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金流量会计_会计论文

论现金流量会计_会计论文

略论现金流量制会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金流量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对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都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基础上。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也明确提出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作为记帐基础。权责发生制是由收付实现制演变过来的,它的产生是会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国际国内竞争愈演愈烈,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日益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一、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一)建立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是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原则。为了做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会计人员必须依据费用同收入的因果关系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会计期间。但是,费用同收入的因果关系并不总是很明确的,因而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费用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就难免要采用一系列的主观估计和经验判断的方法,其结果必然会使权责发生制会计所确定的净利缺乏客观性。

(二)权责发生制最终所确定的是净利,而不是现金流量。收入与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并不一致,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充分提供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资金周转情况,帐面利润与企业的支付能力不符,甚至有可能出现盈利能力高,而支付能力低的情况,从而导致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失误。实际上目前在股票市场上某些上市公司年终因缺乏足够的现金支付股利,往往采取低现金股利、高股票股利的分红政策,就是明显的例证。

(三)由于权责发生制把某些在本期并未收到现金的收入也确认为本期收入,从而使企业的本期赢利虚增,出现提前纳税的财务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增加企业本期支出,加重企业负担。

(四)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的情况得不到充分披露,不能引起购销双方管理当局对它们的足够重视,例如,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三角债”这种不正常经济现象的形成与采用权责发生制是相关的。

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固有的局限性,美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现金流量的研究。并有一些企业为了管理的需要内部定期编制资金表。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签发19号意见书, 将上述“资金表”定名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对外公布的第三报表。1978年,美籍日裔会计学家伊尻雄士(Yuji Ljiri)撰文建议对现金流量的探讨作为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来研究。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发表95号财务会计公告,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二、现金流量制会计的基本特征

现金流量制会计,不仅记录与某会计期间的现金收支有关的会计事项(指现金收付制会计),也记录由销售业务所引起的“人欠”或“欠人”的现金流量(指应收帐款的收回和应付帐款的偿还→权责发生制会计)。由此可见,现金流量制会计是把现金收付制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融为一体的会计。它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两点:

(一)现金流量制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报告已发生的、或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反映报告主体经济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现金流动的效益。

首先,现金流量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基于过去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由这些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导致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及建立在未来尚未发生的经济业务之上的、基于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现金流量制会计提供的信息量,是由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所决定的。就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而言,企业即期的偿债能力,流动性和财务弹性(如企业在财务困难时期的适应能力、筹资能力、将非经营资产变现的能力和调整经营以增加短期现金流量的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它表明企业能否如期支付股利、偿还债务,并顺利地进行再生产。正是基于这一要求,导致了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报告已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另外就企业管理当局来说,由于对未来业务经营的预测和决策的需要,迫使他们必须了解企业在未来期间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和资金周转的情况。因而,他们还应掌握企业在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动状况的信息,以便作出最佳的决策。这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应付市场不确定性的竞争风险的重要手段。

其二,现金流量制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量。会计对象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现金流量制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就是构建在对现金流量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里所说的现金是一种广义的现金,即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存入银行或其它金融企业的、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款项,以及其它货币性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短期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投资)。现金流量按流动的方向可分为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按经济业务的种类可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其三、现金流量制会计的核心职能就是反映。现金流量制会计的基本目的是作为信息系统向企业内外提供现金流量的信息。就目前来看,现金流量制会计还仅处于初级阶段,它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将财务会计信息转换为现金流量信息并加以报告,或者是从现金流入、流出的角度来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现金流动的状况。因此,在现阶段,现金流量制会计的职能是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判断现实已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制会计的基础是现金流量。所谓现金流量基础,是指报告会计主体经营成果时以现实已经发生的、或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评定效益好坏的标准。依据现金流动基础所报告的最终“现金净流量”(NCT)就成为现金流动效益的评价指标。 若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可视为有利的现金流动,即为现金流动的正效益。反之,若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则为不利的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动的负效益。

会计核算由现金基础(收付实现制)到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而由于应计基础本身固有的缺陷,而逐步产生的现金流量基础,标志着现代会计已发展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新高度。

现金流量基础是应计基础与现金基础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现金流量基础与现金基础对待实际现金流量确认的根据均以实际的交付或收回为准。在以现金流量基础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采用间接法,则是构建在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进行换算的。这就充分证明现金流量基础并非应计基础与现金基础的简单揉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都只处理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只能提供历史的信息,而现金流量制不仅可提供历史的信息,也可以提供预测性的未来的信息。

三、现金流量制会计的目标及其发展

现金流量制会计的基本目的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向企业内外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提供现金流量信息。由于现金流量制会计并不直接处理经济业务或交易事项,而只用来提供现金流量信息,因而编制现金流量报告,就成为现金流量制会计的最主要的目标,也几乎是唯一的技术手段。

现金流量报告按报告所反映信息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现金流量表,短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和长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现分述如下。

(一)现金流量表实质上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是提供企业过去已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基本上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它能督促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现金流动,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变现能力。

(二)短期现金预测报告。它是一种内部报告,用于帮助管理当局进行决策和管理。在格式内容和编制上较为灵活,可视需要而定。编制短期现金流量报告可以促使企业重视现金流动效益,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流动性,有助于企业减少流动资金的大幅度沉淀,改善流动资金结构。避免大规模的挤占、挪用流动资金。

(三)长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它可分为投资项目资金预测报告及综合现金流量预测报告两类。前者的编制有助于企业正确考核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真实效益,避免新工程盲目上马。后者的编制将会促进企业不断改善资金结构,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为,建立现金流量制会计,能直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1987年,FASB发布第95号公告,要求全美企业于1988年7月15日起编制现金流量表(SCF)。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1年7月发布了征求意见草案第36 号“现金流量表”,1992年IASC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草案第36号修改后定为正式公布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5月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目前,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不重视对现金的管理和使用,企业间相互拖欠极为严重,“三角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的因素就是在广大管理人员头脑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也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现金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里,必须首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现金流量在理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试行编制完备的、详尽的长短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和现金流量表。借以加速现金流入,控制现金流出,保持合理的现金日常持有量,保证企业财务行为的最优化。看来,加强现金管理,推广和应用现金流量制会计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了。

标签:;  ;  ;  ;  ;  ;  ;  ;  

论现金流量会计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