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赵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一三工厂医院 湖北襄阳 441000

【摘 要】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微创技术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用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升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临床疗效

微创主要是指力求通过对患者产生最小的侵袭与生理干扰而得到获得最理想的手术疗效的一种现代临床新型技术。在骨科领域中,微创主要表现为,通过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式、新的器械、新的设备以达到高手术精确度的效果[1]。与传统骨折治疗方式相比,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对肌肉损伤少、对骨供血破坏少、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的优势,现将我院引入微创技术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因肩关节创伤、膝关节创伤或者髋关节创伤而需实施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15±3.2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24±3.31)岁。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技术治疗:术前给予支架或石膏进行固定制动4~12d,完成后开展手术。全麻后于患侧肢体前外侧作一切口,并置入内窥镜观察,针对凝血块以及滑膜等影响视野的物质可借助动力系统处理,详细观察患者的交叉韧带、软骨、半月板前后等部位是否有卡压或损坏等症状,若有则需立即复位骨折端部位,注意全程均应确保无菌操作。若伤口处存在异物,需及时采用镊子将其取出。格外重视引流环节,可以采用浓度为0.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进行。手术完成之后,采用无菌棉垫包扎,换药的频率为,1次/2d,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1.3评定标准

记录2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情况。对2组疗效进行评定,若术后无疼痛症状出现,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及活动则评定为显效;若术后伤口偶尔会有疼痛出现,但不会对正常生活及活动产生过大影响则评定为有效;若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同时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及活动则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对比分别行χ2及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11.58±1.2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87±1.29)次(t=53.7512,P=0.00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9.65±0.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39±0.52)d(t=107.5546,P=0.0000)。

2.2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详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随着交通业、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空坠落、车祸以及钝器击伤等事件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而骨折、骨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往往需采取手术治疗。早期临床上主要采用内部固定与结构重建的传统方式治疗骨折,以获得稳定的固定系统的效果,但此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对骨的血运产生损伤作用,治疗的过程中忽略了人体骨的生物特性,导致术后往往会出现内固定失败、钢板下骨质疏松、伤口延缓愈合等诸多并发症出现,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的甚至需行二次手术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影响[2]。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微创技术应用而生。现阶段,微创技术的目标为:在确保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定位,以有效减少手术对患处周围组织产生的损伤,降低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实现快速康复的目标 [3]。

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针对关节损伤患者,手术可在关节镜下开展,因而整个过程均在可视状态下进行,有助于快速、准确的找到病灶,并实施软骨面修整、摘除游离体或异物等相关治疗[4]。此外,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有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②常规手术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可对术后恢复产生影响,导致恢复期延长,严重的甚至可引发恢复不佳的问题。但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升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微创技术治疗后,应指导患者及早开展康复训练,不仅有助于加快肢体功能康复,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5]。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技术有助于减少换药次数、减轻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研究结果表明,微创技术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洪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8):54-56,57.

[2]李海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368-3369.

[3]龚伟东.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3):149-150.

[4]熊家亭,熊自强,万才波等.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4):186.

[5]康锦,李永乐,刘晓伟等.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0):915-920.

论文作者:赵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赵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