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李艳茹

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李艳茹

李艳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环和畅幼儿园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由于幼儿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发育不成熟,幼儿往往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幼儿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特点,传统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可能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想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教师就必须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幼儿的天性,从环境、语言、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究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教育;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2-013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教育环境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关注幼儿学习、游戏的环境创新,注重幼儿教育环境潜能的有效发挥,为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开展探索研究。

一、重视整体环境创新――让环境起“导师”的作用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在幼儿园更多的时间是在活动室里。因此墙饰就成为幼儿耳濡目染、形影不离的朋友,让幼儿与墙饰对话,让环境给幼儿当“导师”,让环境作用发挥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园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值日生表”。墙面上贴了五个大降落伞,下面各挂了一个纸盒,盒的开口处插着今天值日小朋友的自画像,像下面写上姓名。盒子的透明槽内分别插上值日生工作提示图,有抹桌子、扫地、收拾碗筷等方面的图片。这些图片成为值日生工作的目标导向。孩子们无需教师分配任务或解释说明,只要看图片就会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培养了孩子们自觉为集体做事的意识,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随着活动区教学的深入开展,现在的活动室基本上被划分为各个活动区了,如何让每块特定的区域墙饰得到有效的利用,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活动呢?我们认为区域墙饰既要体现近期活动的目标,又要美观、学具化、多功能。例如我园中班图书区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区域内挂有介绍封面、封底、按序号找书以及正确的看书姿势的图画,同时设计了图表,图表边上配有记录卡。教师每月用标记把阅读的内容分为几大主题,如“找春天”“鱼的故事”“小手爱劳动”等,指导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各类图书,每完成一次阅读就在自己的记录卡上打一个“√”。图表的建立使教师能够随时检查幼儿是否按要求阅读,由于幼儿阅读目标明确,看书时又专心致志,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损坏图书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在美工区,我们布置了“请你学做”墙饰,墙上贴有身着大红对襟服的小朋友及幼儿制作的各种风筝、各式窗花等手工作品,透出浓浓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各种折纸步骤图醒目地展示在墙面,幼儿可在美工区进行自主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这些墙饰,像一位美丽温和的老师在无时无刻的引导孩子们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重视环境的细微创新――让环境传递信息

我们充分利用环境的信息作用,来影响幼儿的成长。一般教师往往只注重大幅壁画的设计,而忽视小幅壁画。大幅壁画容易展示环境是不可否认的,但小幅壁画设计得巧妙也可向孩子们传递各种教学信息。如“小问号信箱”“新闻角”“保健栏”等这些不起眼的小创设,往往会给孩子们增加很多知识或给他们的创设活动带来启发。例如我园大班进区卡存放处设计了“铅笔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排拟人化的铅笔娃娃手拉着手,剪成苹果、梨子、花卉图形的进区卡巧妙地存放在铅笔娃娃的纸袋内,这既可以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学习用品,又有助于进区活动规则意识的形成,视觉上也赏心悦目、富有童趣。又如每周一期的“周报”,上面剪贴了《育儿报》上有关知识,贴上孩子们提出的各式问题,教师组织全班孩子讨论问题,在“周报”上用图文展示讨论的结果,既让幼儿参加讨论与布置,也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的教育活动。

大班的“新闻栏”,让小朋友自制彩色纸团,沿中国地图的轮廓粘一圈,中国地图内粘有小挂钩,挂着各种幼儿能理解的标题新闻、“热门话题”、社会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班的“心情墙”,全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纸花,纸花中间贴有自己的照片,三种不同颜色的叶子代表高兴、生气和难过三种情绪。孩子生气时可以将贴有自己照片的花插在代表生气的叶子上,以表达自己生气的心情,这样既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本班幼儿的情绪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充分利用教师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进行不同信息的传递,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三、重视环境死角创新――让拐角、窗台也发挥作用

每个活动室都会有拐角、窗台、柱子等建筑部位,而幼儿又有一种乐于在相对于大环境隔开的小环境中游戏的心理,于是拐角处、窗台下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角。我们因势利导,在墙角、拐角处设计了“七彩车”“电话亭”“鱼池”等,使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都发挥作用。

四、重视环境全方位创新――让环境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其积累知识经验、丰富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幼儿提供无处不在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无论是课内课外、室内室外,在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我们都要树立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不能因为惧怕幼儿弄坏环境和材料,担心折旧率和维修费用提高,而让环境和活动材料异化成为摆设性的“展品”。我们应克服敏感的“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放任幼儿的活动。教师可向幼儿介绍如何使用该种材料,使幼儿了解到材料是做什么的、怎样用的。只有这样,环境和材料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总之,大胆、科学的环境创新,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环境创新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只是在很小范围作了尝试。

论文作者:李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李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