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

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

王妍[1]2001年在《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文中认为发展准确的、计算上易于实现的方法来探讨大分子体系结构和性质间的内在关系,是当今理论化学界的基本问题之一。含磷生物大分子,尤其核酸体,它们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参与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达,从而促成代谢过程及其控制,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于这些含磷生物大分子体系都含有双键,为了明确的处理双键,进而更准确的解释带有双键和共轭双键的含磷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我们以密度泛函理论~([1-4])和电负性均衡原理~([5-9])为基础,应用和开发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中的σπ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了一些分子(含碳、氮、氧、氢以及磷等原子)的各种类型原子及化学键区域的参数,并利用上述参数计算了一些多聚核苷酸的电荷分布以及分子的总能量,进行了讨论,得到的结果可以和从头算相媲美。

赵庆福[2]2009年在《煤炭自燃阻化技术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煤炭自燃阻化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首次应用量子化学理论从微观上系统地研究了预防煤炭自燃阻化技术基础理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煤含氮、磷、硫的活性基团与阻化剂形成的配位化学键和配位体的过程,创立了预防煤炭自燃的阻化机理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煤有机大分子和低分子化合物中含氮、磷、硫、氧等活性基团与阻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学键和配位体,惰化了煤中的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的活性,突破了传统理论的附着煤表面的强盐在吸水后煤表面形成水膜隔氧的学术观点。填补了预防煤自燃阻化机理研究领域的空白。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通过红外光谱实验研究及量子化学计算,在建立了煤分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得出煤分子的结构模型及简化后的煤分子的前沿轨道图,确定煤分子中的活性基团-NH_2、-PH_2及-SH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容易失去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也易于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煤炭自燃。研究了煤分子活性基团与Mg~(2+)、Na~+离子形成配位化学键及配位化合物的过程,通过对形成配合物的自然键轨道、净电荷布居及自然电子组态计算及分析,发现煤分子中的N、P、S原子的孤对电子与Mg~(2+)、Na~+离子的孤对电子及价外层空轨道有强的相互作用能,同时Mg~(2+)、Na~+离子的原子轨道从配体得到部分反馈电子,导致偏离其表观电荷,说明Mg~(2+)、Na~+离子与配体中的N、P、S原子形成了配位键。通过对配合物的稳定化能和前沿轨道能级分析,得到Mg~(2+)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的四配位化合物最为稳定,Na~+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的叁配位化合物最为稳定,而Na~+与煤含P活性基团形成四配位化合物稳定性差。Mg~(2+)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配合物时的稳定化能远大于Na~+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配合物时的稳定化能,最大为6.81倍,最小为2.14倍,得到Mg~(2+)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Na~+与煤中的N、P、S活性基团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因此Mg~(2+)阻化效果强于Na~+。从而揭示了预防煤炭自燃阻化机理的本质是煤活性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学键和配位体,惰化了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的活性。从微观方面解决了Mg~(2+)、Na~+离子能够预防煤氧化自燃的理论问题。

王长生, 杨忠志, 唐敖庆[3]1998年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分子电负性——Ⅵ.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文中研究表明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 ,将体系的单电子密度分割为原子的单电子密度和键的单电子密度 ,得到了分子总能量、分子中原子以及键的有效电负性的表达式 .基于这些表达式 ,提出了直接计算体系的总能量和体系中电荷分布的新方法 .此模型比其他电负性均衡方法更合理 .对大量分子的总能量和电荷分布所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原子 键电负性均衡模型是可行的 ,可以应用于确定各类生物和有机大分子的总能量和电荷分布 ,给出较EEM和MEEM模型更近于从头计算的结果

杨忠志, 王妍, 牛春莹[4]2001年在《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文中研究说明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的模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自编程序,拟合确定了碳、氮、氧、氢以及磷等各种类型原子及相关化学键区域的参数;利用上述参数计算了一些含磷有机分子的电荷分布,并进行了讨论.

