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创新论文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创新论文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创新

孙 洁,梁一丹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摘 要: 教育信息化2.0强调智能引领融合,提升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信息素养成了知识生产新模式中的必备素养。文章从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视野、图书馆空间与信息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布局提出重组、调整、创新建议,使得“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体验感舒适、交流自由的功能性区域,让信息素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人生。

关键词: 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创新

0 引言

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碎片化冲击着每个人的大脑,高效率获取并合理利用所需的知识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素养,也是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能力。独立学院愈发重视对在校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依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规定,并贯彻落实,力求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其成为大学生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四、尤其是对裁负有文化特征或符号的母材(如瓷、铜质等等),改良和否定后产生的能源力更具有品值和品德。从而也引领了对雕塑本体的习惯势力,而进入它的当下状态及症侯。

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师生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拥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优质的阅读服务,吸引着师生读者。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对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当前,图书馆的传统空间已难以跟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发展,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从内容到技术上的服务需求,为更好地适应读者信息行为的转变,一场全球性的图书馆空间建设创新实践悄然兴起。

1 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服务空间

1.1 信息素养教育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最早提出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从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3个层面将信息素养定义升级为:“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做到寻找、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

考试考核制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水平评定的标尺[11-12]。为加强我系学生的自身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学生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技能考核制度。考核等级不变,即考核60分以下(含60分)综合评定为不合格;60~80分评定为合格;80分以上(含80分)评定为优秀。实验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实验综合技能考试、实验成绩及实验报告,分别占总成绩的10%、60%、30%,实验综合技能考试采取同学随机抽取实验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考试内容,服从了随机公平的原则,同时也保证了学生们对每次实验内容的掌握。

馆藏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一座高校图书馆没有特色馆藏资源,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灵魂,相对应的,特色的馆藏空间就是支撑灵魂的躯壳。纸质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而数字资源能给读者带来国内外各领域的前沿信息。数字信息化时代,图书馆馆藏形态将向虚拟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不仅要收藏数据,也应迅速而审慎地思考如何应对外界的变化,还要对其精心组织,大力开发与建设实体馆藏资源及网络资源,创新图书馆馆藏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

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实体空间主要指提供给用户阅读学习的场所、纸质文献存放的书库以及工作人员的办公室等。虚拟空间指的是支撑用户虚拟使用行为的数字信息存储空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中有关高校图书馆面积的指标要求,独立学院的在校生人数介于8 000~10 000人,图书馆生均建筑面积应达到1.71 m2,而未达到相关标准的独立学院图书馆不占少数。目前不少独立学院的空间划分与翻新基本仅是满足了基本阅读的空间需求,存在服务空间不足、功能单一等问题,图书馆在整体形象打造、用户舒适体验感方面远不如社会上的一些“网红书店”。虚拟空间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用户利用网络资源的体验度,其智慧化程度决定信息交互的速度。大部分独立学院图书馆至今还没有构建一站式的知识服务平台以整合、引进的信息资源,用户查找资源的便捷度受到了限制。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网络系统的宽带、速度也不够理想。

1.2 图书馆服务空间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正式迈入2.0时代,计划中提出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开展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计划,要将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要求到2022年师生信息素养要普遍提高。

1.3 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空间之间的融合

2018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指出重新设计学习空间的理念,旨在重新调整物理环境,促使传统的、单一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的转变。从字面上看,“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空间创新”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在实践中两者有着必然联系。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适宜的空间平台,研究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建设,就是为了搭建与新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相匹配的环境空间、信息空间,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时俱进的开展,并为智慧服务提供硬件保证。同时,读者利用新空间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实践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的发展,增加学生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机会,也让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得到增长,实现空间资源建设与服务效能的提升。通过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发现图书馆空间要素、空间功能重组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空间创新融合已然步入改革的主渠道。

在实体空间全球化与互联网空间全球化同步的时代,空间服务的价值更多取决于其被更多人“分享的可能性”。审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物理场所价值,以读者体验为导向,创造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图书馆服务空间,比如数字阅读视听区可以让读者阅读各类电子出版物,视听优秀讲座,学习精品网络教程,欣赏高品质影视,提升读者自我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在研讨区,读者可以“三五成群”,不受图书馆“静”的约束,利用较为封闭的空间尽情讨论学习的疑惑和新发现,畅谈自己创新创业设想展望,对某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享信息交流的乐趣,有的学生来图书馆,阅读着自己的书,这同样是利用了图书馆空间资源,即是图书馆空间的魅力所在。在报告厅感受激情的演讲和智者学术交流的声音,让大学生活在思想的引导中、知识的积淀下丰满。图书馆整体设计、功能布局充分体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既充满宁静沉思、严肃认真、思想博弈的信息交流氛围,又萦绕出青春明亮、自由活泼、热情洋溢的休闲、讨论、分享气息。

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框架中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挖掘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独立学院图书馆也日益在这一变化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图书馆是独立学院的信息资源中心,所以入馆教育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步,让新生认识、了解并使用图书馆,为后期的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基础。文献检索课仍然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固定形式,据调查,江苏省大约70%的独立学院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大多数图书馆以传统的检索课或者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培养方式较单一,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体验空间和实践基地。

