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科技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37.5

1 国际科学引文索引对我国期刊评价的影响

用SCI、EI等的数据对各国科技期刊进行排序,是国际学术界通常的做法。在对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评价中,一直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要以SCI等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凡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中发表论文,即给予各种奖励,以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的论文数对单位的学术水平进行排序;另一种主张不能以SCI统计标准和评价论文水平来引导中国的基础研究。

一味认同SCI,客观上出现了弊端,例如我国原创性科技论文外流已是不争的事实[1]。2001年,SCI收录我国论文2万5849篇,其中l万6309篇是直接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约占总数的63%[2]。

对于SCI的争论,著名科学家张光斗院士主张:如果论文被SCI收录,当然是好,但如不能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作用,那就遗憾了。如果论文没有被SCI收录,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作用,应该是对我国科技有贡献的,值得很高评定[3]。SCI、EI等收录论文数量只是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定量指标之一,要提倡对科学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强调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区别对待,避免绝对化,从而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及引文索引数据库。

2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夸大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质量高低有一定关系,但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相对的,不同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2.1.1 来源期刊多寡的影响 来源期刊多的学科,影响因子必然比来源期刊少的学科高。如在JCR数据库近5000种期刊中,医学期刊占33.71%,因此,1997年,JCR各学科的影响因子之比,医学37.796,排名最高;再如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SCTPCD)数据库统计源期刊1447种,《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数据库583种,美国SCI检索系统来源期刊3700余种,SCIE扩展版来源期刊5800余种,这4种数据库统计出来的影响因子值是不同的:因此,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越大。

2.1.2 自引率高的影响 作者自引对刊物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是惊人的。如1997年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在1998年和1999年总共被引56次,其中作者自引48次,对刊物的贡献率达到86%,贡献率过度[4]。排除人为自引因素的干扰,自引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把目前的工作与先前的工作联系起来,提供一些背景资料,避免重复。在国外,核心期刊都十分重视回避文献的自引率,如世界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JAMA》《New Engl J Med》,其论文作者的自引率仅为4.3%~4.8%。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每年被引频次都相当高,但在统计中,却不包括自引文献[5]。可见,不合理的自引,必然导致影响因子指标严重失真。

2.1.3 学科规模、发展速度和学科特殊性的影响 在科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发现像伦琴1895年12月28日发现X射线那样引起轰动。发现后几天内,几乎全世界的报纸和刊物纷纷以头条新闻予以报道,医学界、科学界和世界社会为之震惊。当时实验物理学是典型的“热”门学科。据统计,在1年之内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达到994篇,记录空前[6]。1996-2000年5年中,临床医学、地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化学、农学、计算技术、化工、环境科学、电子与通信是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论文8万5892篇,被引次数为2万7283,被引率0.318,是典型的热门学科;农学论文3万2070篇,被引次数5737,被引率0.179,相比之下要“冷”得多[2]。学科规模、发展速度和学科特殊性的影响,造成了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相关期刊和机构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使得在“重要性”的排序上也不同,这并不是学科本身发展造成的,而是其他一些诸如经济、历史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如果以此来对规模小或者“冷”专业学科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7]。

2.2 评价体系学科分类不合理 我国科技期刊分综合指导类、学术类、技术类、检索类和科普类,这5类期刊的读者群是不一样的,自然影响力也不一样。科技期刊评价分类不够明确,在一些评价活动中,用同一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类型的期刊,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期刊的评价,仅用一种定量指标或只用影响因子排序,实践证明是不合适的。例如,有的期刊以发表综述性论文为主,综述性论文是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集各种原著论文于一体,对其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因此能够被频繁引用。此外,这种期刊的论文篇幅长、论文数量少,其影响因子与原著论文期刊差别很大。1992年,按影响因子排序,《JCR》排出前5种期刊,排在第1位的是《Clinical Research》,该刊主要刊载学会计划、文摘及4~5篇著名研究人员的演讲论文。如果仅仅以这4~5篇论文作为基数计算,《Clinical Research》的影响因子当然大[8],但如果因此把它看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高的期刊显然是不恰当的。

