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解读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南通现象”(下)_关注南通论文

先进典型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解读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南通现象”(下)_关注南通论文

先进典型的生命力缘自何处——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南通现象”解读(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通论文,先进典型论文,生命力论文,公民道德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续上期)近年来,南通市先后出现了“莫文隋”群体、江海志愿者群体、综艺青年企业家等30多个叫响全省、全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重大典型,引起了江苏省、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研究公民道德建设专家的广泛关注。人们探究:一个地级市中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先进典型?“南通现象”给正在全国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凡人善举”的典型让群众可信可学

南通市委副书记宋家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植群众,大力发掘身边的典型,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当人们倾慕道德之颠的无限风光时,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却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关注身边的小人物。他们认为:树立典型,不必老是追求“惊天动地的壮举”,在某种意义上,“凡人善举”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更具实际意义。

如果将历年来南通推出的重大典型作一总结,不难发现,对小人物、普通人富有道德建设意味的行为的关注,是南通市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和正在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根据不完全统计,南通自1986年开展文明新风典型评选活动以来,共评选出300多名先进典型,其中90%以上是没有行政级别的普通“小人物”。

南通市委党校教授丰坤武说,关注“小人物”,宣扬“凡人善举”,在于这些典型都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甚至产生于困难群体中间。相比较以前媒体树立的一些“高、大、全”,让人只能钦佩却无从学起的典型,这些“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到可敬、可近、可信、可亲,从而能够启发、引导人们对照自己找差距,将榜样身上的高贵品质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南通的实践表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树立“凡人善举”先进典型,能够得到最大的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广泛参与,而且这样的先进典型个个都站得住、叫得响、过得硬。

道德素质教育不可少,经济物质支撑不能弱

“南通现象”的出现,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和发展。滨江临海的南通人民在长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融开拓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人文精神。上个世纪初,南通人的杰出代表张謇先生,开近代风气之先,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口号,在南通兴办实业、办教育,成为倡导中国现代文明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又涌现出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马富、朱骅和南通二棉等一批先进典型。南通人讲究礼教,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的积淀,是“南通现象”产生的根基;而层出不穷的“南通现象”,又是这种文化积淀的延续、传承和发展。

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南通的经济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与苏南相差不大,很长时间一直被列入苏南经济的发展版块。去年,南通市的经济总量居江苏省第四位,人均GDP突破1万元,人均储蓄存款9300元。因此,南通市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使“南通现象”的延伸、扎根有了牢固的支撑和厚实的基础。

党委牵头媒体互动形成宣传集聚效应

近年来,南通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把典型宣传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立足百年树人,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摸索总结出选树宣传推广典型的一套成功经验。

认真筹划,整体推进,形成典型宣传的集聚效应。例如在对“莫文隋”的宣传过程中,就动用了包括各种报纸、电视和电台等大众媒体,而报道过程又分为报道个体——追踪——发现群体——再报道群体——群起仿效。报道对象的发展变化是这组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宣传“莫文隋”的一大策略。后来,南通还组织了学习“莫文隋”的理论研讨会,并将“莫文隋”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同时运用诗歌、散文的方式继续歌颂“莫文隋”。可以说,“莫文隋”报道是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交叉发展的过程,使典型宣传取得最大集聚效应。

南通市在宣传一个先进典型取得基本成效后,不是浅尝辄止,另起炉灶,而是注意长期跟踪,持续宣传,不断拓展、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典型宣传的“滚雪球效应”,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典型的社会影响。为延续前期的宣传报道并总结经验,从今年6月1日开始,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南通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大讨论》又轰轰烈烈地开场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讨论,旨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意义,从更深层次、在更大范围内增强典型的教化功能。第一阶段的“南通现象真情回放”,通过回顾、总结南通人文明理念与行为的重要领域、重大典型,已经勾起人们温馨的记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并纷纷提供讨论话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畅言南通文明”,不经意间,人们又发现了很多典型,如25年来一直无怨无悔地照料伤残丈夫的农村妇女毛水南、在不幸中自强不息的农村大婶杨莲芬、真情温暖浪子心的农村工作组组长祝增林等等。即将开展的第三阶段是“把脉南通现象”,旨在总结南通现象内涵,提升南通现象品位,寻找南通现象的前进方向。

这种由党委牵头、媒体互动模式,还体现在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的运作上。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于1998年3月,由南通团市委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志愿者的管理、培训及服务站的日常管理,《江海晚报》社负责对志愿者活动和典型服务事例进行宣传报道,东洋之花等社会企业单位提供开展志愿者活动必须的经费。可以说,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是南通团市委的活动优势、媒体的宣传优势、社会企业单位的物质优势三者相结合的产物。2000年年底,参加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现场会的代表参观了南通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后,将其“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称之为“南通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南通模式”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具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目前,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已经成为南通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志工程。

培育“凡人善举”的典型需要“义利结合”

让小人物走上前台,需要的还不仅仅是发现。南通市在培育“凡人善举”的典型时,非常注意坚持“义利结合、德得相通”的激励机制,使先进人物得到社会的尊重、支持和关爱。在政治上注意维护他们的形象,在工作中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生活上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在丈夫下岗的困难条件下领养4个孤儿的邵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不是南通市文明办的同志从道义和物质上支持我,在我当上典型后还经常来帮助我,我很难坚持到现在。”海门常乐镇培育村党支部书记叶剑生,则从当典型中尝到甜头。他说:“宣传部门回访时,还带着银行、农业局、保险公司等部门到村里,帮我们解决贷款、技术和保险问题,真是太好了!”

南通市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中还建立了一系列表彰激励机制和学习推动机制,从组织措施上促进和强化了道德建设的良性循环。

标签:;  ;  ;  

先进典型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解读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南通现象”(下)_关注南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