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蛀蒂虫的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荔枝论文,方法论文,蛀蒂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荔枝蛀蒂虫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害虫,它为害荔枝、龙眼的嫩梢、叶片、花穗,使叶片干枯、花穗脱落,在幼果期取食果核可引起大量落果;在果实后期取食果蒂,则不仅造成落果,还严重影响果品质量,降低荔枝果实的商品价值。
荔枝蛀蒂虫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0~11个世代,幼虫在荔枝、龙眼的冬梢内越冬。第1代为害春梢及花穗;第2~5代为害荔枝、龙眼的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果的每个时期都会受害,世代重叠;第6~11代分别为害荔枝的夏梢、秋梢或冬梢。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少活动,多藏于内膛枝干上,成虫羽化后第3天交尾,产卵在晚上进行,散产于叶背主脉附近或果蒂附近的果实表皮上,果期每只雌虫可产卵100多粒。
荔枝蒂蛀虫产卵为害果实时,幼虫孵化后自卵壳底部蛀入叶肉或果核、果蒂取食,每个果只能有一头幼虫蛀入。老熟幼虫从叶片或果实爬出后吊丝到下面叶片或地下落叶、杂草等场所化蛹。在5~6月份,卵期2~3天,幼虫期约7天,蛹期7~9天,完成一个世代约15~20天。
针对荔枝蛀蒂虫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如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1.收果后清除地下落果及落叶,减少下一代虫源;
2.用果虫灭等药剂喷雾保护秋梢,并控制冬梢,减少越冬虫源;
3.在花期至幼果期,喷用果虫灭既可防治蝽蟓、尺蠖、毒蛾、叶虫等各种荔枝害虫,还可兼治蒂蛀虫,压低其虫源基数,为后期的防治减轻压力。
4.从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务必要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果,集中烧毁,以减少蒂蛀虫的下一代虫源。
5.从荔枝着色期(果实掉头)开始,每5~7天喷药一次,直到收果前5~7天停止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果虫灭、科绿(快灭杀)、灭扫净等,喷药时要连同树体内膛的枝条、树干及地面部分一起喷湿喷透。
联系电话:020-83840139
标签:水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