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的研究_群体心理学论文

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大学生论文,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98(2008)03-0031-07

一、引言

根据Greenwald和Banaji的观点[1],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指个体对与自我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评价时,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时,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内隐自尊是一种态度结构,除涉及对自我的态度本身,还涉及这种态度造成的结果,即个体对与自我有关客体的积极评价也包括在内。所以,内隐自尊是对自我的内隐态度,个体对与自我有关客体(如,姓名字母)的积极(或消极)评价是高(低)内隐自尊带来的结果,而不应是内隐自尊本身。[2]Jones等人也指出了这一点。[3]

Greenwald与Banaji将内隐自尊作为重要的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加以阐述,认为内隐自尊是对与自我相联或相关事物评价时,通过内省而无法识别的自我态度效应,即做出积极自我评价的倾向。诸多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个体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评价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积极性。个体往往用积极的词汇来形容自己以及属于自己延伸的他人与事物。这些动机个体可能并没意识到,但往往会把这种对自我无意识的积极评价倾向投射到与自己感兴趣的人、群体或事物上。

由于内隐自尊是无意识的,并非产生于有意识的自我反省,因此,内隐自尊不能采用传统的自陈式测量,研究者开发出许多间接测量方法用于评定内隐自尊,以避免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等的影响。目前,内隐自尊的测量方法有多种。这些间接测量方法普遍的理论假设是:人们对自我积极的无意识的评价会影响其对与自我有关的事物的评价;一旦遇到态度对象,自我评价会自动激活。例如,人们对于自己的物品(如,钢笔或杯子)的评价比对自己不曾拥有过的相应物品的评价要高。

其中GNAT是在IA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方法。GNAT本身不是对IAT的否定,而是对IAT的有机补充。与IAT相比,GNAT具有一定的优点。在测量内隐自尊时,它不仅可以测量到个体对自我的内隐态度,还可以同时测量个体对他人(非我)的内隐态度,因此较为灵活,适用范围广泛。GNAT的优点也体现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其他运用领域,首先,可以通过GNAT对单一对象进行评价,如考察被试对吸烟的态度,因为没有适宜的比较对象,可以采用GNAT研究方法;其次,GNAT可以在保持反应竞争任务的优点的前提下用来考察个体对不同对象的偏好,如考察个体对群体外和群体内成员的评价;再次,对于那些包括不同特征的对象,而没有明显的比较类别对象时,GNAT较为适用。[2]

内隐自尊一经提出,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Greenwald和Famham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了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低的正相关。其他一些研究者也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至多只有低相关(如,Jennifer & K.Bosun,2000; Bosson,Swann & Pennebaker,1999; Hetts,Sakuma & Pelham,1999; Pelham & Hetts,1999)。国内蔡华俭以IAT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结构,两者之间只存在低的正相关。[4]耿晓伟、郑全全也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5]

集体自尊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uhtanen和Crocker最早提出。他们认为自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个人自尊意味着对个人自我价值的感受与评价,集体自尊则意味着对社会群体价值的感受与评价。这两种自尊的区别,来源于个人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区分。集体自尊是个体感知到的普遍积极地评价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程度,涉及社会群体的价值,作为集体同一性的测量指标。[6]内隐集体自尊是指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进行评价时,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一种群体态度效应。内隐集体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物与内群体相联系时,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

集体自尊是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所在的社会群体持积极态度。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我们这个群体”和“其他群体”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往往会有利于我们自己所从属的这个群体。这种比较会对“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产生积极回答和积极感受,使我们认识到应当如何区别对待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并把这种认识付诸实际行动。特别是当社会同一性面临威胁时,人们通过建立一致性或制造自己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有利比较来保持积极的社会同一性。因此,个体会歧视或损坏与自己群体相关的群体外组织来创建自己群体与外群体的有利比较,这些比较导致积极的社会同一性或高的集体自尊。[6]

Luhtanen和Crocker构建了的“集体自尊量表”,发展了16个项目的量表用来测量源自于群体成员关系的自尊,发现人们在高集体自尊的群体中倾向于间接提高他们的内群体,这个发现与社会同一性理论所预言的相一致。此后,集体自尊的研究由天然性群体(肤色、种族、民族、性别等)到获得性群体(文化、某种品质的优劣势),由单一的自我研究到自我与其他心理功能关系发展。国内外许多专家对集体自尊的研究倾向于性别差异、文化价值差异、种族主义下的集体自尊。