战立堂[5]2013年在《硼氮掺杂石墨烯的导电性和电荷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硼氮原子是碳材料很普遍的掺杂物,它们可以引进电子或空穴到碳材料中,因而改变碳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质。前人研究了固定大小硼氮原子掺杂石墨烯的情况,而不同大小石墨烯掺杂的情况还是空缺。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原子-键电负性均衡理论模型(ABEEMσπ)来研究所选取的纯净石墨烯和掺杂石墨烯构型。(N_1=3,N_2=3,13个碳环;N_1=4,N_2=3,18个碳环;N_1=6,N_2=3,28个碳环;N_1=7,N_2=3,33个碳环四种尺寸大小的石墨烯)统计对比纯净石墨烯和掺杂石墨烯的键长值,发现在石墨烯锯齿形边缘掺杂一个硼或氮原子会对石墨烯的掺杂位置处的键长值发生改变。对于氮掺杂的石墨烯,在氮原子周围的碳氢键和碳氮键长值比纯净的石墨烯对应位置处的键长值小;对于硼掺杂的石墨烯,在硼原子周围的硼氢键和硼碳键键长值比纯净的石墨烯对应位置处的键长值大。对比纯净石墨烯和石墨烯锯齿形边缘掺杂一个硼和氮原子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计算纯净石墨烯和掺杂石墨烯各种构型的能隙值,可以得到在石墨烯锯齿形边缘掺杂一个硼或氮原子会对其能隙产生影响。相对于纯净的石墨烯,不管是石墨烯掺杂一个硼原子或是掺杂一个氮原子的的能隙值都要大,从而改变其电子特性,使其由很好的导体性质向半导体性质转变。利用origin绘制纯净石墨烯和掺杂石墨烯的态密度图,从图中非常直观的显示了掺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处于态密度为零的区域,而且能隙值也大,从而得出掺杂一个硼或氮原子石墨烯的导电性要比纯净石墨烯的导电性小。在掺杂石墨烯中定义了掺杂物的ABEEMσπ标号,以HF/STO-3G方法计算的体系电荷为基准,拟合确定了所定义标号的ABEEMσπ电负性和价态硬度参数,应用其计算的掺杂石墨烯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结果一致,结果显示适用于计算此类大分子体系电荷分布。

邹惠园[6]2009年在《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研究钌配合物的性质》文中认为1969年美国人Rosenberg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随后人们相继合成出几千个类似的铂配合物,但是铂类配合物的毒副作用也十分明显,而且对不少肿瘤铂类药物并不起作用.这些就促使研究者的眼光转向开发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近年来,大多数报道认为钌类配合物具有低毒性、易吸收、被排泄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易于被肿瘤组织吸收,因此钌配合物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之一.本文首次应用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的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中的σ-π模型(ABEEMσ-π),对钌(Ⅱ)和钉(Ⅲ)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量子化学计算,利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我们自编的程序,拟合确定了钌配合物的ABEEMσ-π各参数.并将其应用到计算钌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的电荷分布,所得结果与从头算的结果很好地相关联,并且大大地缩短了计算所需时间,拓展了ABEEM在过渡元素第二周期的应用.我们进一步计算了不同价态钌的药物分子的Fukui函数.前人在对钌(Ⅲ)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还原活化”假设,即钌(Ⅲ)配合物可能只是前体药物,在体内并不发挥疗效,只有被还原活化后才能与生物分子发生作用.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配位环境中,钌的Fukui函数变化最大;同时,钌(Ⅱ)的Fukui函数又很明显地大于钌(Ⅲ),这说明钌(Ⅱ)不仅是反应的活性中心,而且低价态的钌(Ⅱ)比钌(Ⅲ)更易发生反应,这与实验相一致,验证了“还原活化”假设的正确性,表明ABEEM应用于钌配合物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还应用ABEEMσ-π模型计算了一些杂环化合物的电荷分布.将我们拟合确定的杂环化合物的ABEEMσ-π各参数应用到研究几种典型的五元、六元、稠杂环以及叶酸及维生素B_2等药物分子体系的电荷分布.结果表明由ABEEMσ-π模型获得的电荷分布与量子化学方法的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8以上.这说明我们拟合的参数是正确的,也进一步验证了ABEEMσ-π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将来应用ABEEM/MM于上述领域内的相关分子性质的动态模拟研究打下了基础.