2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空间创新的建议

图书馆空间应将学生对信息产品需求放在主要地位,与信息素养教育协同发展,创客空间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创新的主要形式之一。为此,应主张打破高校图书馆建筑一贯传统、刻板的形象,为其增添现代科技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色彩,赋予其一定的生命力。在对原有的建筑空间改造时,要对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需考虑地形、面积、通风、采光等因素,综合需要添置的馆藏文献、视听设备以及书架、桌椅等,以用户使用的角度进行前期规划。创客空间是一个服务知识、创新知识的场所,在这个空间里,既要摆放传统的手工工具,又要为读者配备先进设备,如3D扫描仪、3D打印机等一切新鲜、创意性的制作设备,鼓励读者动手创作,将设想变为现实。读者可以在创客空间进行团队协作、分享和交流经验。对于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这样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学生团体而言,如此可自由操作的空间实在“魅力无可抵挡”。这种服务空间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的转型,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2.1 遵循信息共享理念,打造共享空间

面状因素因子,是指不扩散的因子,其指标的好坏仅局限在该处地块内[14,17]。面状影响因子有坡度、土壤养分状况、灌溉保证率等共16个。

2.2 突破传统空间格局,革新创客空间

创新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与文献资源一样,都是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创新可从迎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入手,传统实体空间结构显然无法应对数字资源的挑战,因此应致力于向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友好的空间来支持教学和科研,支撑学生课外信息素养拓展。

2.3 寻求资源定位精准,建立特色馆藏空间

根据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5个方面:(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都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3]。形成、发展于信息活动过程中的信息素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属于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但能使学生独立地对信息进行寻找、获取、加工及利用,还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

虽然大学生主要通过借阅纸质图书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但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呆板、中规中矩的阅读空间,而是更加向往在特色的馆藏空间中进行情景化、体验化阅读。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近期开工建设的“史书阁”,设计为稳重、优雅的中式传统古风,以红木家具为主,建成后计划存放具有收藏价值的重点历史文书和历史文学、名人传记类书籍,还设计了名人讲坛区,用于国学讲座,弘扬历史文化,这一特色馆藏空间体现了传统空间与传统文化之间审美意蕴的融合。同时,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带动着数据库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建设必须兼顾虚拟电子馆藏,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以选择本校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将特色核心教材、课程建设资源、专家学者论著、本校优秀论文纳入馆藏建设,形成特色的网络馆藏空间。

95%乙醇、乙醚、石油醚(30-60℃沸程)、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酚酞、氢氧化钾、无水硫酸钠、甲醇、异辛烷、正己烷、苯均为分析纯级,购于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4 利用智慧技术,实现信息线上线下同步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促成了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建设发展,并促使我们思考线下学习、体验、活动和线上知识共享、交流协作的空间环境建设,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发展相融合的新内涵。

1)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较之前有显著好转。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导学和课后总结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任务中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2)做到了真正的分层次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料和任务要求,分难度等级发布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操作,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师生随时互动,过程化考核成为可能。老师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作业,统计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次数和回复的周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困惑,并能通过掌上app随时解答学生问题,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互动考察机会。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各类设备终端,包括智能化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图书馆创新服务空间时可根据发展需求引进自助借还机、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支撑的智能书架等基本型先进设备,不仅可以简化图书借阅流程,而且可以提高服务效率。智能机器人、移动图书馆等附加型的智能设备在阅读推广、吸引用户注意、培养兴趣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时,不仅要注重平台提供的资源,还要注重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提供真正的知识服务。“平台+应用+终端”平台模式,可以整合资源应用和服务应用于一体,有机结合移动图书馆、手机APP、PC、微信等多个端口,通过多屏融合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和实效性、社交性的需求,实现图书馆管理高效、功能优化。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正在拟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建设,可以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用户不需要对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也不需要下载多个APP。结合馆舍空间的改造,优化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建立线上线下共享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3 结语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空间转型与创新呈现多样性、融合性,不仅能够为在校生提供实践平台、体验空间,如数字学术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媒体共享空间等,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知识的关联,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能够解决当下独立学院图书馆转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并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使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更具前瞻意识,更具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ALA.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2014-10-30)[2019-10-10].http://www.ala.org/acrl/issues/infolit/intro.

[2]姜润卿.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9(1):166,177.

[3]颜世伟,柴晓娟.文献检索与利用使用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Innov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ibrary sevice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un Jie,Liang Yidan
(Tongda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Telecommunications,Yangzhou 225127,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emphasizes that intelligence leads the integration and enhances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to transform information literacy.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literacy in the new model of knowledge prod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ibra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brary spac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reorganization,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service space and layout of the library,which makes the space of “book”into “human”Space provides a functional area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with a comfortable experience and free communication,so that information literacy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learning life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college library;service spa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 江苏省独立学院、民办高校2019年图书馆项目;项目名称: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空间建设的融合研究;项目编号:LTB-201910。

作者简介: 孙洁(1987—),女,江苏扬州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图书采访。

(责任编辑 顾培培)

标签:;  ;  ;  ;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