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吟诵志愿服务项目为例
王田田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我国志愿服务精神与传统文化相通共与,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是实施育人功能的途径之一,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和人格魅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完善,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 志愿服务 传统文化 吟诵项目
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加大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在志愿服务中,青年是重要的生力军,而学校则是志愿服务开展的主要阵地。要将志愿精神当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并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之中进行体现,让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得以增强。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抓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之一。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吸收、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有利于志愿服务打开新的局面。
1 志愿工作的历史溯源、概念和内涵
一般认为,在实践意义上的志愿服务由于欧美的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兴起和发源。在19 世纪和20 世纪交接时,在政府的主导下,慈善事业的优势逐步地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开始参与到了慈善服务中来,进而形成了如今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自愿的、不讲究经济效应的,并且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
中国社会工作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在《章程》中指出,“志愿精神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积极态度;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1994 年12 月5 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cyva)正式成立,它是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由各界青年组成的从事公益和保障事业的全国性团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加入社会实践,增强国情民情的了解,养成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2 优秀文化传统因素对志愿服务的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当中,内化为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深深的影响着生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志愿者。
式中,vAB表示节点A,B的平均移动速度.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最大移动速度一般不超过5 m/s.此外,由于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一般为1.5 km,故水下传播时延不会大于1 s,即τn-1,τn≤1 s,因此|εmotion|≤6 ms.至此可以证明,由节点移动性带来的相对移动误差是有界的,这样可以将εmotion看成一个未知常数.
对每个局部传感器节点的状态和状态协方差进行上述估计后,利用模型概率对状态和状态协方差进行组合,同时,利用IMM滤波器中的模型似然函数计算模型概率,IMM中每个动作模式的似然函数为
3 吟诵志愿服务项目介绍
一般而言,在大学校园进行古诗词吟诵复兴的可能性较大。高校校园中的大学生对诗词教学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特别师范大学重在培养人民教师,人民教师在教化学生的过程中把吟诵引入到教学中,运用到课堂中,即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什么是吟诵呢?吟诵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诵读古文、古诗。胡俊林在《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祥起源》一文中提道:吟诵是吟唱和诵读的合称,吟侧重于体悟,是拖长了声音的歌咏或者说歌唱;诵则侧重于读,是抑扬顿挫的读。吟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既是传统启蒙教育的手段,又增添了古代文学鉴赏中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学内涵。百年来,由于私塾教育的衰退,吟诵被称之为“当代的绝学”。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学者赵元任等曾大声疾呼,抢救吟诵这门古老的艺术,赵元任大师恢复记录了22 首吟诗乐谱。所喜的是,近年来,吟诵重新获得了社会和人们的重视,吟诵艺术也开始吸引文人志士的关注,并悄然复兴。
据统计,文学院“吟诵项目”在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力学小学、金陵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共进行吟诵普及志愿服务活动30 多次,惠及学生400 多人次,开展了中小学教唱、古韵新声吟唱比赛、采风诗会等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因素确实会影响到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我们一般认为志愿服务强调个体主动的参加,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强调团体带动的参加,带有高度的集体性。很多研究者认为志愿服务和传统文化之间联系较弱,但事实上,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值得深思。95%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区有联系,88.43%的同学认为义工服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可操作途径。
她换上居家的衣服,倒一杯酒,站在二楼的阁楼向外面看,是旖旎的夕阳,火一样的热烈与妖娆。夕阳真美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纯粹的想法都很少了。她很少给自己胡思乱想的机会。
诸子百家的思想给志愿者精神带来深远的影响。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为仁”,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社会的五个重要的道德标准,孔孟二人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是“仁”和“爱”。这种仁爱思想和志愿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是一致的,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利性是统一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兼爱要求对人,对己都一样,抱着真诚的感情。这一点体现了极为普世的人文主义关怀。
政策调整主要针对矿税制合同模式,多适用于现行项目。调整内容多样化,涉及合同模式、政府参股、税费变化、成本回收/利润分成、签字费等多个方面。
4 弘扬传统文化,张扬志愿精神的实施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吟诵学堂”成立于2013 年9 月,在文学院领导、老师以及陈少松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于江南文枢之地应运而生。社团下设部门为主席团、秘书处、吟唱组、器乐组、宣传组和外联组。社团成立以来,通过智者讲座、自主学习、流动课堂等形式让“吟诵”走进文学院,走向社会,让“学堂”贴近学生,让“学堂”贴近社会,不仅提高了文学院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更让继承古代诗乐吟唱的传统、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化为点滴实际行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同学在完成陈少松教授的吟诵音频:《山行》(杜牧)、《凉州词》(王之涣)、《泊秦淮》(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等古诗吟诵学习的同时,将吟诵这门艺术带入中小学校园,带进社会。
志愿与慈善本属同源,宗教中的“慈悲为怀、大慈大悲”等精神,要求用怜悯心帮助众生解除痛苦,用爱心呵护大众民生安乐,用分享号召众人互助互爱,处处体现仁爱和善良的思想。志愿服务活动一样提倡人道主义的关怀,一样肯定中华民泽扶贫济困的美德,要求志愿者有爱心,会分享,能奉献。此外,道教所倡导的“上善若水”,其实是提醒我们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在志愿活动中要做到顺其自然,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升志愿者的修为。所以我们的志愿者要有圆润的思维方式,有周到的礼节,有温和的处事方式和包容博大的心态。
原料:猪蹄 500 g,猪肉 250 g,红枣、水发木耳、黄豆芽各 100 g,水发香菇、菠菜各150 g,葱50 g,豆腐200 g。豆瓣酱 50 g,老姜 25 g,冰糖20 g,醪糟汁 100 g,大蒜 50 g,菜油150 g,牛油 100 g,干辣椒 15 g,花椒10粒,精盐 15 g,味精 3 g,鲜汤2 000 g。
(1)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的意识养成提供了基础。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得,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把传统文化中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的影响在志愿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例如,在吟诵的学习中,大学生志愿者要经历三个境界:平长仄短为第一境界;运气发声、腔音唱法、摇头摆身为第二境界;情通古人、自成曲调、修身养性为第三境界。大学生从吟诵中感受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体味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将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视。
(2)志愿服务的传递过程中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志愿服务工作讲究道德性和人文性,讲究无利性。我们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既需要将志愿服务工作用规章制度确立下来,还必须辅以优秀传统文化,将志愿服务工作迭代提高。大学生在开展我院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学习吟诵,学习文化,学习知识,将志愿服务和习得有机结合统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3)提升传统文化自信,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文化自信不仅渗透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还在意识形态、观念、社会现实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利用志愿服务的平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背景的志愿服务,打造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专业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文化自信,促使社会主义文化得以发扬和继承。
总而言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要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要从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要把要把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仁爱之心的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章程[Z].人民网,2007-11-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史网[Z].2016-07-25.
[3] 叶嘉莹.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J].名师讲坛,2013.
[4] 张金媛.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养成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社区义工课”为例[J].才智,2017.
[5]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Research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in College Students'Voluntary Service——Taking College ofArts,NanjingNormal Universitychantingvolunteerserviceproject as anexample
WANG Tianti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7)
Abstract The spirit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our country is in comm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volunteer service is one of the ways to carry ou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internaliz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personality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al life.
Keywords volunteer service;traditional culture;chanting project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11.08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 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5SJD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