于智慧[7]2003年在《MEEM模型下含磷有机基团的电荷分布》文中指出含磷的有机基团,尤其是核苷酸,它们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参与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达,从而促成代谢过程及其控制,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基团中的电荷分布与基团的性质息息相关,因而计算含磷有机基团的电荷分布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从头计算所需要的计算量太大,很难应用到较大体系。因而有必要发展一种准确的、计算上易于实现的方法来探讨大分子体系的结构和性质间的内在关系。我们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应用修正的电负性均衡方法(MEEM),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了一些基团中各种类型原子的参数。运用这些参数,计算了有关含磷有机基团的电荷分布以及基团的总能量,其结果可以和从头算相媲美。

陈淑玲[8]2010年在《ABEEMσπ/MM应用于酶与配体的自由能计算及β-发夹水溶液的动力学模拟》文中指出在药物设计中,以酶作为药物的靶点历史悠久,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临床应用的许多药物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或者少数是激活酶活性而起到作用的,统计表明,大约有叁分之一的临床药物是酶抑制剂。所以对酶与配体间相互作用的探索和研究对新药物的开发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为对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进行高精度的理论计算(如结合自由能计算)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因此,各种力场纷纷发展起来,并应用到了生物酶的结构研究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当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构效关系等数据来研究药物对酶、受体等作用的药效模型,从而达到药物设计的目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分子对接方法,而分子对接的目的就是找到底物和受体分子的最佳结合位置。因此,分子对接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以及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这两个问题在对接计算中又是相互关联的。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涉及到结构优化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是底物分子和受体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的预测,它涉及到结合自由能(binding free energy)的预测问题。分子对接过程中的自由能的计算是基于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存在着一些局限和问题,所以建立和发展一种准确和快速的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方法是当前药物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本论文基于Yang等人提出的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融合进分子力学(ABEEMσπ/MM),结合广义波恩(GB)静电溶剂化模型,并将其融合进LIE方法,提出了一种计算酶与抑制剂结合自由能的方法。具体应用到一组训练集,24个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自由能计算当中,拟合出了计算方法中的参数值。将该方法应用到7个结构不同的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自由能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我们又将该方法在原参数的情况下,直接应用到环氧化酶-2(COX-2)及Beta-分泌酶(BACE)与抑制剂的自由能计算中,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用ABEEMσπ/MM模型对β-发夹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对甲酸-水分子团簇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ABEEMσπ/MM应用于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方法,即将ABEEMσπ浮动电荷力场及GB静电溶剂化模型融合进线性相互作用能(LIE)方法来计算结合自由能。分别为叁参数和两参数的模型,具体的公式如下:该方法参数的拟合是通过将其具体应用到一组训练集,24个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自由能计算当中,并与实验的自由能值进行对比,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3和0.91,且自由能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均方根偏差(rmsd)仅为0.70和0.77 kcal/mol,绝对平均偏差仅为0.56和0.55 kcal/mol.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7个结构不同的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体系中,计算的自由能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均方根偏差很小,充分地证明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和适应性。通过比较训练集中叁个模型分子的回旋半径,以及叁个模型分子与蛋白酶活性区域间的氢键距离,得出与自由能相一致的比较结果,进而证明了该方法结合结构分析可以应用到新的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相互作用的评价中。(2)环氧化酶-2(COX-2)及Beta-分泌酶(BACE)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研究应用我们提出的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先后对环氧化酶-2(COX-2)及Beta-分泌酶(BACE)与抑制剂之间的结合自由能进行计算,同时我们还计算了不同抑制剂与COX-2的相对结合自由能,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一方面,通过对两个不同体系的底物与抑制剂间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对我们提出的计算自由能方法中参数的可转移性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我们结合相对结合自由能的计算以及电荷分布的分析来判断不同抑制剂的抑制能力。(3)ABEEMσπ/MM应用于β-发夹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关于β-发夹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利用ABEEMσπ/MM模型及ABEEM-7P水模型,对G蛋白的B1区域的16个残基的β-发夹结构进行了温度为280 K、300 K、350 K和450 K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研究其动力学结构性质。