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_黄瓜种植论文

广西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广西论文,黄瓜论文,无公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瓜,葫芦科黄瓜属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冷。北方多以温室栽培为主,南方则以简易设施或者露地栽培为主,种植区域跨越温带和热带,是中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大宗蔬菜种类之一。

      黄瓜在广西的种植面积约2.67万

,年产值约15亿元,大多以露地生产为主,产品主要供应外运市场。由于长期种植导致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易造成产品的污染,需要建立一套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从生产到采收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虽然很多地方都已总结出无公害的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但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的差异,导致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栽培措施的不同,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就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生产技术。因此,从2005~2014年间在广西多地进行黄瓜的示范种植,得到大量翔实的试验数据和大面积应用验证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地区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品种选择和栽培季节

      原则上选择通过审定的品种,应具有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商品性好的特性。在广西南方,若无极端气候的影响,常年可种植,一般春植在上年12月至当年2月上中旬播种;夏植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秋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冬季育苗根据气候情况可在小拱棚适当拉加温设施进行加温,春季育苗选用塑料大棚、小拱棚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降温、避雨等设施。育苗时采用穴盘育苗,可用50孔穴盘。

      营养土的准备及消毒

      选用未种植过瓜类蔬菜的疏松壤土或沙壤土与腐熟有机肥按2:1比例混合均匀或选用商品育苗基质。使用前每

基质淋入40%福尔马林50倍液2~3L,用塑料薄膜覆盖5d,除去覆盖1周以上待药充分挥发后,装入穴盘待用,并于播前1d淋透水。

      种子处理及播种

      按667

用种量150~200 g准备种子,播前选晴天晒种1~2 d,把种子放入55℃热水中不断搅拌,维持水温浸泡10 min后常温浸种4h进行温烫浸种,或者用3%漂白水浸种10 min,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清水洗净种子,用干净湿润棉布包好,置于30℃的环境中保湿催芽,24 h后待种子露白即可点种,1穴点1粒种子,盖上厚约0.5 cm的营养土后均匀地淋1次水,待子叶出土后去掉种壳以利幼苗生长。包衣种子直接点种。

      肥水、温度管理 营养土表面发白应及时浇水,小水勤浇,以防徒长。并根据长势结合浇水进行追肥1~2次,可施用浓度不超过0.5%的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或0.3%磷酸二氢钾。苗期温度夜间应保持15℃~17℃,白天25℃~30℃。

      病虫害防治 苗期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药剂交替预防;当发现蚜虫、白粉虱等虫害时,可交替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视病害情况,一般防1~2次。

      炼苗 定植前5~7 d逐渐揭膜炼苗,夏秋育苗定植前5~7 d逐渐减少遮阳网覆盖时间,育苗棚超过30℃时,打开棚门,并把棚膜卷起,进行通风炼苗。

      移栽苗标准

      在气温为25℃时,育苗时间约13 d,待苗长到2叶1心时即可移栽;冬季育苗时间约25 d,苗有3叶1心时即可移栽。

      定植前准备

      土壤消毒 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土壤pH值5.5~7.0,于播前3周每

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2~3 L淋入地块中,用塑料薄膜覆盖5d,除去覆盖1周以上待药充分挥发后再整地;或者每667

用42%威百亩水剂20~30 kg进行熏蒸消毒,施用时在地面开沟,沟深20 cm,沟距20 cm;施药前1d将地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将药液均匀的施于沟内,盖土,覆盖地膜进行熏蒸处理15 d,去地膜,翻耕透气待用。

      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每667

施有机肥2000~2500 kg、钙镁磷肥25 kg或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30 kg作基肥。起带沟畦宽1.5 m,畦高25~30 cm,覆盖银灰双色地膜,可有效预防杂草和减少病虫危害,如蚜虫。

