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翻转论文_张华

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翻转论文_张华

张华(甘肃省临夏市第一幼儿园 甘肃 临夏 731100)

摘要: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一种假象活动。游戏给幼儿带来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满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

关键词:游戏;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40-01

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一种假象活动。游戏给幼儿带来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满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幼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儿在现有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时总会不断重复,遇到不能攻克的困难的时候,孩子会努力的尝试,但是在过程当中,孩子会一再失败找不到方法后放弃当前的操作。那么如何在游戏活动当中,引导幼儿坚持的将活动进行到底呢?

一、基于目标的观察,引发深度思考

席勒曾说:“儿童在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幼儿园实施课程要充分利用游戏的载体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学习活动。

落实让孩子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观察是重要的手段。观察者、记录者常常是教师比较生疏的一种角色。在一次游戏过后,很多教师记住了游戏精彩的地方,可一些细节很容易被忽略,这时就会发现记录者的角色至关重要。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发生许多轶事,善于记录有助于教师发现游戏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也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总结。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绘画、照片、录像,等等。在建构游戏“我爱我家”中,孩子们联系生活经验,分组合作游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后,教师便用相机开始记录他们不同寻常的瞬间。经过商量,草莓组决定用一次性纸杯堆砌成小区的围墙,十分有创意;苹果组用雪花片建构出小区里各种各样的雕塑还有喷泉池;香蕉组的孩子们则用泥工做了一些行人、汽车……这时,康康却拿着积木变换着方法,一遍一遍地重来,似乎总是不能让他满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后,老师就成了记录者,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投入、合作、商量,等等美好的瞬间,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互相参观了对方的作品,但是他们不知道其他小伙伴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回到教室,老师拿出了“法宝”――刚刚记录下的照片和录像,孩子们瞪圆了眼睛,看谁玩得最专心,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看哪些小朋友学会了商量、合作……借助这样的方式,他们能够直观地发现同伴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可以树立“典范”互相学习。这样的方法也帮助教师自身在游戏后能够总结经验,反思提高,不断完善。

观察记录让教师发现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录幼儿游戏的表现,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统计:哪些探索活动是孩子感兴趣的?哪些活动孩子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活动策划中对该做哪些方面的调整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充分发掘游戏在拓展孩子经验技能上的最大价值。

二、合理适度的参与,把握学习时机

埃里克森曾说:“自由在哪里停止,游戏就在哪里结束。”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因此,在幼儿游戏时,教师有时会逗留在孩子们游戏的边缘,关心、注意但是不参与;有时会作为一个角色模糊的旁观者,认为有了自己的参与,就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往往有的游戏因为老师的参与,能让游戏变得更加精彩。

亚太体智能协会创始人林永哲教授说过:“要让孩子快乐起来,首先自己要快乐起来!”教师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感染着孩子们。在音乐游戏“小兔和狼”中,在静悄悄的森林情境里孩子们听辨音乐,跟着节奏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律动,刚开始扮演大灰狼的几个孩子听到了音乐,似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音乐快结束时,他们仍然没有找到扮演大灰狼的感觉。其实狼的角色扮演是难点,孩子很难掌握大灰狼的特征。这时我们采取了让教师介入游戏,即由老师扮演大灰狼妈妈领着一群狼宝宝进行游戏。由于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们便兴奋起来,教师夸张的表演感染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下子就领悟了大灰狼的形象特征。第二遍游戏时,不需要老师的参与,孩子们也能把大灰狼表演得很好了!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熟悉度,会让游戏开展过程中出现停顿或削弱兴趣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适时介入其中;当孩子们在游戏环境中成了游戏高手时,教师就可以往外缘转移。教师作为参与者,也架起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桥梁。

三、捕捉问题的关键,理解服务儿童

孩子是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会转化为他们的游戏。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譬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突发情况,如违反游戏规则、孩子间发生冲突或者受伤等,甚至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其中,采取办法解决问题。

在体育游戏“好玩的圈”中,健健和强强为了一只圈争执起来,甚至开始有大打出手的情况出现。发现了异常,教师及时介入,询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因为圈的大小不一样,他们都想要稍大的圈。经过一番调解劝说,健健和强强终于达成一致,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办法:这次让年纪小的健健先玩,下次轮到强强玩。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孩子,捕捉问题的关键,识别孩子的意图,运用沟通、商量、理解、换位思考等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解决方式,从而取代强加成人的情感甚至强制性的解决方式。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具有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这种效应不仅是现时的,更有助于孩子们长远的发展。俗话说“会玩的孩子聪明”,就是指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也会逐步提高,这也印证了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的观点。

教师灵活地转变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身心上的最大发展。一切的游戏都是为了孩子,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评估他们的兴趣需要,从而策划有趣的、孩子喜欢的游戏课程。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洞察孩子的一切,有效地记录有意义的行为和经验,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孩子以及制定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做好孩子游戏中的策划者、观察者、参与者、服务者,让孩子的童年更健康、让孩子的童年更欢乐。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翻转论文_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