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利用_野生动物论文

论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利用_野生动物论文

谈野生动物的永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野生动物论文,永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我国野生动物养殖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自发的、分散的状态,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发展,给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为了使这一行业得到健康发展,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鼓励野生动物养殖与加强管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同时又规定实行许可证制度。对此,许多人还很不理解,但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养殖活动的基本政策,因而对所有养殖者来说,正确理解这项规定非常重要。

可以说,实行许可证是对养殖活动的一种限制。而这种限制无论从资源保护还是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野生动物不同于家禽家畜,不同的动物种类生物生态习性差别很大,将它们从野外环境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这就是许多野生动物虽能养活,但不能或者不能正常繁殖的主要原因。开展野生动物生产性养殖是为了提供产品,需要有足够的繁殖个体作为基础,但在实践上并不是每种野生动物都能进行人工繁殖的。所以,推广某一种动物的养殖,一定要在进行科学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有把握地进行。盲目养殖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也会给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由于野生动物养殖不像家禽家畜那样普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野外种群来解决种源问题。特别是一些珍贵种类和国外引进的种类,由于引种时数量有限,经过几代饲养后很容易出现种群退化,需要更换血缘。所以,野生动物的养殖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还离不开野外种群。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决定哪些种类的动物有条件进行规模化的养殖。野生动物养殖与产品开发。从事野生动物生产性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市场上所需要的产品。所以,在决定进行养殖的同时,就应该知道此种养殖将获得什么产品以及如何获得。如果你养我养,大家都来养,可谁也不知道产品是什么,以及产品的市场如何,这种养殖是不会长久的。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在我国也常常被一些人忽略。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的海狸鼠、鸵鸟养殖热,都有很多教训,原因就在于此。

野生动物的生产性养殖是一项经济活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野生动物生产性养殖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要以市场作为依托,养殖者要有市场观念,要对市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主要是了解市场对所要养殖的野生动物产品,是否已经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如果某项野生动物产品是新的,还没有形成市场,那么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气力下功夫培育新产品市场,而这个培育市场的过程,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本来是一般的经济规律,是不难明白的。但是偏偏在野生动物养殖问题上,易被一些人忽略。总之,搞野生动物养殖一定要有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切不可听信某些片面的、不实的宣传,切不可人为地去发动什么养殖热。

最后,在这里还需要提醒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食用野生动物的养殖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爱护野生动物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滥吃野生动物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抵制,这是一个好现象,是我国公民素质提高的表现。但我们仍然主张野生动物要合理利用,不但要

很好地发挥野生动物的生态效益,也要重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野生动物作为一项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同样能够在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那么,联系到野生动物养殖业,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呢?除了前面所讲的以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做到科学养殖。养什么种类,怎样养,都要讲科学;成功的野生动物养殖必然是在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食用野生动物的养殖,在技术上一定要选择那些经过科学研究达到进行规模化、生产性养殖的种类;在产品上,要选择确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种类。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盲目性,减少以至逐渐做到不消耗野外的动物资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充分发挥野生动物资源的三大效益,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联系电话:010-85815522

标签:;  ;  ;  

论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利用_野生动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