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欧元市场流通趋势预测_货币政策论文

2002年欧元市场流通趋势预测_货币政策论文

2002年欧元市面流通后走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面论文,欧元论文,走势预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1)08-22-03

按欧盟计划,2002年1月1日欧元纸(硬)币开始投入流通,并在3个月内完全取代欧元区成员国本国货币。届时,欧元表现如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欧元将相对走强。

一、经济形势好转是欧元预期相对走强的前提条件

1.改革步伐的加快,有望缩小欧美竞争实力上的差距。近些年来,欧盟与美国竞争失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新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具体表现是,高科技领域(如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相对落伍,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和高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在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欧盟加大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造的力度。例如,2000年3月里斯本特别首脑会议上,欧盟提出了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宗旨是力争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经济,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赶上并超过美国。同年5月,欧盟又制定建立了电子欧洲计划。究竟能否如愿,尚须假以时日,但上述做法至少开阔了人们对欧盟及其所使用的单一货币——欧元的想象空间。

2.内部调节与合作的加强,推动欧盟经济逆势劲增。有资料显示,进入2000年,欧盟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出现了经济需要调整的迹象,各项主要指标均不尽如人意:2000年12月份,其消费指数是1999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预期指数也由同年11月的修正值101.2降至95.8,为1996年11月份以来的低点。(注:戴景慧.欧元不再沉寂[N].国际金融时报,2001-01-03.)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通过刺激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实现内部稳定与增长机制,欧元区经济却收到了预期效果。欧元启动后,各成员国先后度过了“达标”带来的“阵痛”,协调关系逐渐理顺,内部需求日趋旺盛,经济合作环境也得到了相应改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发表的报告,2000年欧洲经济创90年代以来最好记录。西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4%,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注:曹玖梅.欧洲经济似已找到感觉[N].国际商报,2001-02-23.)有鉴于此,乐观者甚至认为,相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和近期放慢的美国经济,欧盟经济有可能逆势劲增,一花独放,这是市场普遍看好欧元前景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此外,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也有利于贯彻执行欧洲统一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认为,最佳货币区实现均衡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具有趋同性,亦即成员国有相容的经济结构,在遭受经济冲击时,能够用统一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加以克服。然而,欧元问世后,成员国经济仍存在很大差异,如结构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失业率水平不同等,抵御经济衰退和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也各异。随着欧盟内部调节与合作的加强,成员国经济状况均表现出良好态势,这对于落实统一货币政策,稳定欧元走势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相对于狂跌的美股,欧洲股市显示出更大的吸引力和抗风险能力。由于多次连续加息,且部分龙头企业发布盈利警示,使得美国股市上涨的步伐戛然而止,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市场一年来令对其痴迷的投资者大伤元气。直至现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市盈率仍然较高,下调还在继续。与此相反,欧洲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偏低。加之美国企业获利状况不佳和美股下跌的预期,很有可能使部分投资者从美国股市中撤退,转而投资欧洲市场。还应提及的是,由于欧洲家庭中仅有5%的财富以股票形式持有(大约是美国家庭持股比例的1/5),如果华尔街导致全球股市继续下挫,欧洲受到的影响也将少于美国,这对于欧元的走势来说,无疑是中长期利好。

可见,欧美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经济强劲的势头正在减弱,欧洲经济复苏的征兆已经显现,彼此的转化将有利于欧元市面流通后的稳定和坚挺。但也应看到,因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动摇,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也将阻碍欧元的升势。因此,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经济发展趋势只能决定欧元预期相对走强。

二、欧洲货币政策的逐渐成熟及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有助于欧元市面流通后的良好运行

欧洲中央银行这个由各成员国让渡一部分主权而组成的超国家机构,不同于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能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是靠其强大的信用力量来支持欧元的稳定。这种独特的决策体系在欧元推出伊始,便陷于重重矛盾之中,其独立性和所遵循的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的方针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现在看来,由于欧洲经济的增长和中央银行经验的积累,欧洲货币政策逐渐成熟,同时因得到相关领域政策的配合,其宏观调控能力也在加强。从而,为欧元在市面流通后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首先,欧洲货币政策的日臻成熟,有助于欧元在市面流通后相对走强。无论是《马约》还是《阿约》,都以世界经济不发生重大变化为假设条件来规划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然而,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和通货紧缩给欧元区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欧元启动一年来,面对种种压力。为使欧美息差不致太大,以防止欧盟资本过多外流,欧洲央行往往是美联储加息后便跟着加息,处境十分尴尬。进入21世纪,情况大为不同。2001年1月内美国央行两度降息,以为疲软的经济注入活力,避免衰退,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仿效。在巨大降息潮面前,欧洲央行的回答是“按兵不动”。就在人们对其降息不抱任何指望的时候,5月10日法兰克福又突然宣布降息。行长杜伊森贝赫在解释中说,降息决定是出于目前欧元区通货膨胀压力正在缓解的缘故。但舆论认为,欧洲央行此举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可以证明其决策的自主性,显示其承受政界、媒体及市场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强公众对未来欧元的信心。

