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杨晓凤

杨晓凤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医医院 针灸推拿科 74102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康复锻炼基础上,采取早期针灸,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且较为安全,较单独康复训练更好。

【关键词】早期针灸;康复锻炼;中风偏瘫;应用效果

中风是常见而危险的疾病,经过抢救后仍然有可能遗留偏瘫等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影响很大。因此中风后偏瘫的有效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2]。单独采用康复锻炼效果不佳,而本研究加入早期针灸后,收到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15日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在35-70岁,平均年龄(52.2±5.7)岁;脑出血患者3例,脑梗死患者27例;右侧偏瘫患者19例,左侧偏瘫患者11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年龄(52.0±5.7)岁;脑出血患者4例,脑梗死患者26例;右侧偏瘫患者20例,左侧偏瘫患者10例;两组患者均经CT检查,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确诊为中风偏瘫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在病程第21天开始进行康复锻炼,保持患肢的位置,仰卧时要保证患侧上肢的肩关节外展30°,同时保证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伸直,前壁旋后,患侧下肢腘窝处可以垫软枕,促使膝关节和髋关节轻度屈曲,在腿外侧放置软枕,避免外旋外展,足部垫软枕,促使踝关节呈90°。偏瘫侧按摩要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沿着患者经络循环进行按摩,从头部、上肢、下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按摩,采取滚、揉、拿、捏、摇动关节等手法进行,由远心端至近心端进行按摩,对肌张力高的患者采取抚摸手法让患者放手,直至感觉有发热感,却无疼痛感为适宜,配合着点穴手法进行放松。对于0-II级肌力偏瘫患者,每天进行2次被动锻炼,配合按摩进行,每次30分钟,手法轻柔,注意对关节进行旋转、展收、伸屈等被动活动,活动的范围要逐渐扩大,保证患者无明显疼痛。上肢锻炼的时候注意伸肌锻炼,下肢锻炼的时候注意屈肌锻炼,从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锻炼,每个关节必须在各个方向进行充分的锻炼,使其关节囊、周围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主动锻炼是针对肌力II级以上的患者,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由下床活动开始,循序渐进,由起、坐、站、扶拐行走进行逐步锻炼,同时可以进行日常生活自理锻炼。

1.2.2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针灸,在第病程第21天开始进行早期针灸,针灸前要保证饮食,对穴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且保持皮肤的清洁及干燥,病房内的温度要控制好,避免患者受凉,选择患肢的穴位,上肢穴位:合谷穴、外关穴、肩髃穴;下肢穴位:阳陵泉穴、环跳穴、太冲穴、昆仑穴、绝谷穴;头部穴位:透曲鬓穴、百会穴;直至感觉患肢酸胀发麻为止,留针20分钟,拔针5分钟后,再次进行行针,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要休息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患者临床体征完全消失,可以自己独立生活;有效:患者临床体征有明显改善,可以扶拐下床行走,基本可以自理生活;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痊愈+有效)/n×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00%,对照组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是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以现有的医疗技术,经过适宜的抢救措施,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成功救治,但抢救后患者有很高的概率遗留后遗症。中风后偏瘫是较为严重也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利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偏瘫进行干预十分重要[4]。

中风后偏瘫主要由于神经功能损害所致,临床上一般采取综合性的康复训练,以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但仅采用康复训练效果有限,见效也十分缓慢,部分患者甚至完全无效。而加入中医针灸可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现代研究中,中风后,早期神经系统仍然具有可塑性,因此早期的康复训练便是通过正常运动模式的输入,给予神经刺激以及反馈,促进神经系统恢复,而利用早期的针灸,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针刺特定穴位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有所帮助,并且对神经的刺激也使得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加速恢复,在早期用于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是一种有效的中风后偏瘫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2]朱德军,杨小琼,袁婉丽等.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2948-2950.

[3]张彪,刘煜.针灸联合中药透敷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101-6102.

[4]张琳.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51-52.

论文作者:杨晓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杨晓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