此外,通过温度在300 K突变疏水残基为丙氨酸残基的动力学模拟,分析疏水以及亲水表面积来测定疏水相互作用在稳定水溶液中β-发夹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当突变疏水残基为丙氨酸残基,在模拟过程中β-发夹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而且在1.5纳秒左右出现了解折迭的现象。进一步通过不同温度以及突变的模拟过程中氢键个数的变化也得出:在稳定β-发夹结构中,主链的氢键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对比其他力场的模拟结果,进一步地得出我们力场参数的准确性和可转移性。(4)甲酸-水分子团簇的性质研究及甲酸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基于ABEEMσπ/MM方法,我们对甲酸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甲酸结合1-3个水分子共20个稳定构象优化的几何构型、ABEEMan电荷分布以及相互作用能。以上研究结果与高水平从头计算方法相比都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对于20个稳定构象的相互作用能相对高水平从头计算方法(MP2/aug-cc-pVTZ)的均方根偏差仅为0.74kcal/mol,而且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此外,我们利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甲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对甲酸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所有的计算与分析表明,ABEEMσπ浮动电荷模型能够给出甲酸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合理分析,并与高水平的从头计算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5)采用自编的有关程序,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之,基于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融合进分子力学(ABEEMσπ/MM)以及GB溶剂化模型,并将其融合进LIE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计算酶与抑制剂结合自由能的方法。该模型成功的计算了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取得的结果都好于现存的其他方法的结果。此外,我们进一步的将该方法在原参数的情况下,计算了环氧化酶-2(COX-2)及Beta-分泌酶(BACE)与抑制剂之间的结合自由能,结果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参数不具有可转移性。尽管此类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可以成功的应用到HIV-1蛋白酶与新抑制剂相互作用的评价中,并且可以直接应用该方法准确地判断出其他体系中,不同抑制剂与底物间结合自由能的大小顺序。此方法的提出也为拓展ABEEMσπ浮动电荷力场的应用领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张曙光[9]2006年在《有机阻垢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用量子化学(QC)、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循环冷却水常用阻垢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确定了方解石、硬石膏、羟基磷灰石这叁种常见的成垢晶体作为底物,采用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羧酸类均聚及共聚物、多胺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的阻垢机理,有机膦酸的阻垢缓蚀机理;第二部分,研究了吡啶及其衍生物对铝、BTA及其羧基烷基酯衍生物对铜、咪唑及咪唑啉类衍生物对铁的缓蚀机理。 运用MD方法对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与方解石、硬石膏、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动态模拟。发现6种聚羧酸分子阻方解石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AA-MA>HPMA>AA-HPA>PAA>AA-MAE>PMAA,且对其(1(?)0)面生长的抑制居主导地位,由体系对关联函数分析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阻硬石膏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AA-MA>HPMA>AA-HPA>AA-MAE>PMAA>PAA,阻羟基磷灰石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AA-HPA>AA-MA>HPMA>PAA>AA-MAE>PMAA。聚羧酸与叁种垢晶体的结合能主要来自于体系库仑作用的贡献;聚羧酸分子在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扭曲变形,叁种垢晶体中的Ca~(2+)与聚羧酸中羰基O原子之间形成了离子键;聚羧酸分子中的链端羧基比中部羧基抑制垢晶体生长的能力弱。 对有机膦酸分子的DFT研究表明,功能基团原子间的距离与方解石晶面钙离子对间距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其阻垢性能强弱。运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DFT方法,得到有机膦酸与方解石(104)晶面间结合能的排序为ATMP>EDTMP>HEDP>GDMP>AEDP>MADMP,膦羧基、羧基上的O原子与晶面Ca~(2+)之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使得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分子轨道能隙、前线轨道系数以及电子轨道布居等方面分析,得有机膦酸缓蚀性能强弱顺序为GDMP>HDTMP>EDTMP>ATMP>MADMP。对有机瞵酸与垢晶体相互作用的MD模拟结果表明,阻方解石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EDTMP>HDTMP>HEDP>ATMP>GDMP>AEDP>MADMP,且对其(1(?)0)面生长的抑制居主导地位;阻硬石膏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EDTMP>HDTMP>MADMP>ATMP>GDMP>HEDP>AEDP,且对其(010)面生长的抑制居主导地位;阻羟基磷灰石垢的能力强弱依次为EDTMP>HDTMP>ATMP>GDMP>HEDP>AEDP>MADMP。体系的结合能E_(bind)主要来自库仑作用的贡献。在与垢晶体结合过程中,有机膦酸分子发生了扭曲变形,且叁种垢晶面上的Ca~(2+)与膦酸分子中羰基O原子之间形成了离子键。 以端氨基聚醚、亚磷酸、甲醛、浓盐酸为原料合成了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并对产品进行了表征。MD研究表明,PAPEMP(n=1~8)分子与方解石(1(?)0)晶面的结合能排序为(按聚合度)5>6>4>3>8>2>7>1。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