      定植密度及方法

      每667

定植2500~3000株;采用单畦双行定植,定植时先在定植行上开穴,穴深以超过苗根团0.5cm为宜,定植填土至子叶以下1cm左右,浇足定根水。

      引蔓及植株调整

      当蔓长30 cm左右时,露地搭“人”字架引蔓,大棚一般采用吊蔓。在晴天下午进行引蔓,每隔2~3节绑1次,吊蔓直接用绳子缠绕牵引植株向上生长。主蔓结瓜品种,绑蔓时注意除去侧蔓和卷须,对主蔓瓜上中部侧蔓留1瓜2叶摘心;侧蔓结果品种在4~5片真叶时摘心,留两侧蔓结瓜。当所留的主蔓、侧蔓长满架时,进行打顶。为平衡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在结果初期可以早摘根瓜和合理疏花疏果来促进茎叶等营养生长;同时通过去除卷须和老叶减少营养消耗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结瓜盛期,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延长结果期,如需要一般可采摘90d左右。

      原则上保持土壤湿润,灌水应一次灌足,然后尽快排干,以防沤根。抽蔓前结合培土追1次肥,每667

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20~30 kg,钾肥10 kg。采收第一批嫩瓜,结合灌溉进行追肥,每667

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10 kg、尿素5kg。此后,一般每采收2~3次瓜后结合灌溉追肥1次,期间视长势可喷施1次叶面肥。

      病虫害防治

      调查了广西各地种植区黄瓜发病情况,在黄瓜生长期间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瓜绢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对病虫害的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培育壮苗。科学施肥,控制氮肥使用。施用腐熟有机肥,翻晒土壤、摘除病叶、虫叶、老叶,及时清理种植地。

      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有翅虫,如每667

悬挂30~40块黄板(25 cm×40 cm)诱杀蚜虫、粉虱等;用频振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如每2~4

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等;可覆盖银灰双色地膜驱避蚜虫。另外,防虫网的使用可预防大部分的虫害,严格按规定正确使用防虫网,在黄瓜生育期内可不用喷洒杀虫剂。

      生物防治结果期利用“好田园”昆虫物理诱黏剂喷在空矿泉水瓶上,667

放置3~4个,以诱杀瓜实蝇成虫;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在气温为20℃~30℃时,选晴天下午16:00时以后喷Bt乳剂300~500倍液防治一些鳞翅目害虫,危害严重时可间隔3d喷1次,连喷2~3次。

      化学防治 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发病适宜条件是温度为15℃~24℃,相对湿度在85%以上,常见于地势低洼、浇水过多、过勤、种植过密的地块。大棚种植在发病初期可用5%百菌清烟剂熏蒸,或与露地种植一样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50%烯酰吗啉3000倍液、杜邦克露600~8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每5~7d 1次,连续2~3次。

      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发病适宜条件是温度为15℃~28℃,空气相对干燥,常见于施肥过多的地块。发病初期用5%已唑醇2500~5000倍液、50%苯醚菌酯5000倍液、30%醚菌酯1500~2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每5~7 d喷1次,连续2~3次。

      灰霉病的防治 在气温为20℃左右时,光照不足而相对湿度在95%以上是灰霉病蔓延的重要条件。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悬浮剂30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

      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发病条件与霜霉病一样,属低温高湿病害。在发病时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连防2~3次。

      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25%咪酰胺乳油8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使用,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

      蚜虫、白粉虱的防治 交替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等药剂喷洒,隔7~10 d喷1次,连续2次。

      瓜绢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的防治 对于这类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g可湿性粉剂80~150 g进行防治,隔5~7 d喷1次,一般连喷1~2次。

      采收前应过农药安全期并经快速试纸检测合格。一般在开花后10~15d达到商品成熟期即可采收,此时花尚未全退掉,嫩瓜品质最佳。采收时期不要间隔太长,1~2 d采收1次,以免错过商品瓜的最佳采收期,既影响商品瓜的品质,瓜还在瓜秧上又会消耗营养,影响下批果实的发育。

      联系电话:13978311622

标签:;  ;  ;  ;  ;  

广西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_黄瓜种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