再如,对于欧元出台后的持续下滑,欧洲央行起初采取的是“善意忽视”的态度。这里虽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稳定欧元区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以及乐于看到下跌的欧元促进欧盟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欧洲央行面对欧元颓势而束手无策的软弱。2000年9月,在欧元诞生1年零9个月之际,欧洲央行似乎在成长中开始找到感受,采取了与其它西方国家联手干预外汇市场的行动,以支持低迷的欧元。虽然此次欧方动用的资金没超过30亿美元,美方只有15亿美元,但在欧洲经济形势总体趋好的背景下,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欧元下滑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向外汇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欧洲央行要对欧元汇率作出反应,干预的目的不但为使欧元汇率进入特定水平,而且还为改变市场的观念,这不能不说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趋于成熟的表现。而日臻成熟的货币政策能够为纸(硬)币流通后的欧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次,欧元预期的良好运行还将得益于欧洲货币政策与统一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一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活动,以及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则包括政府预算和税收。与民族国家一样,欧盟的宏观调控同样需要两种政策的协调。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通常取决于货币区的平均经济状况,无法兼顾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国家,因而实施财政收支转移便是对欧洲货币政策的极好配合。可问题在于,欧元启动后虽有统一货币政策出台,但各国自身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矛盾,如失业增加等,则更多地需要依靠独立的财政政策加以解决。如不及时协调统一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出现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不是统一的货币政策效果被各成员国独立的财政政策效果所抵消,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失去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两者左右两手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一矛盾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按欧盟的“稳定和增长公约”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最高不得超过GDP的3%,并逐渐接近于零财政赤字。经成员国的努力,彼此间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财政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政策。要想在欧盟统一税收,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不过,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盟委员会正致力于解决各种矛盾,一种新的增值税制度和新的清算机制正在筹划之中。(注:张文春译.欧洲税收:是政策竞争还是政策协调[J].税收译丛,2000.(5).)这将促使欧元区税收早日统一。当统一的货币政策真正得到统一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支持时,市面流通后的欧元便有了政策上的保障。

三、2002年市面流通后,潜在的优势将支持欧元相对走强

前期,欧元之所以持续疲软,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欧元纸(硬)币尚没有投入流通。2002年欧元面值流通后,潜在优势会有所释放,从而支持欧元相对走强。主要体现在:

1.欧洲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由于欧元区的对内、外经济活动至今还是使用本国货币,因此贸易市场、资本市场对欧元的实际需求很少。根据欧盟委员会1999年度的一项调查,欧元区只有0.8%的居民使用欧元付款,只有0.4%的个人在银行用欧元建立帐户。(注:沈骥如.欧元现状及未来走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1.(1-2).)欧元的走弱又造成了市场对欧元前景的看淡,使欧元区居民、欧元区内外企业、商人、投资家更少地使用欧元。2002年欧元区本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后,欧元将成为十几个国家使用的唯一货币,欧洲市场对其需求的增加是可以想象的。

欧盟东扩是扩大欧元需求的又一有利契机。此举一旦成功,欧盟将成为拥有5亿人口,30个以上成员国的庞大经济区。因单一货币可以消除区内潜在的汇率风险,降低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货币兑付费用,欧元区的贸易会继续扩大。这一示范效应带来的直接益处是,将有更多的欧盟国家创造条件,申请加入欧元区,从而扩大使用欧元的范围。

2.欧元的国际地位将大为提高。按有关法规,在2002年第一季度,欧元纸(硬)币将全部投入市面流通。届时,欧元区12国(希腊在2001年末加入)的本国货币都要兑换成欧元。那些目前本国货币钉住欧元区国家货币的国家,也会转而钉住欧元。可见,2002年后欧元的实质性发行和流通将使其取代马克等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币种。

不仅如此,为了伦敦金融市场和英国的根本利益,英国政府已表示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欧元区。这样,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这不仅因为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英国人入盟后,欧元区整体经济实力会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对欧元的信心将大为提高,会转而采用欧元作为其干预外汇市场的工具。欧元国际地位的提高,自然有利于它的汇率走势。

欧元能够相对走强,还与欧盟注重国际经济交往有直接关系。鉴于其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出口总额已占全球出口总额20%的现状,不少欧元区外的国家,尤其是欧元区的伙伴国将愿意采用欧元作为对外贸易的计价单位。西方经济学认为,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一般要求保持3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按照这一理论,上述国家应该在市面流通后增持欧元。

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那些本国货币钉住美元的国家有可能抛出手中的部分美元,增加欧元的持有量,以分散风险。另据国际清算银行第69期年报统计,1998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弹性较接近于零(印度卢比0.09,韩国0.29,台币0.24,泰铢0.33),这表明亚洲货币钉住美元的相关性较高。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在欧元市面流通后很有可能把现存的大量美元储备中的一部分转换成欧元储备。(注:赵蓓文.新世纪的欧洲、欧元及其相关政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0.(4).)这也是增加全球外汇储备中欧元份额的一个途径。

总之,前期欧元的疲软表现只是汇率自由浮动制中的一个正常适应过程,在引入新货币时出现的所谓J曲线效应是符合客观规律的。2002年欧元市面流通后,日益强劲的欧盟经济将构成其相对走强的基础,不断成熟的欧洲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为之保驾护航,潜在优势的释放,有利于未来欧元的稳定和坚挺,欧元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收稿日期:2001-06-05

标签:;  ;  ;  ;  ;  ;  ;  ;  ;  ;  ;  ;  

2002年欧元市场流通趋势预测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