鉴于个体表现的外显集体自尊是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所在的社会群体持积极态度,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存在内隐自尊效应,那么个体是否也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即个体是不是会像表现内隐自尊一样,无意识地用积极的词汇来评价自己所属的群体。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传统文化中残存的男女不平等因素的制约,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面临更多的压力。作为女性中的知识群体的女大学生的集体自尊更加需要受到关注。本课题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uhtanen和Crocker构建的应用广泛的集体自尊量表,来测量女大学生的外显集体自尊。目的是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探讨个体是否像表现内隐自尊一样,潜意识地积极评价自己所属的群体,表现出集体自尊效应,外显集体自尊是否与内隐集体自尊表现一致。二、方法

(一)被试

南通大学应用心理学大二、大四女生共28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年龄在22-24岁,其中2人未完成实验,8个人的量表测试所得的结果经过SPSS分析即转化为Z分数后不符合本课题要求故被剔除,因此有效被试为18人,其中高集体自尊被试和低集体自尊被试各9名。

(二)工具

集体自尊量表。[7]Luhtanen和Crocker的集体自尊量表共16个项目组成。研究者报告的量表方差总贡献达72.3%,总量表的alpha=0.85。该量表有针对天然性群体的综合版本和针对获得性群体的改编版本,区别在于指导语中涉及“社会群体”的替换,测量性质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对该集体自尊量表进行翻译,对指导语中的“社会群体”进行了修改,并请外语系的老师进行了校正。量表试测得到总信度为0.752,它与个人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16。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共同构成自我概念,又是自我概念的不同部分,因此本研究翻译后的量表的相关系数处于比较合理的位置,反映了该集体自尊量表具有比较良好的效度。

(三)任务与材料

GNAT(GO/NO-go Association-Test)是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的变式。GNAT考察的是目标类别和属性维度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弥补了IAT实验设计中需要提供类别维度,不能对某一对象做出评价的限制。GNAT吸收了信号检测论的思想,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心刺激(噪音),如目标类别(女性)和积极评价(温柔的)作为信号而将目标类别(男性)和消极评价(冲动的)作为噪音,当呈现女性和积极评价时被试按空格键做出反应(称为GO),当呈现男性和消极评价时被试不做出反应称为(NO-GO)。

对于以个体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心理任务而言,个体在反应速度上的增长会导致总体反应精确性的降低,速度—精确性平衡是每个研究者所主要关注的问题。[81(P221-222)在IAT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反应时作为考察指标,从而可能丧失错误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信号检测论可以区分出两个指标β和d',其中d'运算中包含着错误率,能有效地表明个体的分辨能力。在GNAT中通过对不同任务中d'值的比较,可揭示个体记忆中类别与不同评价间的联结强度。

实验中采用d'指标,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击中率,将不正确的“GO”称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后,其差值即为d'分数(公式为:d'=Z[,击中]-Z[,虚报]),表明从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如果d'分数低于0则表明被试不能从噪音中区分出信号。实验中以四种情况的d'分数作为考察指标,其原理在于如果信号中目标类别和属性类别概念联系紧密,相较于联系不太紧密或者没有联系的联结,被试更为敏感,从而更容易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

在GNAT中被试对噪音刺激不做出反应,故需要对刺激呈现间隔加以控制,研究发现刺激呈现间隔影响了个体的敏感性,刺激呈现的延长造成d'值的增大,及被试的反应错误率降低,如果刺激间隔过短则个体的反应水平可能处于随机水平,因此刺激呈现间隔以500-800毫秒较为适宜。[9](P48-49)本研究选用600毫秒作为刺激呈现间隔。

实验材料分四类:男性的词、女性的词、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男性的词共8个,如男人、男生、男孩等。女性的词共8个,如女人、女生、女孩等。积极的词包括20个形容男性的正性词语,如聪明的、成功的、能干的等和20个形容女性的正性词语,如温柔的、文静的、耐心的等。消极的词包括20个形容男性的负性词语,如无能的、急躁的、笨拙的等和20个形容女性的负性词语,小心眼的、虚伪的、恶毒的等。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均选自钱铭怡等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10]

