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与对策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关于把郑州建成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郑州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对策论文,金融中心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镇之一,已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下一步,即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郑州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会对郑州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通过对中部地区及郑州经济和金融业的考察认为,从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和郑州的发展潜力及优势两方看,郑州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得力的政策措施、奋力开发郑州的金融业,有可能使郑州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本报告试图从不同侧面论述这一发展前景的可行性及对策。

一、意义与作用

现代社会的金融心,是指那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其金融影响遍及某一地区、某一国度或全世界的中心城市。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发挥着“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某一金融中心的建立,大量金融资本和由此携带的各类生产要素集中于该地区,会极大地带动该城市及周围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综合文明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当今世界,凡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为把本国本地区某一中心城市培育成为国际或区域中心而不遗余力。远的不说,就是在亚洲这块地盘上,东京、香港、新加坡,以及后来者汉城、台北等城市,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上就日益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对于金融中心的竞争势头也已见端倪。积极建设国际或地区金融中心,已成为现代城市之间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对于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加速河南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及带动郑州经济的迅速起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有利于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之后,中央已开始重视和实施中部地区发展战略。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已把中西部的经济开发列入我国90年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四大也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全面实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速中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应首当其冲。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发展处于龙头地位,在金融业没有一个大的飞跃的情况下,要有效地实施中部地区发展战略将是十分困难的。相反,如果能把郑州这一地理位置居中、基础设施发达、四周辐射面均匀且广泛的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就能够较好地带动中部地区经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这对于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能够带动河南的经济发展,加速河南对外开放的步伐。如果河南缺少一个高效发达和富有凝聚力的金融中心,会造成全省以及中部毗邻地区的资金、金融服务和人才、信息流向其它各发达的金融中心。资金并携带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失,会使本来就不够发达的河南经济更为落后。郑州形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不但能够避免本地区资金的大量流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地资本聚于此地。此外,郑州金融中心的建成能成为整个河南经济向外辐射的窗口,带动全省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

第三,能够有效地推动郑州经济的起飞,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郑州商贸城的建设目标。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使郑州聚集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大大扩充郑州整个金融资本的实力,增强郑州各行各业的发展后劲。这对于加速郑州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遇与挑战

我国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中部广大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为郑州建设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种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部地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一个有较大凝聚力的金融中心。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当区域市场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往往需要而且也会形成一个货币信用业高度发达的金融中心,为某一区域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信用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信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一线,已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次发达经济带。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既定格局,必然对该地区的金融业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使该地区出现一个或几个相对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必要。

2.在武汉以北、上海以西、西安以东、北京以南的广大区间,尚未形成一个明显的金融中心,这也为郑州建设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关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界定,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六省,即豫、皖、鄂、冀、晋、湘。还有一种习惯上的认识,即中部地区包括以中原腹地为中心的中部区域,区间包括豫、皖西、苏西北、鄂北、陕东南、晋东南、冀南和鲁西这一广大区间。从经济关系看,后一区域在历史和经济上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形成了一个风土民俗接近,商业交往频繁的的经济圈。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毗邻省际间不同类型的经济协作(包括资金协作、市场协作、信息协作、研究协作)活动日益增多,相互间的依存度在不断增强。

从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看,以中部六省论,武汉以其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独居的沿江地理优势和良好的金融业发展基础而名列中部各中心城市之前茅。但从历史和现状看,武汉在金融业上辐射面侧重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在长江以北,特别是在中原腹地及周围,其影响力不大。因此,从大中部观点看,武汉即使成为金融中心,也难填补以中原腹地为核心这一广大内陆地区在金融上无中心的空白。如果以武汉作为一个新的区域金融中心的生长点而论,那么在武汉以北、上海以西、北京以南、西安以东这一广大区间(西安尚不能算是一个明区域金融中心,但相对于西北各城市而言,它的金融业是比较发达的,故以此作为一个区域界定标志),尚无形成一个明显的金融中心,这就为郑州建设金融中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3.中部地区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已成为郑州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依托。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不断发达的市场经济会对金融中心提出强烈的要求,因为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求得到高效的融资和金融服务,而往往只有发达的金融中心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种毗邻地带的要求往往是产生区域金融中心的初始动因。

但更为重要的是,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又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创造条件和提供可能。

