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永平县蟒爪河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_金寒梅

浅谈永平县蟒爪河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_金寒梅

大理州永平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永平县实施了蟒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既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又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提供保证,作用明显,意义重大,希望对今后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脱贫攻坚;地位与作用。

前言

永平县蟒爪河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从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水土流失现状出发,围绕综合治理目标,将山、水、林、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置。项目实施和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产业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相应提高,有力助推了项目区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项目概况

蟒爪河小流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南部,行政隶属厂街乡管辖,涉及三村、瓦金2个村民委员会,包含10个村民小组,地理坐标为:东经99º35′38.55″—99 º38′58.37″,北纬25º11′43.12″—25º14′31.69″,河流长度9.54km,流域总面积30.67km2。属澜沧江水系银河支流。地貌类型属高山深切割地形,构造剥蚀地貌,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20m,最低海拔1446m,相对高差为874m。流域地面坡度主要分布在5 º—35º之间。

小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1.5℃,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1小时。项目区10年一遇1h、6h、24h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43.8mm、65.25mm、91.52mm。

小流域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耕地现状作物以种植玉米、烤烟为主,小春以种植大春为主,流域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水冬瓜及栎类等,人工林主要有泡核桃、白木瓜、花椒,现状林草覆盖率为58.7%。

蟒爪河小流域范围内共涉及瓦金、三村2个村民委员会,包含1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流域内共有农户398户,人口2186人,其中农业人口2186人,农业人口密度25人/km2。农村经济总收入246.45万元,农业人均年纯收入4284元。

蟒爪河小流域总面积为3066.59hm2,其中:梯平地面积31.3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坡耕地面积1169.7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2%,林地1798.6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8.7%,其中有林地1261.2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1%,疏幼林512.2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7%,经果林25.0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8%;荒山荒坡34.1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难利用地7.0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1%;非生产用地29.6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数据,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单一,耕地及疏幼林地占土地总面积比较大,耕地中坡地比重较大,荒山荒坡中,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品化程度较低,林地中林分单一,且疏幼林比重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蟒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7.19 km2,占总面积的56.06%,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591.02 hm2,占流失面积的34.4%;中度流失面积1069.23 hm2,占流失面积的62.2%;强流失面积59.03 hm2,占流失面积的3.4%;流域内微度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400t/ hm2.a,轻度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1500t/ km2.a,中度流失土壤侵蚀模数3500 t/ km2.a,强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6000 t/ km2.a,加权平均得,本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01 t/ 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5.52t。

永平县是“山区、民族、贫困”三位于一体的农业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云南省79个贫困县之一和7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18.53万人,有汉、彝、回、白、傈僳族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95万人,占总人数的43.01%,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2个贫困镇,4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户6057户21682人,累计脱贫5308户19409人,未脱贫749户2273人,贫困发生率1.62%,是大理州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市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山区、半山区多于坝区,一些地区尤其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区依然处于整体贫困状态,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扶贫任务异常艰巨,项目区涉及厂街乡三村、瓦金2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398户218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0户125人。

三、总体布置及措施设计

根据流域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规律,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结果和流域的实际情况,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对流域内的生产用地、生态用地的治理措施进行合理布置。为满足生产用地需求,增加粮食产量,在流域内土层较厚的的坡耕地上布置等高耕作、沟垄种柜,间作套种、深耕、地膜等保土耕作措施,规划保土耕作966.51hm2,为了改善流域内群众的经济状况,引导当地群众调整落后的产业结构,根据治理目标确定,发展产业开发用地,在流域内坡耕地上,根据流域内居民的意愿,并按照近村、近路原则,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种植经果林203.27hm2,品种选择香椽、椪柑。为改善生产条件,在经果林地块内布设生产道路,并配套布设引水管道,布设蓄水池等;结合流域内群众的治理意愿,选定流域内荒坡种植水土保持林,共计34.4 hm2,水土保持树种选择水冬瓜、华山松、水冬瓜×华山松按7:3带状混交;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流域内以轻度为主的疏幼林地,设计考虑对其进行封育治理,共布设封育治理措施512.29hm2。

主要措施为:种植经果林203.27hm2,水土保持林34.14hm2,保土耕作966.51 hm2,封育治理512.29 hm2,修建取水设施1座,500m 3蓄水池1座,200m3蓄水池4座,100m3蓄水池10座,50m3蓄水池10座,布设管道14166m,减压池8座,镇墩64个,闸阀7只;修缮机耕路0.73km,新修机耕道路0.69km,机耕路排水沟1.44km,配套砼涵管25m,沉砂井7座,会车平台4处,修建谷坊4座;布设管护碑1座,管护牌4块,水利设施喷绘40m2。

四、项目实施效果

工程从2018年5月18日开工,于2018年12月30日完工,工程总投资739.75万元。通过有效治理,蟒爪河小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716hm2,综合治理度为99.8%,各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将实现年平均拦蓄泥沙3.41万t,年蓄水量达36.283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801t/km2.a降到688t/km2.a。实施生态修复后,可使流域内林草覆盖率从现状58.7%提高到66.4%,生态环境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经济果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域内人均经济林果得以增加,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还有利于保护水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人均占有经果林7.0亩,直接经济效益3067.46万元,年经济效益153.37万元,在满足人均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可增加人均纯收入3136元。实现项目拉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

结束语:

通过实施永平县蟒爪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相结合,把治理开发寓于综合治理之中,发展流域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推动脱贫摘帽步伐,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云南省2018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永平县蟒爪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2]永平县统计局编制《2015年永平县统计年鉴》;

[3]永平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编制《永平县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2018年版)》

[4]永平县水利水电局编纂《永平县水利志》

论文作者:金寒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浅谈永平县蟒爪河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_金寒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