(四)研究程序

1、集体自尊量表的测量。试测:翻译外文量表,请外文系老师指导进行修改后进行试测。正式施测:测试时,主试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实施测验,当场回收问卷并逐一审核,完成这些测验大约需要30分钟。

2、GNAT实验。对杨福义2006年博士论文中的GNAT实验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后用于本研究。[2]被试在实验室参加实验。正式实验前,被试先练习以便了解实验程序和要求。

GNAT第一屏指导语为:

本研究是有关认知判断的,测验的目的是考察您对不同类型词语的分类判断能力,也涉及记忆能力。当您看到属于要求类别的词语时,请按空格键做出反应,要求做得尽可能又快又准确,电脑将记录您的正确率和错误率,当您看到不属于要求类别的词语时,则无需做出任何反应。您看到的词语将有4类:

男性词:男人、男生、男孩……

女性词:女人、女生、女孩……

积极词:有创造力的、理智的、善解人意的、温柔的……

消极词:自负的、胆小的、自命不凡的、目光短浅的……

请按照指示进行判断分类。在每部分测试之前都有练习,如果提示您是练习时,则不用紧张。但如果提示您是正式测验时,请尽可能做得又快又准确。在您对第一个词语做出反应后,屏幕将出现下一个词语,依次进行,直到结束。如果哪个按错了,请不要受其影响,继续对下一个词语按键反应。本测试对任何人都有一定难度,您尽量做得又快又准确即可。

如果您理解了上述要求,请按空格键进入测验。[2]

在正式实验中,四个测试任务分别如下:

a、以女性词和积极词为目标词。即要求对女性词和积极词按空格键做出反应,而对男性词和消极词不作反应。

b、以女性词和消极词为目标词。即要求对女性词和消极词按空格键做出反应,而对男性词和积极词不作反应。

c、以男性词和积极词为目标词。即要求对男性词和积极词按空格键做出反应,而对女性词和消极词不作反应。

d、以男性词和消极词为目标词。即要求对男性词和消极词按空格键做出反应,而对女性词和积极词不作反应。

信号和噪音比为1:1,每组的信号和噪音共56个,四组呈现顺序在被试问平衡,组内各刺激词随机出现,每两组结束后被试作短暂休息。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先出现“+”,同时主试提示本组信号类别,如女性或积极,待“+”和提示消失后,屏幕中央出现刺激词。如果刺激词属于信号类别,要求被试按空格键反应;如果刺激词不属于信号类别,被试不做反应,如果被试按键,电脑自动记录下反应时间,如果被试不按键,刺激词会在600ms之后消失,并给出反应正确与否的反馈。实验时要求被试尽可能地既快又好地反应。[11]

(五)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将个体量表所测结果的总分转化成Z分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群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本研究以Z>0.3为高集体自尊组,Z<-0.3为低集体自尊组。

CNAT范式中用辨别力指标(d')差异来反映类别和评价之间的联系。如果信号中的目标和属性类别概念联系紧密,被试就容易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即d'值更大。对于GNAT数据,遵循Nosek和Banaji的做法,先分别计算出四个测试部分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并分别将其转换为Z分数,两者之差为辨别力指标,即CNAT指标。[2]

对高集体自尊组和低集体自尊组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表4,两组被试的“女性”类别词、“男性”类别词的辨别力指标分别见图1、图2。

(一)高集体自尊组的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图一 高集体自尊组

方差分析(见表2),高集体自尊被试在四种情况下的辨别力指标d'没有显著差异(F=2.8,P>0.0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目标词为女性+积极词和女性+消极词两种情况下,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71和d'=1.28)不存在显著差异(T[,(8)]=1.9,p>0.01),前者的辨别力指标(d')没有显著高于后者,即把女性+积极词作为信号时,被试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与把女性+消极词作为信号时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相差不大。以往研究表明被试的内隐态度是,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自我和积极属性联系更加紧密。[2]而本实验从实验结果可知,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内群体词和积极词联系与内群体词和消极词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当,被试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表1和图1表明,当目标词为男性+消极词时,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68)虽然高于目标词为男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24),但是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1.76,p>0.01),即把男性+消极词作为信号时,被试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与把男性+积极词作为信号时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相差不大。以往研究表明被试的内隐态度是,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他人和消极属性联系更加紧密。[2]而本实验从实验结果可知,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外群体词和消极词联系与外群体词和积极词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当,被试没有表现出对外群体消极的内隐态度。