在武汉以北、西安以东、北京以南、上海以西的广大中原内陆腹地,有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亿多人口,整个中部地带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均匀,人口稠密,人口整体素质较高,发展金融业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中部地区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金、煤、铝等重要资源的产地,为下步经济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改革开放的趋势看,整个中部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强力开发本地优势,实施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加上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一些国外投资者已开始避开沿海较高的投资成本而转向内地,随着中央对内地开放政策的不断放宽,这一趋势还会日益明显。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信用化程度也势必会日益提高,发展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会日渐趋于成熟;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郑州在中部地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给郑州提供了一个竞争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机会。但机遇与挑战同在,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也是十分明显的。

1.外部竞争的压力。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并正在唤起全国各地的觉醒。就郑州的四周看,这种咄咄逼人的趋势已显而易见。东边的上海欲竞争远东地区国际金融中心,此已在上下形成共识,其优势亦自不待言。南边的武汉早已确立争建中南地区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且近两年在金融市场的开拓上搞出了自己的特色。西边的西安利用其内依西北、外联东南的地理优势,欲争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北边的天津和北京也均已确立争建北方金融中心的霸业,各自的新举措也接踵而至。往近处看,临近省会城市,如南京、合肥、济南、石家庄、太原在金融业的发展上也紧锣密鼓、新招叠出。所有上述,都给郑州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内部的认识不一和缺乏紧迫感。到目前,全省上下对郑州要建商贸城已达成共识,而对于建设金融中心则认识不一。有的认为,郑州应集中精力搞商贸城,别把目标定得太多,结果啥都干不成。实际上商贸城与金融中心的建设几乎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商贸业发展,也不会有金融业的发达。但从另一面看,当商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没有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撑,再往高层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国际一些著名的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最早也是始于商贸业的发展,但到了现代,其商贸业高度的国际化全赖于其金融中心在资本和现代金融服务上的支撑。因此,只说商贸业而忽视相应的金融业的发展目标,可以说是在一体两翼中,兼顾了一翼而忽视了另一翼,但只靠一翼,即使其羽毛再丰,也难以真正有效地带动郑州的起飞。事实上,郑州已建立起来的一些大市场由于缺少资金支撑已经暴露出了其发展之艰难,这已经证明迅速发展另一翼之紧迫和必要了。

还有一种认识,就是认为郑州金融实力薄弱,周围又有武汉、西安等城市的竞争,没有多大希望。我们认为,郑州无论从经济上或是地理上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下面还要详叙),能否建成区域金融中心,还是在多大程度上建成,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决心,以及能否抓住机遇。当初新加坡在竞争亚太地区金融中心时,也存在同样的心理障碍(在实力上,港远大于新,在地域上,二者只有一水之隔,当时就连新加坡国内也有人认为在这样近的地域里形成两个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有可能),如果一味慑于香港的实力和地理优势而依赖香港,就不会有今天这种试与香港一比高下的现实。因此,在客观条件(优势)既定的情况下,郑州建金融中心,决不会象北京办奥运会那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认识不一影响信心的确立,信心的确立与否直接影响着决策,而决策的果断与效率决定能否及时把握机遇。目前,我们正处在真正决定郑州前途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紧迫感,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就极有可能坐失良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内部的挑战较之外部的挑战更耽误事业、耽误未来。

三、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三大要素中,郑州在中部地区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郑州竞争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最基本的优势。在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是很重要的。从郑州的地理位置看,居于中原腹地,是“中中之中”,在武汉以北、西安以东、北京以南、上海以西这一广大的区间里,郑州的中心位置可说得天独厚,加上郑州在交通上又处于枢纽地位,其联结四面,维系八方,从对中部及毗邻地区辐射力的均匀度来看,郑州与四周各中心城市相比,最具优势。从经济实力上,郑州与周围几个省会城市相比,也处于中上游水平(详见下表)。从中部及毗领地区的省会城市(武汉除外)地理与经济实力状况比较看,与济南、南京相比,虽然实力稍逊一些,但济南的地理位置居东,从历史和现状看,对中部地带的影响力不大,而南京距上海又较近,难以独立发挥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用,这两个城市从未来看,在金融业对中部地区难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它三个省会中心城市石家庄、合肥和太原,无论从实力上和地理上都暂时还难以和郑州匹敌。上述情况表明,郑州在中部地区在地理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资料年鉴》

从中部中心城市所依托的当地经济实力看,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见下表)。近几年来,河南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的新经济生长力量,在中部地区优势十分明显,这对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会提出更高的需要与可能。局部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郑州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将会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部地区各省经济实力比较表 1992年 亿元

