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论文_查子慧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析心理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5例。在对照组中,实施移植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中,则是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和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是在干预之后,从患者的各项指标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他们的预后。

【关键词】心理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

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以减弱机体的防御机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十分重要。本研究采取心理干预的方式,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评估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4-59岁,平均(31.13±7.47)岁;患者住院天数22-67d,平均(31.6±6.7)d。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61岁,平均(33.46±5.76)岁;患者住院天数30-61d,平均(33.7±4.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移植种类(骨髓、外周血、异体、自体)及病种(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缓解患者心理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有:焦虑恐惧紧张;预感性悲哀;兴奋和抑郁。临床采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如下:(1)主动介绍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目的及重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2)患者表现为沮丧哭泣,食欲下降。护理人员应该提供舒适的环境,随时与患者交流疾病的相关信息,并提示好转信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常发生在移植后的恢复阶段,患者一方面会对移植成功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又会焦虑。此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移植已经成功,血象慢慢恢复。

1.2.2个性化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做到以下五点:(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住当天等患者沐浴更衣后带领患者参观层流室内部结构,以消除患者到新环境中的神秘感,介绍医护人员,讲解层流间内各项设施的使用。(2)向患者讲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造血干细胞的输注方法,移植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尊重患者的各项隐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做所有操作时均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患者的焦虑。(4)利用所有机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想法,分散患者对疾病方面的注意力,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5)利用电视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娱乐项目,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焦虑的情绪。学会放松,缓解身体带来的不适感,乐观对待移植过程,提高层流室内的生活质量。

1.3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满意度五个指标数据,比较其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

护理人员应该每天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进食情况。每天早晨关注患者的体质量情况,同时要对患者实施具体的护理指导。使患者认识到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患者能够坚持做到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的不适。患者对移植期间营养治疗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使患者移植期间的营养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3.2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患者在层流室期间缺乏亲人的陪伴,通过与患者的接触,让患者视天天相见的护理人员如亲人。患者在移植期间受到护理人员热情的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从而建立了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但是心理干预还有个体差异性,心理干预还要提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观察组依据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及所掌握的部分医学知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患者逐步意识到心理因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3.3心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率

本研究证明,采取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增强患者对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意识,使患者从被动地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提升到对自己的主动管理,从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总之,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他们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赵俊可,秦莹,李瑞玲,李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05):547-549.

[2]李玲琍,陈美佳,张敏.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5):663-665.

论文作者:查子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论文_查子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