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心理学的运用探讨论文_孙呈鹏

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心理学的运用探讨论文_孙呈鹏

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 孙呈鹏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获得了广泛的推广渗透,过去不受重视的美术、音乐等课程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艺术技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针对性解决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绘画心理学;教学策略

前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产生频繁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等诸多方面。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解析,了解其绘画学习中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绘画心理学及其在初中美术中的体现

1.1绘画心理学的概念

绘画心理学是绘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绘画和人类心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基于其理论,人类个体绘画中包含的线条、事物的位置以及图画的大小都可以体现出其内心想法、人际关系、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据此可以针对性的通过绘画表达情绪、培养学习能力以及获得成长提升。其核心原理是心理学中的投射原理,即人们会不知不觉的将自身内部存在的冲突、情绪或是动机投射到绘画作品中。

1.2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中的体现

看画识人,通过一副绘画作品看出作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古代都有着类似的理论。如在十八世纪,欧洲出现过以绘画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而在中国古代,则有“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的话,简单来讲,通过绘画作品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贤” ,且绘画对人的性情还具有调节作用。

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绘画可以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映出来。据统计,我国约15%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问题,这部分学生适应不了小学骤然升到初中的环境变化,加之学习压力突然增加,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愿望和现实心理准备不适应。其二,劳动观念淡薄而享受意识浓厚。其三,心理闭锁但渴求理解。其四,独立意识和依赖心理。其五,接受信息量的增大以及鉴别能力的不足。其六,自控能力不足,容易被情感左右,失去理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绘画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通过绘画排解心理的烦恼,缓解心理矛盾。在完成一幅绘画作品之后,学生们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成就感或是满足感,教师的肯定评价以及赞扬会帮助其建立学习信息,逐渐解开心理的闭锁,帮助其改正不良的习惯和性格,扭转心理的不良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阶段,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同样只注重美术技能培养,忽视了其教育属性,而将绘画心理学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则可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2基于绘画心理学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2.1引入新颖的演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艺术类课程,相较于其他文化类课程,其本身对学生就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先期优势,采用丰富新颖的方式将学生们引入到艺术殿堂中,使其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时期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通过视听结合的行为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体验,并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美术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荷兰画家霍贝马的《林间小道》这幅作品的赏析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进行作品演示,引导学生们从主题、色彩、空间构造以及意境营造等多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赏析,温和的阳光、错落有致树木以及蜿蜒向远方的小道都给以深入探索的欲望,将荷兰乡村的静谧和美好充分展现了出来,整幅画饱含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2.2构建课堂互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初中美术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绘画知识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获得有效的发挥而且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通常会作出一定的限制,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自我表达的实现。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主体思想的重视,构建课堂活动的有效模式,对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探索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其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解读,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和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最终自主选择身边熟悉的物品进行绘画创作,由教师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有效拓展,鉴赏能力、操作能力均能够获得提升。

2.3构建竞争性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学生内心的竞争心理因素进行挖掘,构建具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竞赛性质的小活动,如在每次课堂中都对学生们的美术作品进行投票评选,并展出其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分。教师在评价时,要不吝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为其他学生建立榜样。或是举办校园绘画比赛,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和高超画技。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兼顾美术教育的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在培养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基于绘画心理学的理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荟馨.美术治疗理念引入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案实践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8.

[2]张芳宁.基于核心素养下绘画治疗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D].集美大学,2019.

论文作者:孙呈鹏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心理学的运用探讨论文_孙呈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