省别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河南

1213.21017.3 2667.7

山西

518.2 406.1 1100.4

河北

1156.1949.8 2578.8

安徽

724.9 665.4 1703.5

湖北

1003.6823.3 2143.2

湖南

920.1 767.4 1863.0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金融年鉴》

2.日益发达的商贸业是郑州建立金融中心的一大优势。众所周知,郑州早在五年前就已确定了建设商贸城的目标。且在省市领导层达成共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一部《商战》纪实电视片,使郑州商业的影响遍及全国。目前,郑州已建立的22个大型批发市场已相继投入运营,其中一些批发市场、如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中国郑州药材交易市场、中国建材批发市场、中国郑州煤碳批发市场、中国郑州农业机械批发市场,中原汽车摩托车展销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等,均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有较大影响;其它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包括技术、劳务、房地产、产权转让等市场也初具规模;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亚细亚商场为龙头的全市零售商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网落。此外,郑州近年来为创造商贸大环境也做了不懈的努力。每年都举办全国大型商品展销会10余次。可以说,郑州已初步具有了商城的风彩、商城的气派。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商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即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郑州期货市场自1993年5月28日开业以来,到11月底,已累计成交各类期货合约80余万张,金额160多亿元,目前,日成交合约1.5万张,金额近3亿元,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基金保证2亿多元。由于该市场立足未来,行为规范、商誉良好,已被国内外期货专家称为中国最规范的期货市场,国际国内外许多知名公司均要求参加市场成为会员。其交易信息已通过路透社和美联社两大信息系统在全世界公布。可以说,郑州期货市场的影响已遍及世界各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期货市场既是商品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金融市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达的期货市场不仅象征着商贸业的发达,而且象征着金融的发达。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典型象征的商贸业的发达和繁荣,必然会带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因为商贸业既向金融业提出各类服务要求,又为金融业增添实力。近几年郑州金融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州的商贸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省市政府已确立在本世纪末把郑州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商贸中心,这就为郑州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郑州金融业已经有一个较好的基础。首先,经过10余年的发展,郑州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结构体系,这个体系从完整性上讲在中部仅次于武汉。到目前为止,郑州金融机构的数量(各网点)已达1743个,平均每3200人即有一个金融网点,每400人即有一个金融从业人员。郑州的存贷款规模近几年来增长迅速,其增幅与毗邻的省会城市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到1992年底,各项存款总额已达到196亿元,是1980年的10倍,贷款总额已达165亿元,是1980年的13倍。郑州城市信用社业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近几年来,郑州的金融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各类证卷机构已达15家,累计证券交易量已超过30亿元,外汇调剂市场也日益活跃,外汇调剂市场建立以来,已累计调剂4亿元;郑州的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包括河南省资金市场,郑州市资金市场和陇兰经济带郑州资金市场,交易一直比较活跃,1992年拆借规模已达100亿元以上。鉴于郑州的地理位置和金融市场基础,中国银行已决定把郑州办成中行系统北方融资中心,这对日后郑州融资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也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郑州金融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很快,各大金融机构的柜面业务基本上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各大商场和繁华地段设置了无人柜员机储蓄服务系统;郑州在资金清算方面是全国卫星清算系统的重点城市之一,城区资金清算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部分专业银行已开通了国际金融信息系统。金融业的现代化水平已具有了较好的基础。

4.良好的交通通讯条件。郑州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在铁路运输方面,京广、陇海两大动脉干线交汇于此,在全国20个铁路特级站中郑州占有3个,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东站的零担业务量居全国之首,郑州客运站的客运量居全国第三位,郑州还是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的陆港城市之一,铁路运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公路运输方面,国道107和310公路干线纵横其中,与周围省市往为十分方便。民用航空已开辟20条航线,可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开办了直通香港的包机。将要建成的郑州国际机场,进一步开辟郑州航空运输业的新时代。从邮电通讯方面看,郑州的邮电通讯是全国的重要枢纽,邮件中转量居全国第一位,电报中转份数居全国前列,还开通了国际、省际及省内的微波通讯。这种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优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为郑州建设金融中心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5.综合环境优势较为明显。在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郑州被列入50强之一;在全国投资环境最佳城市排名中,郑州被列入40名之一;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评比中,郑州被评为10佳之一;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内陆开放城市试点中,郑州是其中之一,可以享受沿海开放地区一样的政策待遇。这些环境的创造,都是郑州争创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础优势。

