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_动手能力论文

国外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_动手能力论文

国外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孩子论文,动手能力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教育观察家指出,中国的父母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致使动手能力弱成为中国孩子的软肋,而动手能力弱势必抑制创造力,最终使智力失去用武之地。此话绝非危言耸听,看看我们身边年轻人的生活能力就清楚了。那么,国外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呢?

意大利的工艺教育

意大利北部的勒佐艾米亚城内,有一座少年工艺教育学校。学校陈列室是一座用玻璃装饰起来的建筑,通透明亮,宛若一座漂亮的花园。这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瓷砖贴成的海马、珠子串成的人物、泥塑的树木和纸做的树叶等。

意大利人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仅勒佐艾米亚城内就有33所工艺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招收少年和幼儿,帮助他们从娱乐中学会各种技能,了解现实世界。

下面是一幕生动的教学情景:一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工艺课。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往人造的大树上粘贴树叶。这时老师走过去,问他是否注意到了树叶正反两面的差异,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树叶两面的不同组织和纹理。之后,这个小男孩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这些树叶,最终选出最相匹配的两片树叶,表情专注地贴上去……(豆雨林)

日本的

家庭实验室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高桥夫妇在家里做起了物理实验。他们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孩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那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欢呼雀跃的两个孩子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

做这个实验,高桥夫妇的本意是让孩子们了解光的折射原理。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习这些知识,只要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却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在家里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

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物理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待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后立刻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儿子又惊又喜地瞪大了眼睛。(小川)

美国的

“手工制作日”

在美国,家庭装修很少花钱请师傅,而是自己动手。不少美国朋友说,自己动手装饰家园是件快乐的事,还说他们从小没少参加“手工制作日”活动,装修那点土木活儿难不住他们。

美国许多城市的建材城,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上午都免费向孩子开放,提供材料、工具和场所,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木制品。一大早,在宽阔的过道上,工人们用塑料桶支起十几块整张的五合板,上面放着锤子、钳子、螺丝刀、防护眼镜等,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孩子来了先签到领取材料。材料放在一个塑料袋内,都是按一定尺寸、一定规格设计加工好了的,有的是小工具盒,有的是杂品盒,有的是养花的盒子,元件打磨得十分光滑,安全性很好。塑料袋中还有一张图纸,标有加工顺序。孩子们每人系一条大大的围裙,戴上防护镜,照着图纸一步一步加工,工人和家长则在一旁或指点或动手帮助孩子。每次活动大约一个小时。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长,三五个工人,叮当声、笑声不断。制作完毕,活动组织者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认定书,上面有孩子的名字和成绩。另外,每个孩子还能领到一枚建材城特制的纪念章。孩子们拿着自己组装的成品,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内心的得意可想而知。(吕建设)

德国的

家庭“小工厂”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

约翰有两个孩子,9岁的凯斯和11岁的乔治。他们家生活很富裕,但凯斯和乔治每个月只能得到30欧元的零用钱。这30欧元也不是自得的,要帮父母干活才能领到:乔治负责给花园里的植物浇水、翻土以及擦洗汽车;凯斯负责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外出购物和擦全家人的鞋子。如果想要买玩具或者书的话,他们只能通过额外的劳动赚钱。比如,每个暑假,两个孩子都要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送报纸。

德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个“小工厂”。邻居克莱门特家的“小工厂”设在地下室里,大约有十四五平方米大小,中间摆着一个大工作台,工作台下面有许多小抽屉,里面装满各种规格的钉子、螺丝、垫圈、管件、电子元件和其他材料。靠墙摆放的一排工具柜,从简易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工、焊工工具,应有尽有。

“工具多有好处,会促使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变得能干和勤奋。”克莱门特说。

实际上,克莱门特家的两层小楼除了设计和建造需要请人帮忙外,其余的工程如房屋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安装,还有刷墙、铺地板、拉电线等都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作品”。此外,他们家的汽车、游艇、家用电器或者上下水管道出了问题,也都是他们自己修理。

德国之所以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除了因为企业拥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及德国人追求完美的民族性格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德国拥有一套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如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所说:“职业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

德国孩子动手能力强,还跟民族观念有关:劳动不丢人。虽然德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可是对那些技术熟练的工人来说,他们的双手就是生活的保证。宝马汽车公司的高级技工舒瓦茨说,德国职业学校实行“双轨制”,70%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其余时间在学校学习,这种制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入宝马公司后,通过再培训及自己的努力,舒瓦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汽车医生”,年收入达10万欧元。(张可欣)

荷兰的

儿童木T营

早晨8点半,几百个5~12岁的男孩女孩,每人手持一把铁槌,挥别家长,涌进荷兰奈梅根市杜根伯贺区儿童木工夏令营。

我好奇地绕着门外的铁栏杆,从空隙向里面观望。这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包括一大片草坪和一个小树林。草坪上支着一个大帐篷,里面放置几排桌椅。帐篷外有一排化学厕所、一个小小的紧急医疗站、一间摆满书的小图书室。小树林旁堆着大量废弃的木板、木架,是供孩子们搭盖房子用的。

开办儿童木工营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第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报名费很低,仅7欧元,每天自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活动,中午提供一个夹肉或奶酪的面包,一杯牛奶,一小份薯条或冰淇淋,饮用水则随便喝。不足的经费由政府补贴。

孩子进木工营的第一天,不许家长探视,孩子们必须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小组,然后在5天之内搭盖出共同设计的小房屋。最后一天的下午营区开放,供家长及亲友参观,评选出三座最好的木屋,并颁发奖品,同时安排魔术表演、讲故事、益智游戏、唱歌等活动,热闹有趣。

参观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令人吃惊。有的善于利用地形,用大树较低的树枝来支撑房屋,或用来间隔第一层和第二层楼;有的盖出了独幢的平房,上覆三角形屋顶;有的搭出两层楼,用楼梯相通;不少房屋还用野花、野草和树木枝叶装点。房屋造型各异:正方、长方、梯形、三角形,还有倾斜式……我仔细观察,孩子们搭建的木屋极为牢固,孩子们不断在其中爬上爬下,居然不摇晃不倒塌。

荷兰许多城镇都有这样的儿童木工营,全由热心的志愿者有计划地长年策划组织。凯瑟琳就是这样的志愿者。她参与组织的木工营分两个年龄段:6~11岁孩子参加的儿童木工营和12~15岁孩子参加的少年木工营。少年木工营的小营员,白天分工协作建木屋,晚上集体露营,度过一周野趣十足的团体生活。

凯瑟琳说,荷兰人动手能力强,喜欢布置、修整自己的家园,与从小耳濡目染及训练有很大关系。所以,她的工作很有意义。(牛萌萌)

标签:;  

国外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_动手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