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研究论文_零小明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研究论文_零小明

灵山县中医医院 广西钦州 535400

【摘 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工作接连取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了逐步升高趋势,且治疗后复发率也在不断提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为切实提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将针对该疾病诊断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简要分析。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组织系统中,内分泌调节控制机制功能失衡所引致的异常性子宫出血,其临床确诊的重点在于排除因内外生殖器器质性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而引致的出血症状[2]。从这一角度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要求临床医师必须优先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妊娠或者是妊娠并发症、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或者是组织损伤,医源性诱因,以及因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局部或者是全身病变[3]。其具体表现现类型划分如下:(1)因妊娠或者是妊娠并发症引致的子宫出血症状,涉及异位妊娠、自然或人工流产、滋养层细胞病变等。(2)因临床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引致的子宫出血,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是:抗凝血类药物、用于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草药制剂及其辅料(人参、银杏、以及大豆等)、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剂、放置宫内节育器、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他莫西芬,以及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替代治疗等。(3)因系统性疾病引致的子宫出血,主要涉及的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组织增生或者是库欣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白血病)、肝脏疾病、下丘脑功能抑制(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体重快速过度下降、运动亢奋过量等)、垂体腺性肿瘤或者是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肾脏疾病等。(4)因生殖道组织病变而导致的子宫出血,主要涉及的病变有:感染性疾病(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以及输卵管组织炎症)、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病、平滑肌瘤、子宫或者是宫颈息肉)、癌前病变(宫颈组织非典型性增生或者是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恶性肿瘤(宫颈组织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腺癌、能够分泌雌性激素或者是雄性激素的卵巢肿瘤),以及生殖道外因性创伤(异物入侵、擦伤、撕裂伤、遭遇性攻击等)。

由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因此医师在开展诊断过程中,必须全面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常规生理指标,其中涉及了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血数量等项目,并仔细调查患者在患病期间是否存在月经停止现象,以及患者的月经周期与外界环境以及自身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性[4]。在完成疾病病史调查基础上,应当为患者安排全身体检、盆腔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生理指标检查,全面排除患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子宫流血症状,提升疾病确诊工作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检查、盐水注入超声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在妇科临床诊断中的引入运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现有的诊断技术发展条件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月经频繁,出血时间间隔期短于21天。(2)月经量过多,患者的月经出血间隔时间正常(21-35天),但是月经出血量过大(>80.00ml)或者是持续时间过长(>7天)。(3)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患者月经周期呈现明显不规则性,出血间隔时间周期不固定、同时并发月经出血量过多以及出血持续时间过长。(4)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者是存在月经间期出现不规则性出血,且不规则性出血发生在患者的两个排卵周期之内。(5)月经间期点状出血,其出血发生在排卵之前。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临床实践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经典治疗手段包括诊断性刮宫、宫内节育器放置,以及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妇产科临床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药物治疗手段逐步获取了妇科医师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临床进展。与此同时,由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具有显著差异,因而现有的治疗收手段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手段,主要涉及的药物是性激素类治疗药物,以及非性激素类辅助治疗药物。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度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常采用性激素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止血

(1)孕激素内膜脱落治疗法

对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由于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缺乏孕激素的影响和刺激作用,可以通过为患者使用孕激素的手段,促使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借由增殖和增生过程逐步转化为分泌期,并在停止用药后促使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剥脱出血过程,类似排卵月经,并在新生内膜形成中借由创面修复的治疗,实现止血目标[5]。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较完全,可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功血患者。此种治疗方法中常见的用药方案有:(1)黄体酮20.00mg实施肌内注射,每天1次,持续时间为3-5天。(2)甲羟孕酮片,每天服用剂量为8.00-10.00mg,持续服药时间为10天。(3)炔诺酮(妇康片),首剂量为5.00mg,每8小时1次,2-3日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2.50mg-5.00mg,持续用到血止后21日停药。在这一治疗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因药物停用而导致的出血通常具有较大的出血量,因此这种治疗方适用于贫血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患者在结束治疗过程后会经历一次月经来潮过程,并且会表现出较大的出血量,医师应当通知患者预先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雌激素内膜增长治疗法

其用药治疗机理,在于通过对大剂量雌激素的运用,促使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原有的生长厚度基础上实现增生,从而借由创面修复过程的实现,实现止血治疗目标。这一治疗方法的常见用药方案是为患者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剂量为每次2.00-4.00mg,用药频率为每6-8小时给药一次,直到患者实现完全止血,方可停止用药过程。在患者实现止血目标之后应当为患者改用口服剂型雌激素类药物继续实施支持性治疗。对于存在急性大量出血症状,且血红蛋白实验室诊断指标水平<70.00mg/L的患者,推荐为其适应大剂量的倍美力实施止血治疗,用药剂量范围为每次1.25-2.50mg之间,用药时间间隔是6小时或者是8h,在患者实现止血之后,按照每3天减量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方式逐步为患者减少药物使用剂量,直到患者停止使用该药物。在患者完全止血20天之后,开始为患者使用孕激素,逐步促使患者的新生子宫内膜发育成熟,避免患者发生突破性出血症状。

2.2 调整月经周期

(1)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通过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青春期功血或生育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从撤药性出血第5日开始,妊马雌酮1.25mg或雌二醇2mg,每晚1次,连服21日,服雌激素11日起加用甲羟孕酮,每日10mg,连用10日。连续3个周期为一疗程。若正常月经仍未建立,应重复上述序贯疗法。若患者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雌激素可采用半量或1/4量。

(2)雌、孕激素联合法:此法开始即用孕激素以限制雌激素的促内膜生长作用,使撤药性出血逐步减少,其中雌激素可预防治疗过程中孕激素的突破性出血。适用于有避孕需求者或绝经过度期功血。常用口服避孕药,一般自血止周期撤药性出血第5日起,每日1片,连服21日,1周为撤药性出血间隔,连续3个周期为一疗程。病情反复者酌情延至6个周期。

(3)后半周期疗法:即孕激素法。适用于青春期或绝经过渡期功血。于月经周期后半期(撤药性出血的第16-25日)服用甲羟孕酮10mg,每日1次;或地屈孕酮10-20mg,每日1次;或微粒化孕酮200-300mg,每日1次;或肌注黄体酮20mg,每日1次,连用10-14日,酌情应用3-6个周期。

结语:

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本文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鉴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典型的排除性诊断。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当做好患者的既往病史调查和致病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罗琼,黄荷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09):706-708.

[2]张为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1(03):118-119.

[3]屈志梅.浅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6-2387.

[4]郭咏珺,卫俊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63-1865.

[5]汤同会.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J].中外医疗,2011,1(31):183+185.

论文作者:零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进展研究论文_零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