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微观实验_热稳定性论文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比较的微型实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稳定性论文,Na论文,NaHC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比较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实验时,其操作是“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试管里倒入澄清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样容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右灰水的变化”。该实验现象较为明显,但操作比较麻烦,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不适合于学生动手实验,且药品耗量大。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微型化设计。

一、实验过程及现象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NaHCO[,3]2-Na[,2]CO[,3]

3-澄清石灰水

4-W形玻璃管 5-滴管胶头6-微型酒精灯

2.实验过程

用挖耳勺分别取两勺Na[,2]CO[,3]、NaHCO[,3]固体,放入两支W形玻璃管的一端弯管处,并用滴管胶头套在该端管口,往W形玻璃管另一端弯管处滴入2~3滴澄清石灰水;用微型酒精灯同时对Na[,2]CO[,3]、NaHCO[,3]稍微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

稍加热后,装有NaHCO[,3]的W形玻璃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冒气泡并立即变浑浊,而装有Na[,2]CO[,3]玻璃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开始稍冒气泡,但无明显变化;继续加热后,装有NaHCO[,3]的W形玻璃管中的澄清石灰水浑浊后逐渐变澄清,而装有Na[,2]CO[,3]的玻璃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仍无明显变化。

4.注意事项

(1)在滴加澄清石灰水时,注意不要让石灰水溢入Na[,2]CO[,3]、NaHCO[,3]固体中。

(2)加热前要先预热,以免玻璃管骤然受热而导致破裂。

(3)加热不能太剧烈,以免玻璃管中的气体迅速膨胀而将澄清石灰水冲出管外。

(4)反应结束后的固体残余物可以回收再利用。

二、与常规实验的对比(见表1)

表1 比较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的对比

┌───────────────┬──────┬───────┐

│项目 │ 微型实验 │ 常规实验│

├─────┬─────────┼──────┼───────┤

│ │ Na[,2]CO[,3] │ 约0.04g

│3g~5g│

│ ├─────────┼──────┼───────┤

│ 药品用量│ NaHCO[,3] │ 约0.04g

│3g~5g│

│ ├─────────┼──────┼───────┤

│ │澄清石灰水│ 2 ~3滴

│ 约4mL

├─────┴─────────┼──────┼───────┤

│ │带胶头W形

│大试管、小试 │

│仪器装置 │玻璃管、微型│管、玻璃导管、│

│ ││胶塞、铁架台、│

│ │酒精灯 │ │

│ ││酒精灯│

├───────────────┼──────┼───────┤

│实验操作 │简单│ 较为复杂│

├───────────────┼──────┼───────┤

│反应时间 │ 几秒钟│ 1分多钟 │

└───────────────┴──────┴───────┘

由上表可以看出,微型设计后的实验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节约药品。微型实验中药品用量仅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乃至上百分之一,大大减少药品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

2.操作简单。该实验主要在两支W玻璃管中进行,仪器简单,操作简便。

3.反应时间短。由于药品用量少,微型实验在保证现象明显的基础上大大缩短反应所需时间。

4.对比性强。微型实验中对Na[,2]CO[,3]与NaHCO[,3]加热是同时进行的,这既能有效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又增强实验现象的对比性,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时间消耗少。由于该实验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因而占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

6.适合学生动手实验。微型设计后的实验操作简便、药品用量少、安全环保,更适合于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近距离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实验仪器微型、药品微量、反应迅速,现象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细致观察。

标签:;  

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微观实验_热稳定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