因此,从总体上看,在中部地区,郑州建设金融中心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二)不足

客观地看,郑州要建设中部地区金融中心,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虽然在中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总体实力还不是十分强大。以产业结构状况看,郑州虽然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全国164个工业门类中,郑州占有116个),但产业技术结构质量不够高,影响了郑州的综合竞争实力。对此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2.经济和金融管理体制的计划色彩还比较浓厚。企业机制转换的程度还不够高,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影响了整个郑州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从金融体制看,占主导地位的各大国有专业银行基本上还未摆脱传统的大锅饭管理体制,活力不够,效益不高,影响了金融业的竞争力。虽然郑州被列为内陆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但与其它开放城市比,各项改革的超前性不够明显。在金融管理上,包括资金权力、机构权力、外汇管理权力等,与其它开放城市比有明显的差别,难以按照符合国际金融中心的惯例运作,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

3.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在郑州,人们的现代市场观念还不够强,开放意识不够强。体现在决策上,显得改革开放步子迈得不够大,不够快。使郑州的对外开放度总的看还不够高,对于金融中心的建设来说,是不利的。

四、目标模式

从上面对郑州建立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我们认为,经过多方努力,郑州建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是可能的。那么,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目标,才能更为现实和有效呢?

从国际几个大金融中心和部分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看,大体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实力型。即依靠其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频繁的对外经济金融往来,形成了本国的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等,均属此类。此类金融中心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依托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内经济基础和实力;二是国内经济的对外辐射力强,中心城市都是国际性的城市,三是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宽松的外汇管制等。第二类是地理与政策型的。这类金融中心是依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宽松的政策,吸引世界各地金融机构云集当地,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发达的金融市场,形成在国际或区域有较大影响的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属此类。第三类是一般服务型的金融中心,这些中心既无资源、又无雄厚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也无明显的优势,这些中心的形成主要是靠其优越的避税条件、高效的金融服务(主要是簿记服务)而实现的,如巴林的麦拿麦、巴哈马的拿骚等金融中心,就属此类。

从国内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看,我国大陆最有希望竞争国际金融中心的就是上海,上海依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国内首屈一指),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天然良港,又是长江航运龙头),和坚实的金融业基础(旧上海即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内各中心城市中,稳居榜首,无以匹敌。其它区域中心城市,如南方的广州、深圳,北部的天津、北京、东北的大连、西北的西安、西南的重庆、中南的武汉等,在竞争国际或国内区域金融中心方面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前景看好。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这些城市实力背景和发展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形成各区域的金融中心,都是有可能的。

借鉴国内外建设金融中心的经验,结合郑州的现状,我们认为,郑州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优势,在金融服务上也具有承东启西,过渡南北的优势,依此,在郑州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上,我们不一定遵循某一特定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利用已有的综合优势来设计自己。其基本思路和目标是:紧紧依托郑州作为全国商贸名城和中部发达的交通通讯枢纽这些优越的内外部环境,以建立功能健全的金融机构为契机,强力开发郑州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加速郑州金融业软、硬环境的改造,吸引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类金融人才,并以此把全国金融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各地游资和信息带进郑州。与之同时,尽力在短期内实现郑州金融业现代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郑州金融业的运作效率,使郑州成为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信誉卓著、运作高效、信息灵敏、资力雄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同业拆借中心、证券交易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期货交易中心。

其具体目标要求为:

--建立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金融要求的、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在机构性质上,包括公有的、股份合作性质的和部分私有的;在类别上,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区域上,应当具有本地的、外地来豫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等。

--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中部的、属于郑州的,功能完善、设施健全、运作高效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确实发挥其在中部地区资本流动的龙头和枢纽作用。

--建立门类齐全的金融人才体系。使郑州金融各业均吸引一批全国一流的各类金融人才,使郑州现代金融人才居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并以此带动金融各业迅速走向现代化。

--建立现代高效的金融运作和信息系统。通过宽松的政策环境,严格的行业管理和现代化的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全面实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作的现代化和经济金融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建立现代高效的资金清算体系,使郑州的清算服务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五、措施与途径

要实现上述目标,依目前郑州经济金融业的现实基础,任务还十分艰巨。遵循一般的发展思路,显然不行。因此,我们必须以特有的胆略和气魄,站在当代国际金融业发展之峰颠,尽领国际国内金融现代化之风骚,以全新的观念,无畏的胆略,严谨务实的作风,在今后十年内实施建设郑州金融中心的“八大工程”,使郑州金融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我们高效、扎实的努力中逐步变为现实。

(一)机构开发工程。现代化的金融中心必须以高效、林立的金融机构作支柱。以郑州目前平均3200人一个金融机构,和香港、深圳比,还有相当大一段的距离。快速发展郑州的金融机构,是建立郑州金融中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机构开发工程的基本目标是:在三至五年内建立起实现前述金融机构目标要求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机构开发工程要按以下几个分业侧面进行:

