生活资料价格已经放开,首都市场商品供应丰富,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已经基本适应连锁店经营的需要。交通、通讯条件良好和计算机的普及,也为连锁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说北京市发展商业连锁店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发展商业连锁店是建立首都现代流通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流通领域普遍存在的商业网点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效益差等突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商业连锁店有利于加快流通结构的重组和流通方式的调整,可以推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产销关系和批零关系,以大流通带动和指导大生产的发展,加快首都商业同国际市场接轨。

发展商业连锁店有利于发挥国有商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城镇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落实政府对粮油肉蛋菜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调控渠道,对抑制市场物价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推进北京商业连锁店发展的几点设想

近几年来,北京连锁商店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入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连锁商店、特别是商业连锁店的发展,并使之规范化,特提出以下意见:

1.商业连锁店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尽管目前北京消费水平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但总体上仍处于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保证日常生活需要仍是广大居民消费的主流。因此北京商业连锁店发展的重点必须围绕着“为民、便民、利民”这个核心,在经营宗旨上坚持以最普通的商品、最优惠的价格、最方便的购买、最优质的服务,为最广大的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服务。连锁店的发展重点是以经营粮油、副食品、菜蔬和中低档生活用品为主体的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

便民连锁店主要以经营粮油、副食品、菜蔬和日用百货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办理代收水电费等服务业务,在经营上体现细小零杂、便民利民的特色。营业面积一般在100-3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内,服务半径一般在1000米左右。营业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销售采取开架自选与柜台销售相结合的方式。

连锁超市以经营小包装的粮油食品、副食品、净菜、冷冻食品和日用百货为主,经营品种一般达四、五千种。营业面积一般在500-1000平方米,最少不低于3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可与社区服务中心相配套。销售实行开架自选方式。一般都要配备收银机、冷柜机、冷风柜等经营设施,有条件的还要配备冷库,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发展以老字号为龙头,以传统名牌商品为龙头或以专业大类商品为龙头的各类特许连锁店、专卖连锁店。

在发展连锁商业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商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把发展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规划中,搞好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二是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当前国有商业的改制、改组、改造相结合,加快国有商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三是与保证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相结合,通过发展一批分布均匀合理的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保障粮油肉蛋菜、日用小百货等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正常稳定供应,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四是以企业自我发展为主与国家适当扶持相结合,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连锁组织的发展。

2.商业连锁店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发展连锁商店是流通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解决重生产、轻流通,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打破“你的、我的、他的”、“牌子、位子、面子”的思想束缚,把大力发展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作为市政府便民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成立发展连锁商店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市长为组长,成员由市商委、市体改委、市计委、市政管委、市建委、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规划局、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市连锁商店的发展。

重点推进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的发展。在发展中坚持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按照以区为主、市区结合,积极稳妥,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便民店和超市的发展。在发展中,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现有的网点为主,把一批现有的小副食店、小菜店改造为综合经营的便民连锁店。同时,各区结合定点粮店的改造,发展一批以经营粮油食品为主的便民连锁店。

有计划地在居民小区、新建居民区内改造和新建一批超级市场。新建小区的商业网点要优先用于开办超市。发展连锁超市可以以有实力的大型商业企业为龙头,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实力优势,采用租赁、联营、入股、兼并等经济手段,由企业自主地发展连锁,建立以大带小的、高起点的、规范化的连锁超市,并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连锁经营。

大力开发便民店和连锁超市适销商品。特别是包装食品、冷冻食品、方便食品等,不断改进商品包装,加速推广商品条形码,为连锁店的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人才培养和管理软件的应用。要通过培训班、讲座、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发展连锁业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加强连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鼓励扶持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在连锁店的开发应用,以适应连锁店的发展需要。

(二)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促进商业连锁店的发展

发展以经营粮油、菜蔬、副食品、日用百货为主的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社会效益显著,但企业创业前期资金投入大,费用摊销高,投资回报迟,需要一定时期的政策扶持。参考外省市的一些作法,可对我市列入发展规划的便民店和超市采取下列扶持政策:

1.确定专项贷款。新开设便民店、超市及配送中心资金需求量较大,对其用于网点改造和设备购置所需资金,可在企业自筹、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由银行按基准利率计息给予贷款。考虑到目前银行资金和贷款控制额度都比较紧,需由国家统筹安排专业银行发放专项贷款来解决。

2.政府给予部分贷款贴息。为了减轻便民店和超市贷款利息负担的压力,也利于企业取得贷款,市、区两级政府对新建便民店、超市用于网点改造和添置设备的贷款可以予以部分贴息。市、区政府可以各贴息25-30%,自实际贷款月份起,贴息时间2年。

3.在一定时期内返还税收。对于以经营粮油、副食品、菜蔬、日用百货为主的便民店和超市,从营业之日起三年内缴纳的所得税和经营粮油、副食品、菜蔬、鲜奶、豆制品等商品缴纳的增值税,可以返还给企业,以增加企业的设施摊销能力和还贷能力。

4.对于发展便民店、超市租用公房和租金予以优惠。现租用公房的商业企业,对完全由企业自行投资翻建、装修门店发展的便民店、超市,承租单位应仍按翻建、装修前租金额交纳房租,随本市统一调整商业企业用房租金标准时,再按新标准重新计租。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扩建的门店用房,其增建部分与原公房连体的房屋,产权归房管部门所有,可免交租金,以利于商业连锁店发展新网点。

5.简化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的工商登记手续。连锁店总部和分店在一个区县的,开办分店均由连锁店总部向所在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审也由总部“一个头”向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市内跨区域开办分店的,由总部向所在地工商部门提出注册(非法人)申请,由所在地工商部门审核,并通知分店所在地工商部门发给营业执照,为连锁店跨区域发展创造方便的条件。

6.允许商业连锁店增加一些专营的经营项目。为增加便民店和超市的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吸引顾客,应允许其经营小药品、烟酒、邮票信封、书报杂志,代收房租、水电费、电话费等专营的销售、服务项目。

连锁商店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商业连锁店是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首都便民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预见,90年代末、下个世纪初,将是中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时期,北京应抓住机遇,把商业连锁店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标签:;  ;  ;  ;  ;  

加快发展北京连锁商链的研究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