王雪峰[10]2009年在《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煤炭自燃阻化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首次应用量子化学理论从微观上系统地研究了预防煤炭自燃阻化技术基础理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llG水平上研究了煤含氮、磷、硫的活性基团与阻化剂形成的配位化学键和配位体的过程,并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加以表征,创立了预防煤炭自燃的阻化机理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煤有机大分子和低分子化合物中含氮、磷、硫、氧等活性基团与阻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学键和配位体,惰化了煤中的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的活性,突破了传统理论的附着煤表面的强盐在吸水后煤表面形成水膜隔氧的学术观点。填补了预防煤自燃阻化机理研究领域的空白。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通过红外光谱实验研究及量子化学计算,在建立了煤分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得出煤分子的结构模型及简化后的煤分子的前沿轨道图,确定煤分子中的活性基团-NH2、-PH2及-SH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容易失去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也易于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煤炭自燃。研究了煤分子活性基团与Ca~(2+)离子形成配位化学键及配位化合物的过程,通过对形成配合物的自然键轨道、净电荷布居及自然电子组态计算及分析,发现煤分子中的N、P、S原子的孤对电子与Ca~(2+)离子的孤对电子及价外层空轨道有强的相互作用能,同时Ca~(2+)离子的原子轨道从配体得到部分反馈电子,导致偏离其表观电荷,说明Ca~(2+)离子与配体中的N、P、S原子形成了配位键。通过对配合物的稳定化能和前沿轨道能级分析,得到Ca~(2+)与煤中的N活性基团形成的四配位化合物最为稳定,Ca~(2+)与煤中的P、S活性基团形成的二配位化合物最为稳定。应用实验的方法合成了煤与Ca~(2+)形成的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热重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是煤中的-CH2-NH2、-CH2-S-、-CH2-P-显现峰面积值发生了变化和峰位发生了红移或蓝移。热重表征结果是煤中加入阻化剂后着火活化能普遍增大,说明煤中的活性基团与Ca~(2+)离子形成了配合物,从而使煤与氧反应的活性降低。着火活化能增大的越大,说明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

参考文献:

[1]. 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D]. 王妍. 辽宁师范大学. 2001

[2]. 煤炭自燃阻化技术的基础研究[D]. 赵庆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3]. 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分子电负性——Ⅵ.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J]. 王长生, 杨忠志, 唐敖庆. 中国科学(B辑). 1998

[4]. 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J]. 杨忠志, 王妍, 牛春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5]. 硼氮掺杂石墨烯的导电性和电荷分布的研究[D]. 战立堂.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研究钌配合物的性质[D]. 邹惠园.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7]. MEEM模型下含磷有机基团的电荷分布[D]. 于智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03

[8]. ABEEMσπ/MM应用于酶与配体的自由能计算及β-发夹水溶液的动力学模拟[D]. 陈淑玲.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9]. 有机阻垢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D]. 张曙光.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10]. 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D]. 王雪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