不同种类的期刊读者群不同,如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的读者群就存在差异,引文率也不同。学科领域过窄,对评价体系有一定影响。一个与人类现代科学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期刊,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当然要高得多。以我国医学类期刊为例,即使是综合指导类核心期刊《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卫生经济》,其影响因子也很难与技术类临床专业期刊《实用妇产科杂志》相比。中华系列医学杂志更没有“临床”系列的发行量大,且载文量也小。如果在确定科技期刊评价标准时,不考虑期刊的分类,不进行同类期刊比较,仅以影响因子、他引率等指标来分高低,结果很难公平[9]。

这证明,一篇重要的论文,由于所属学科的不同在被引频次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对此,Cafield解释说:“生物化学家平均比数学家更多地被引述是因为生物化学的论文(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约为数学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的3倍。此外,虽然文献总量的多寡不影响各篇论文本身的影响力,但却影响了引述的出现频率的范围。”

3 逐渐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3.1 结合国情,走“本土化”的期刊评价道路 期刊评价体系评价什么?或者说依据什么来评价?

由于SCI的广泛影响,在诸多的期刊评价方法中,引文分析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无须赘言,ISI编制的数据库作为优秀的科学论文检索系统,40多年来一直对世界科学整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10]。这说明科学引文索引方法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SCI由美国主办,无可否认地存在着语种问题,使得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在非英语国家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照搬SCI的评价体系来作为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的指标,而要建立并完善属于我们自己的引文索引和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本土化是科学技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的发展从学科建设、科研体系的形成,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科学引文索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科技期刊的评价也走上了一条符合自己需要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科技期刊评价体系自身本土化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只能由“本土化”来解决,因此,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只能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3.2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对期刊进行动态评价是指在期刊的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期刊发展做客观评价。科技期刊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过去的期刊评价系统往往只注重期刊的静态特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但是,期刊现在的状况并不能代表它的未来,期刊评价要根据国内数据库和国内期刊评价体系所提供的数据,并参考国际权威数据库的数据,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进行。相对来说,时间跨度越大,评价效果越好。应利用多年度数据按学科分类、按期刊结构层位进行评价,动态、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其中,各指标权重值根据不同学科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通常,期刊评价体系采用的文献计量指标,来自于多学科的数据库。研制这些数据库的初衷,是想尽可能覆盖国内或其他国家的科技文献,因此,从需求上规定了必须从宏观上遴选数据源,也注定了评价必须是宏观层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动态评价的需要,特别设置了一组影响因子平均增长率和稳定指数2项评价指标。实际上,这2项指标都与影响因子有关。如趋势指数是用来表示期刊学术质量随年度的变化趋势,用多年度影响因子趋势发展的直线斜率表示,随着年度的变化,趋势指数表现出不同的数值。不论何种期刊,其学术质量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趋势,稳定指数则是用期刊影响因子多年的变异系数来表示,用以表征期刊稳定的状况。当期刊的学术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质量较差的期刊,其稳定性越差,说明期刊的稳性与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1];但由于我国期刊的发展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数据库数据的时间跨度较短等问题,期刊的稳定性可能表现出低水平下的稳定,也可能会表现为期刊学术质量快速增长下的不稳定。对于这种情况,期刊目前的学术质量与稳定性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因此,运用动态指标对期刊进行评价时,可采用分段处理的办法:即运用静态指标(如被引频次)先评出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期刊,再运用动态指标评出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期刊。

4 结束语

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找到一个统一的并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是科技期刊评价的难题。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建立了“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也研究建立了“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评价体系与国际期刊的评价在方法和理论上是一致的,为科学地评价我国科技期刊提供了基础数据,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已经建立的期刊定量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按不同学科期刊制定不同的权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不论什么样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不论对科技期刊的评价是什么机构做出的,要想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权威,根本在于:评价指标体系要健全,指标要完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增强评价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政府不组织机构排序,不干预具体评价工作,要逐渐淡化期刊评价中的政府行为;要为科技期刊评价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励科技工作者勇于从事原始性创新研究;要优化评价程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实效,尽可能地压缩合并相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减轻被评机构及人员的负担,避免过繁过重的评价妨碍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建立跨部门的国家科技期刊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评价数据与信息的公开与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003-09-15收稿;2003-11-04修回)

标签:;  ;  ;  ;  ;  

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