进一步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在目标词为女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71)也没有显著地高于目标词为男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24)(=2.24,p>0.01),目标词为男性+消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68)没有显著高于目标词为女性+消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28)(=3.08,p>0.01)。

综上所述,GNAT的测试结果表明,高集体自尊组被试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是一样的,没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

(二)低集体自尊组的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图2 低集体自尊组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4),低集体自尊被试在四种情况下的辨别力指标d'没有显著差异(F=3.13,p>0.01)。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在目标词为女性+积极词和女性+消极词两种情况下,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55和d'=1.1)不存在显著差异(T[,(8)]=2.05,p>0.01),前者的辨别力指标(d')没有显著高于后者,即把女性+积极词作为信号时,被试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与把女性+消极词作为信号时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相差不大。以往研究表明被试的内隐态度是,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自我和积极属性联系更加紧密。[2]而本实验从实验结果可知,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内群体词和积极词联系与内群体词和消极词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当,被试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表3和图2表明,当目标词为男性+消极词时,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19)高于目标词为男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04),但是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8)=0.79,p>0.01),即把男性+消极词作为信号时,被试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与把男性+积极词作为信号时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的能力相差不大。以往研究表明被试的内隐态度是,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他人和消极属性联系更加紧密。[2]而本实验从实验结果可知,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外群体词和消极词联系与外群体词和积极词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当,被试没有表现出对外群体消极的内隐态度。

进一步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在目标词为女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55)也没有显著地高于目标词为男性+积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04)(=2.83,p>0.01),目标词为男性+消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19)没有显著高于目标词为女性+消极词时的辨别力指标(d'=1.1)(=0.69,p>0.01)。

综上所述,GNAT的测试结果表明,低集体自尊组被试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是一样的,没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

(三)高低集体自尊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差异比较

由图3所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目标词为女性+积极词时两组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71和d'=1.55)没有显著差异(T[,(16)]=0.69,p>0.01),表明高低两种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被试对内群体的内隐态度是一样的,结合(一)和(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知两组被试的对内群体的内隐态度都没表现出积极的倾向。在目标词为男性+消极词时两组被试的辨别力指标(d'=1.68和d'=1.19)没有显著差异(T[,(16)]=0.69,p>0.01),表明高低两种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被试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是一样的,结合(一)和(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知两组被试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都没表现出消极的倾向。

图3 高低组对照

四、讨论

(一)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与外显集体自尊的关系

本课题通过集体自尊量表将被试分成高集体自尊组和低集体自尊组,从两组的GNAT测试结果发现,不管是高集体自尊组还是低集体自尊组在女性+积极和女性+消极或男性+积极、男性+消极情况下的辨别力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根据GNAT的观点,个体往往倾向于用积极的词来评价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和群体,对于自我和积极词的辨别力指标显著高于自我和消极词,表现出内隐自尊效应。[2]但是本课题分析了两组被试的GNAT效应后发现,两组被试在四种情况下的差异并不显著,也就是两组被试都没表现出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内隐集体自尊和外显集体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结构,两者并不完全等同。外显集体自尊由于往往受到“群体偏见”、“内群体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而被扭曲,而内隐集体自尊才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两组被试表现为不同的外显集体自尊,但是内隐集体自尊还是一致的。

(二)内隐集体自尊在GNAT测验中的表现

本研究在GNAT测验中,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条件与女性—消极条件之间的d'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体现内隐集体自尊效应,个体没有无意识地表现出对内群体的积极评价倾向。集体自尊是个体对内群体的一种态度,个体对内群体的态度与个体对外群体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可能,其一,二者是同一认知系统,对内群体的肯定意味着对外群体的否定,进而通过贬低外群体来提升内群体;其二,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对内群体的态度与对外群体的态度之间互不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条件之间的d'不存在显著差异,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对内群体的内隐态度与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两者互不影响。

五、结论

(1)两组女大学生被试都没表现出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内隐集体自尊效应不存在。个体没有倾向于将内群体与积极属性相联系,将外群体与消极属性相联系。(2)内隐集体自尊与外显集体自尊表现不一致,两者相对独立,两组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女大学生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没有显著差异。

收稿日期:2008-03-11

标签:;  

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的研究_群体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