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助运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型厌食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艳娜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赣榆区 222100)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脾助运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型厌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虚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脾助运方口服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小儿食欲、体质变化等临床症状。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助运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型厌食疗效显著。

[关键词] 厌食症;脾虚;补脾助运方;四缝穴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不思进食,食量减少的病症。是目前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组儿童都可易患,多见于1~6岁小儿。厌食由脾运胃纳功能失职而致,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但本病若长期不愈,也会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病,如贫血、易外感等,甚或影响生长发育,重者转为疳症。在临床中,我科采用自拟补脾助运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该病症的脾虚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3岁12例,4~6岁18例;病程2~6月17例,7月~1年11例,大于1年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3岁17例,4~6岁13例;病程2~6月16例,7月~1年12例,大于1年2例。均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不思进食,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经各项检查无其他疾病。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按《中医儿科学》[1]中厌食症的诊断依据制定:有喂养不当史、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小于正常同龄儿童;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同时给予改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吃零食。(1)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每次0.3mg/kg,1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配合口服葡萄糖酸锌10mg,每日1次。4周为1疗程。(2)观察组口服自拟补脾助运方,药物组成: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 陈皮10g, 法半夏5g, 砂仁2g, 木香3g, 白芍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鸡内金10g, 炒麦芽10g。以上药物煎煮药汁约100ml,分次口服。1~3岁,2日1剂;4~6岁,1日1剂。4周为1疗程,每周复诊1次。中医辩证随证加减:若苔腻便稀者,去白术,加苍术、薏苡仁;大便溏薄者,加炮姜、肉豆蔻; 汗多易感者,加黄芪、防风、煅龙骨、煅牡蛎;情志抑郁者,加柴胡、佛手。 同时配合针刺疗法:刺四缝,操作方法:取双手四缝穴(第2、3、4、5手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局部予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各穴约1~2mm深,分别挤压出黄色粘液或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擦净,按压片刻即可,嘱针刺部位2小时内不可沾水,1周1次,4周为1疗程。

1. 4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厌食症的疗效制定,观察食欲、体质、精神及一般症状。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食量接近正常儿童,体质增强;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体质好转;无效:临床症状、食欲、食量等均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6,P﹤0. 05)。

3 讨论

本病与中医古代文献中所载“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等病证的表现相似。小儿厌食症的病变脏腑在脾胃,诚如《灵枢?脉度》所言:“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幼科发挥?脾经兼证》说:“诸困睡,不嗜食,吐泻,皆脾脏之本病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纳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而成厌食。其病因常见者有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多病久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暑湿熏蒸,脾阳失展;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对于本病的病机,《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侯?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候》载:“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今脾胃二气俱虚,故不能饮食也。”厌食症的发病机理在于脾运胃纳功能的失常。临床分有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等不同证型。其中以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多见。脾运功能失健与脾气、胃阴不足,有可相互转化。偏虚者偶尔多食,形成积滞,则虚中夹实;脾失健运者失于调治,久病转虚,重者甚至转化为疳证。

本病总由脾胃失健所致,治疗应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对于脾虚型厌食症,治以健脾益气,配伍理气、消导、化湿之品。我科自拟的补脾助运方正是以此为治则制定的方剂。方中太子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陈皮理气健脾,法半夏燥湿和胃,砂仁醒脾助运,木香理气和中,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炒麦芽消食助运,白芍养血柔肝,以防脾虚肝郁。全方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注重理气消导、助运化湿之品。在本方补中有运,运中有补,共奏健脾开胃之功。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调脾助运中药增进了机体对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3]。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白术有增强胃肠分泌的作用。陈皮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可促使胃液分泌增多,故有助于消化。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促进消化。鸡内金含胃激素、蛋白质等,胃激素能促进胃腺分泌,胃运动功能明显增强,排空加速。神曲有促使肠内食物发酵,使胃内分泌增加,以加强蠕动的作用[4]。因此健脾助运方能提高食欲和消化能力,改善厌食症状。四缝穴为经外奇穴,针刺四缝穴治疗厌食症是历代医家经验的总结,针刺四缝穴可以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四缝穴后血清钙、血清磷均有上升,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5],因此能迅速改善消化不良,改善小儿厌食症状。针刺四缝穴操作方法简便,疗效肯定,易被家长接受。

从上表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相似,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运用中药和中医外治法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由于厌食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等引起,故在临床诊治时,除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应嘱咐患儿家长帮助患儿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少食油腻、油炸、冷饮等不易消化食物,少吃零食,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更不能随便服用补品补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34-1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9-80.

[3] 汪受传、尤汝娣、郁晓维等,运脾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 1991(02)75-78.

[4] 吕广振《中药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2:116.120.128.130.

[5]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41.

论文作者:徐艳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补脾助运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型厌食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艳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