1.银行类。一是国有银行类。目前的几家大国有专业银行依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各自的分支机构,此已形成惯例,在中心的建设中,仍循此道,但思想要进一步解放,竞争意识要增强,按照建设商业银行的要求,需要建立的银行所属的专业性公司(金融性质)也可适当增加。二是合作银行类。要根据国家合作银行的改革方向建设郑州的合作银行。首先,要发挥郑州作为全国城市合作银行试点城市的优势,快速把郑州市的合作银行建立起来,并尽快按照国际商业银行的惯例进入运转,使郑州城市合作银行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城市合作银行的一面旗帜,发挥其对全省及全国的辐射力,通过以郑州牵头组织全国城市合作银行公会等形式,增强郑州行的凝聚力和引示力。其次,要积极着手筹建郑州农村合作银行,利用该行点多、面广的优势,使中心的辐射力率先向城区四周辐射。三是引入外地及外资银行。下步,郑州要广开中原人之胸怀,积极吸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来郑设立银行机构,并为他们在郑营业创造优于异地的外部条件,使他们更乐于参与郑州金融业的竞争与建设。近三年,要尽快吸收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如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来郑设立机构,以后逐步吸引其它商业银行进入郑州,外资银行的引入要纳入规划,要争取政策,稳步引入,对于率先引入的外资银行,政策上可适当放宽,以便于其立足郑州,发挥某种“示范”作用,以后在管理上逐步正常化。四是开发河南地方性银行。最要紧的是尽快着手建立河南发展银行,通过以股份制的形式建立一个完全商业化的银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着手,组织论证和筹备,不要以上面不同意而消极等待,早日着手,早日见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它类地方银行的开办要以此为龙头,相机而择。

2.证券类。现在郑州证券类机构已有15家,已实力初具。下步发展的目标,一是充分发挥现有证券机构的作用,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二是积极吸引全国各大证券和综合性商业银行来郑设立证券机构,或代办处,扩充郑州证券业的实力。三是增强郑州证券机构向全省以致整个中部地区的辐射功能,使郑州证券业更具竞争力、凝聚力。

3.保险类。除人民保险公司根据展业需要发展分支机构外,商业类保险业机构要积极支持太保、平保在郑州发展业务,这类机构的业务区域可不限于郑州,而是整个中部地区。此外,还要根据需要积极建立社会保障类机构。外资保险机构要在上述机构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之后再行引入。

4.信托投资类。郑州现有的信托机构6家,各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有历史包袱,发展不够景气。在建立中心过程中,发展信托业的政策要稳定,管理要规范,不能三天一清理,两天一整顿,使信托业的发展有个安全感、稳定感。信托展业还有重要的一着,就是要积极吸引全国各大投资机构、基金会在郑州设立投资机构(特别欢迎把总部设在郑州),逐步形成一个投资机构网络,为未来郑州的国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5.其它类。其它各类金融机构,如租赁、财务公司、存、货款担保机构、典当商行、邮政储蓄、信用卡专营机构等,都要积极稳妥地发展,使郑州的金融机构形式多样,门类齐全。

在整个中心的建设中,机构开发是个基础工程,抓不好它,其它许多事情都不好办。

(二)市场开发工程。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建设金融中心的最重要的标志。从现状出发,郑州的金融市场必须强力开发,才能实现建立中心的要求。

开发郑州的金融市场工程,要把重心放在标志郑州金融市场走向繁荣的“三大支柱”上,各方努力都要有利于这三大支柱的强壮有力。这三大支柱是:第一,建立以郑州证券交易中心为龙头的资本市场。通过建立证券交易中心,把分散在郑州各地的零零碎碎的证券交易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属于郑州的、集中开放的证券一、二级市场。交易内容以上、深股票为依托,逐步推出新的公开交易的品种(譬如国债)。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吸引全国各地的证券交易机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中部地区的市场,使郑州的证券市场在中部地区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在此基础上争办郑州的证券交易所。

第二,建立一个省市一体、集中公开的货币市场。短期内,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以银行间的短期同业拆借为主要内容的货币市场。依此趋势,郑州的货币市场发展的方向短期内仍应以同业拆借为主。关键之点在于:(1)要建立一个省、市一体,集中公开的同业资金拆借市场,这样,可以扩大该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形成气候,避免市场分散,信息分散,功能弱化。(2)在发展目标上,要确立在以市场服务为主的前提下兼顾盈利的市场发展目标,不能单以盈利为目标。(3)在交易的内容上,以同业资金拆借为主,逐步开放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和各类票据贴现市场(贴现行为应当是公开的、有效的,只要是合格的票据,以利率调节为杠杆,应能得到有效的满足)。(4)这个市场应外联全国的各大货币市场,内联中部各局部市场,使其既是一个资金拆借中心,又是一个信息中心。

