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论文_潘尔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6

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74例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采用SST及常规处理;联合治疗组(B组),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SST及常规处理,比较其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81%,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2.76%,同时,B组显效率为67.82%,与A组显效率40.23%差异显著(P<0.05),B组住院时间为(12.87±5.15)天,显著短于A组的(20.95±8.12)天,同时,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12.64%,远高于B组的4.6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的抑制出血情况,并于1日内止血,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乙肝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门静脉血压升高,进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出现破裂[1]。作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为50%-70%[2]。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主要采用生长抑素(SST)进行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指出,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与SST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具有良好效果[3]。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7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74例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79例,年龄(46.51±13.97)岁,全部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且经MR、CT及内镜检查,均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包括呕血、黑便,出血量为(1654.41±351.11)ml。同时全部患者均排除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或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等。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及联合治疗组(B组),每组患者87例,A组患者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45.98±13.51)岁,出血量(1629±372.49)ml;B组患者男性47例,女性40例,年龄(46.97±13.10)岁,出血量(1674±319.82)ml。两组患者病情及病程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方法,包括给氧、禁食水、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相应红细胞或沉淀,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A组患者生长抑素(SST),静脉注射;给予B组治疗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SST),其中SST用法与用量与A组相同,同时给予垂体后叶素通过深静脉留置针静脉泵入,用量为0.2U/min。同时给予患者0.5mg/4小时硝酸甘油,用法为舌下含服。治疗时间均为患者出血停止1-3d后。

1.3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治疗效果具体分为:1、显效,24h内,患者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小时,经检查发现其血压及脉搏均已恢复平稳且已回至水平;2、有效,72小时内,患者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基本消失,其血压。脉搏等指标与治疗前具有改善;3、无效,72小时后,患者仍存在呕血或黑便等症状或以上症状有所加重,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仍处于下降状态。

1.4对比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1.5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治疗情况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81%,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2.76%,同时,B组显效率为67.82%,与A组显效率40.23%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肝硬化病程延长,患者肝脏及胃底静脉血管纤维化,同时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静脉血管曲张进而发生出血,本病具有发病急、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且易复发等特点,有研究表明,该病2周内复发几率为71.4%,病死率超过20%[4]。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介入、内镜等,但由于患者多已处于肝硬化晚期,对手术等开放性治疗耐受力差,因此,临床上常采用SST进行止血治疗。

SST可通过降低患者肝脏代谢速度及减少内脏器官血流量,使门静脉压力降低,降低血管内阻力,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仅对患者内脏血管平滑肌作用,从而保障体循环的稳定。垂体后叶素也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选择性较差,对体循环同样作用明显,对心脏等脏器压力较大,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有研究指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剂量一般为12-24U/h,才能起到止血效果,而随着用药量及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程度也逐渐升高,临床上通过同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等药物,降低垂体后叶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亦可降低门静脉压力[5]。本次研究中,对B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81%,显效率为67.82%,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组患者,且B组住院时间为(12.87±5.15)天,显著短于A组的(20.95±8.12)天,说明通过减少垂体后叶素的用量并联合SST共同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该治疗方法与单独使用SST治疗相比,能够加强对门静脉血流的控制,达到更高的止血效果。同时,该治疗方法对心脏及体循环压力较小,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较低,且程度较轻,经相应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的抑制出血情况,且显著减少出院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平方,谢渨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的防治:从外科到内科[J].胃肠病学,2014,19(2):65-69

[2]徐勇,冯继红.生长抑素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2):116-117

[3]李照,高鹏,骥高杰,等.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9):683-686

[4]孙雷.微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2(33):6284-6285

[5]薛红,凌勇武,施旦华.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61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6,30(4):328-332

[6]余祝,罗利飞.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56-58

[7]卜爱,陈建婷,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1):135-136

[8]吴建辉,刘小梅,杨京帆,等.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470-1471

论文作者:潘尔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配合生长抑素治疗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论文_潘尔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