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论文_桂家明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论文_桂家明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教育教学改革都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必先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更好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课堂积极推进有效教学。

?

一、明确“师为本位”与“生未本位”的关系

首先关注教师的主导意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担心由此带来的放任自流,强调严格管教。是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按照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这是典型的只讲计划、任务,不重效果、质量的行为。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教被认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学是被决定的,教得好必然就会学得好。这是典型的以教代学、以教定学的观念。新时代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识,语文指向生态、生命,崇尚有德性的学习生活。语文不仅是“我的语文”,也是“我们的语文”。不仅着眼于教师境界的提升,关注教师个性化教学,更应落实于引导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品质。教学风格方面,教师在观摩课上表现得和颜悦色,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进行个性化指导,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能够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于漪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一文中所指出的:“衡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感情的感染。”

其次明确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的阵地,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奴隶,教师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创设出凸现学生主体性的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他们之间真正建立起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开放。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亲历各组,分别给予有效指导、点拨,使各组学习效果、质量得到保证。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最后明确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从“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来看,“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展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关注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作准备,所以中小学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带得走”,应该陪伴学生行走一生。显然,“带得走”的东西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所以它并不意味着立即生效,而往往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会显现并产生效用,而且这种迟效往往是真正有效甚至是长效的。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其次,要关注学生与文本对话意识。

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最后,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如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课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课中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生成问题,问题分两个模块,即“井中的青蛙”、“井外的青蛙”。学生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解决问题,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探究青蛙的视野,教师是真正的指导者、评价者。这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如教师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对话,说说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概括这篇课文的主旨思想。三是教师课后生成问题,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知识点迁移到学生生活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中事先设置课后问题练习题,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寻找谎言背后的良苦用心,联系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思考、想象,激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桂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论文_桂家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