第三,建立一个粮食期货为主要特征的发达的期货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期货市场实质上也是一个金融市场(因为期货市场上交易的主要不是实物,而是有价证券),当今世界,凡是期货市场不发达的地方,很难为其戴上金融中心的王冠。而有的期货市场十分发达的地方,却实际发挥着金融中心的作用(如美国的芝加哥)。因此,在郑州建设中心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这一着。从郑州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出发,要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加速现有市场的扩容步伐。把目前仅能容纳60个交易席位的交易大厅,扩大为纯容纳800至1000个交易席位,以便使更多的客户成为交易会员,特别要重视那些在全国和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公司来此交易。眼下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缺乏,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二是积极准备,力争在1994年推出黄金和金融期货交易。目前我国发展金融期货的条件已逐步孕育成熟,郑州交易所应早作准备,不失时机地推出金融期货品种,争取交易优势。三是在郑州以致全省广泛地普及期货知识,建议在郑州建立一个期货培训中心,既培训来自全国的期货专业人才,扩大郑州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又尽快在区内普及期货知识,把更多需要期货而又不懂期货的人们吸引到期货市场上来。

在培育好上述三大支柱的同时,郑州还要重视外汇市场和黄金(现货)市场的开发和建设。特别要利用河南作为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区的优势,争取优惠政策,力争尽快放开黄金市场,为市场工程的开发添砖加瓦。

(三)功能强化工程。这是一个看似较虚却又挺难完成的工程。就是通过完善现有国有金融机构的功能,使现有国有金融机构适应建设中心的要求。这一工程有两个大的侧面。

第一,实现人民银行的功能强化。撇开务虚内容,人民银行要实现下述转变:(1)由以往重点管资金,转变成重点管货币,管货币调节。(2)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依法搞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这种监管最好是建立在金融机构完备的自律性管理基础之上),不界入具体的信贷运作。目前承担的某些信贷业务要逐步放开(如一些专项贷款)。(3)为金融业的竞争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人民银行要在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发挥好组织作用;其次当好“银行的银行”,在结算、再贷款和再贴改等方面为金融机构做服务,这一点对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至为关键。其三,要在竞争的环境中维护好正常的金融秩序,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祸患。人民银行在整个中心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发挥不好,则效应可能是负的。在这方面,上级已有具体要求,应尽快加以实施。

第二,强化现有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功能。我们认为,这是能否建成中心的重要一环。因为,短期内无论各类金融机构怎样发展,国有专业银行的主要地位将不会有太大的动摆,这样,这半壁以上的河山仍处于计划体制的氛围中,整个郑州金融业的活力就会打一个大折扣。因此,这一点决不能忽视。

强化现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功能,对于专业银行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不转换,在竞争中会逐渐失去现有的优势。而利用这个机遇加速转换步伐,则会带动自身的强劲发展。商业化,也是目前全国专业银行的一个共同话题,现在关键是看谁能走得快一点。我们认为,郑州各专业银行应迅速迈出这一步。产权关系的明晰需要时日,近期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商业化资金管理体制、商业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工资效益挂钩的利益机制、人才竞争与淘汰机制等。这些方面,要借鉴深圳专业银行的经验,快步前进。

为强化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功能,除从内部加以推动外,还要与“机构开发工程”联动,通过外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设立,增大外部的竞争压力,造成某种转换的危机感,促其强化商业化功能。

(四)人才开发工程。当今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无不是世界金融人才的聚集地。郑州在竞争金融中心中,由于无明显的经济实力优势,人才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强力开发郑州金融业的人才,我们建议在今后五年内在全郑州实施一项以“6816工程”为代号的人才开发计划。具体内容是,在今后五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培养600名通晓国际国内先进金融各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高级金融管理人才,800名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型人才,1000名精通现代金融业务运作技巧的业务操作人才,600名通晓国际银行财务和会计标准的金融理财专家,为实现上述计划,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在郑州金融系统进行“育才、选才、用才、爱才”的全面宣传发动。要使全金融系统所有的干部职工认识到当代金融无才不兴的道理,使上上下下牢固树立人才观念。在职工队伍中形成争做人才的奋发向上的气氛,在领导干部层中形成“人才高于一切”的观念,为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创造宽松的内外部环境。第二,制订各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定期进行考核、选拔和任用。从基础知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业绩表现和道德水准等侧面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创造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第三,推行“六字选才法”。一是“育”,通过本地重视现代金融业务知识的普及,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人才,这是整个人才计划的基础。为此,建议在现在的省金融干部管理学院成立“现代金融人才培训中心”,建立一套适应现代金融需要的培训办法,为郑州金融业培训人才。二是“引”,引进外地人才,要打破旧观念,大胆吸引各地人才来郑开拓金融事业,在名誉、地位,各种物质待遇上要舍得花大钱,要“育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是“送”,通过和国际国内大商业银行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把我们的人送出去,在标准市场竞争中去见世面、学本领、参与实践、积累经验,然后为我所用。在未来,恐怕这是一条十分有用的路子。四是“带”。建立在“送”的基础上。学成归来的人才,要通过言传身教、实地操作劳动专业同事,发挥“雪球”效应。五是“请”,请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专家来郑开办讲座,参与指导实际业务,帮助我们培训人才。六是“荐”,在系统内外,区域内外广开荐贤举能之门,阔开才路,以免使现有的人才“天生丽质只自乐,处在深闺人不识”,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切实有效的努力,把郑州金融人才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在实施“6816工程”的同时,还要重视金融法规,金融公关、金融营销等人才的培养,还要有计划地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现代金融知识的教育,使金融人才建设在三五年之内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五)金融现代化工程。现代化是当代金融业的主流。郑州欲建金融中心,现代化工程实施得愈早愈主动。

金融业的现代化工程包括三个,观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服务现代化。

首先,要确立现代金融观念。这是后两个现代化的前提。要彻底摒弃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一套旧观念,包括资金分配、财务管理,人才任用、福利待遇方面都要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少了这一条,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许多路子就会走不通。

其次,是设施现代化。这是金融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设施的现代化,全市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各金融机构内各类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包括柜面服务设施的自动化、无人柜员储蓄服务系统和联机系统,二是全市金融信息综合设施和结算系统,包括卫星清算领域的扩大,辖内清算自动化,参与全国证券和同业拆借信息报价系统,参与世界银行远程财务通讯系统(即SWIFT)系统,路透社信息系统,市内的家庭银行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信息系统。这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舍得花投资,政策上则要创造相应的环境。

其三,是金融服务的现代化。设施的现代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效率问题,但效率的全面提高却必须随着综合服务的现代化,它包括对客户可能的要求的满足,对客户服务的周到、细致、高效,对客户利益的保护等。要逐步在海外赢得“一流服务在郑州”的美誉。这是形成金融中心的无形财富。

(六)金融产品开发工程。金融产品是金融部门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开发创新的信用工具和服务项目。

某地金融产品开发的品种和速度,体现了该地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上,金融产品开发最盛的当推美国,每年推出的金融新产品达数十项。国内最为重视金融产品开发的要算是深圳和上海了。近年已引起各地重视。郑州要竞争金融中心,必须全面实施金融产品开发工程。根据现状,近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各金融机构的领导层要把金融产品开发当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使郑州金融界的领导充分意识到,没有金融产品开发,可以说就没有现代金融,它代表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领导,必须牢固树立金融产品开发意识,作为欲建立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界领导,更应如此。

2.各金融机构均应建立金融产品开发研调部门。金融产品开发是银行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需要较高的分析预测和设计能力。如果我们不只是把增加金融产品的希望仅仅寄托在向人请教学习的基础上,(尽管这样也有可取之处),那么我们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产品开发部门和队伍,去调查、研究、设计、开发和销售。

3.借鉴国际国内金融产品开发的先进经验,走出郑州的路子。金融产品开发不能照抄照搬,外国行的,我国不一定行(如国外推行的家庭银行信息系统,短期内我国无市场),发达城市行的,郑州也不一定行。但我们可借鉴人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验、做法和相应的品种,根据郑州的需要与可能,加以改造和吸收,为我所用。金融产品开发的特性决定了对其可以有战略规划,却很难作具体安排,因为每一种产品市场状况如何,均需要做具体的市场调查和可能性预测,不可盲然动作。

(七)软环境构造工程

软环境包括内容很多,与中心建设关系密切的,主要有:财税政策、资金流动管制、外汇管制、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管理政策、客户利益保护等方面。

财税政策。凡中心,对金融各业和税收标准均应适当低于一般地区,与国际一般水平比,也应适当降低。实行分税制后,这种低税制实行主要有两个矛盾,一是中央管辖的税收范围,当地动不了,这需要争取中央对中心建设的支持,实际上取决于中央对这个中心建设是否认可。二是地方税收范围内的,这主要来自省市政府对中心建设的决心,归根到底取决这两级领导层对建设中心对各自长短期利益的权衡。前一类较难得到,而后一类则应积极创造。没有这一条,会失去个很大的竞争优势。

资金流动管制。按照建设中心的要求,各类资金流动管制,包括来自政府的、主管部门的、人民银行的,均应取消。如果你只许进,不许出,或变相如此,那就绝对建不了金融中心。

外汇管制。金融中心不应有外汇管制。有管制,外汇资本就不能自由流动。鉴于目前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尚需时日,郑州汇管应在省里和国家汇管当局的支持下,率先迈出放开步伐,快速向取消汇管迈进。

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管制。以往行政性的管理应放弃,代之以依法规监督,并为金融业的良好运作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如果政府干预金融部门的正常业务活动,本地现有的金融机构难以实现商业化,外地的金融机构不会乐意进入本地市场。政府不干预金融的正常活动,不等于政府不介入整个金融中心的建设,恰恰相反,如果中心的建设离开了政府在组织和政策上的扶持,必将一事无成。政府放松对金融企业具体业务活动的管制,则是中心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对客户利益的保护。包括两个方面,外地来郑金融机构利益的保护,和在郑所有金融机构对其客户利益的保护。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要有明确的保护规定,更重要的还在于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增强这种保护的意识,遇到具体问题时,必须体现出来这种保护政策。

软环境构造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努力,更重要的还须得力于上级政府特别是中央的支持,如果对内陆城市在管理方面继续捆得死死的,软环境就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八)硬环境构造工程

产业结构塑造。要加速郑州产业结构的改造步伐,提高郑州产业结构的质量,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郑州产出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提高各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这是提高郑州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环节。

基础设施。就金融中心的要求说,主要是交通通讯和服务设施。郑州国际机场建成后,交通会大为改观,通讯设施的现代步伐也应加快,以适应郑州金融中心国际化的要求。

商贸环境。商贸城建设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没有浓郁的商业环境,金融中心的存在就失去基础和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商贸城的建设对加速金融中心的步伐有着无以伦比的意义。目前郑州金融中心的建设尚处于论证和培育阶段,而商贸城建设已初见成效,应继续发挥此优势,大力开发。有了一流的商业,接着而来的就应当是一流的金融业。

金融硬环境。要在今后几年内,在郑州市商业最繁荣地段开发一条“金融街”,就象英国伦敦的金融城和美国纽约的华尔街一样,把各主要金融机构的业务网点,各类金融市场以及其它金融服务功能进入其中,使人们进入这条街就能及时得到各类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逐步地,建立这条街的声誉,就象今天的亚细亚商业区一样,以使人们切实感受郑州作为金融中心的浓烈气氛。

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一个重要建议,就是目前省建行正在兴建的五彩大世界,从建筑位置和建设规模,最适宜于成为我们所设想的这类机构的中心。目前的问题,一是在建的工程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商业机构,而非综合性的金融机构,二是由省建行一家独建,将来不利于其它金融机构的进入。我们意见,应当对此加以改造,一是把主体建成一个综合性的金融中心,至少,在设施分配上应当以金融业为先,特别是金融市场为先,使其具有浓厚的现代金融气息。二是改变目前由省建行一家兴办为省市各家银行和金融性公司入股合建,各家金融机构均可在此设立机构,同时也可以集各家金融机构之财力物力,使这一庞大的工程早日完工。如果这一设想成真,那么郑州金融中心的气氛将为许多同类城市难以企及。

为使上述“八大工程”有效地付诸实践,还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舆论保障。要造成创建金融中心的社会舆论,就象当初宣传商贸城建设一样,使金融中心建设深入人心。

第二,省、市联合共建保障。省市联合共建中心,是郑州金融中心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省这一级在权力、资力等方面强有力的组织和支持,要想使郑州的影响打出去,是相当困难的。

第三,组织保障。要建立一个省市政府和金融系统领导参加的领导机构,专门组织协调中心建设当中的各项政策、规划和措施,并监督落实。

我们认为,郑州建立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但挑战也十分明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坚持认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只要我们选准目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那时,郑州就一定能扬起现代商贸和现代金融这两展坚翼腾飞于世,为中部,为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郑州市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与对策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