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典型企业变革管理机制调查与评价报告_有效市场论文

首批转换经营机制典型企业调研评价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批论文,经营机制论文,典型论文,评价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次调研以国内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机械、化工、冶金、电子、轻工、纺织等6个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的近400家企业为评价、调研对象。评价以调查表的形式要求评价对象围绕(1)《转机条例》规定的14项经营自主权落实得怎样;(2)人事、劳动用工、分配等3项制度的改革进行得怎样(人事方面,企业副职和中层干部是否实行聘任制;劳动用工方面,是否实行合同化管理,是否实行合理组合,定岗、定员、定责是否已经解决;分配方面,是否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比较好的分配形式);(3)生产要素是否真正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产品是否还有指令性计划及所占比例是多少、产品价格是否全部放开;(4)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企业资产是否做了保值增值等4条意见做简要回答,同时提供企业近3年财务状况。因新的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份实施,有关财务状况的数字统计依据为:1991、1992两年按旧会计制度,1993年按新会计制度。通过分析比较,并参与地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协的意见,经过专家小组的分析和论证,最后推荐224家企业为全国转换经营机制典型企业。

这224家企业遍布中国的主要经济发展地区,重点行业及主要发展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本代表了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发展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发展水平。以这224家企业作为评价国内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状况的调查对象,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趋势。

按照国内有关部门关于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这224户转机典型企业大部分为大中型企业,根据224户企业中的有效调查户数统计(有效调查户为183个,下同),其中大中型企业172户,约占全部有效调查户的93.9%。

从转机典型企业的经营形式上看,实行承包制的为105户,约占46.87%,实行股份制的63户,约占28.13%,实行一般公司制的34个,约占15.17%,未作回答或回答不详的22户,约占0.98%。

从转机典型企业的所属行业看,机械为46户,占224户企业的20.54%、轻工为43户占19.20%、化工21户占9.38%、纺织20户占8.9%、电子18户占8%、冶金17户占7.59%、商贸及旅游服务业14户占6.25%。其它涉及到的行业依次为: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医药、军工、烟酒、印制以及其它一些工贸一体企业。另外,新兴铸管联合公司、山海丹集团属军队直属企业。

一、对转换经营机制典型企业转制状况的基本评价

综合分析这224家转机典型企业,可以看到,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环境。

1.经营自主权基本落实,企业责任进一步强化

从224户企业看,除拒绝摊派权落实较差外,企业经营自主权基本落实或正在落实,其中落实较好的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及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资产处置权、联营兼并权、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工资分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10项。

部分落实的3项:进出口权、投资决策权、留用资金支配权。具体分析是:企业对自营进出口权呼声甚高,事实上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此项权力,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自营进出口的条件(许可证、商标、出口配额等)。投资决策权,一些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反映,企业自主投资限额在1000万元以内显得偏低,留用资金支配权尚存在一定问题。

大部分企业反映,拒绝摊派权落实较难。

经营自主权的逐步到位,使企业自主经营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行制定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自行制定产品价格和销售计划;企业可根据生产需求和质量情况,自行确定物资采购计划;企业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行确定投资项目和技改计划。与自主权相对应,企业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其突出表现是,企业要根据市场的细分程度确立相应的营销体系。一些企业转为股份公司后,其筹资、融资能力虽有所加强,但股权利益的多元化构成了股东对企业发展高度关注的压力,股东权力对经营者的压力、投资者要求投资回报的压力。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后,资产及负债向投资者公布,同时也带来千百万股东及资产、资信等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社会监督。凡此种种,使经营者深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仅是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公众舆论,社会的压力……

2.生产要素面向市场比率逐年提高,企业自主适应市场能力加强

上述转机典型企业除烟草、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由国家专控的行业以及部分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由国家定价外,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例逐年提高。截止到1993年底,大部分企业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率分别为:产品面向市场比率为82.43%,能源、原材料面向市场的比率为82.93%,产品自主定价比率为79.81%。就行业来看,轻工、纺织、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等6个行业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率已达到85%以上。从随机抽样的50户承包制企业和50户股份制企业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率来分析:承包制、股份制企业产品面向市场的比率分别为82.74%和98.79%;能源、原材料面向市场的比率分别为96.63%和96.08%;产品自主定价比率分别为89.59%和97.65%(详见表1)。

表1 市场依存度统计分析表

(随机抽取50户样本)

数据中看出,实行承包制企业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率要低一些,但因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原材料供应、产品定价以国家垄断或专控为主,这些企业以往一般实行的是承包制。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资源配置的情况是:企业原材料供应,产品定价还没有达到完全靠市场调节的程度。相当一部分生产要素还要靠国家分配和调拨。如果剔除此因素,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其生产要素面向市场的比例会更高。就单个企业来分析,一些特大型企业,如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国家对其的指令性计划已由原来的100%下降到10%。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要素市场调节的比率更高。

同传统的计划调拨方式相比,生产要素面向市场,一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自主能力。这里尤其提到的是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市场的开发潜力大大增强;二是在目前我国市场要素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面向市场,增加了企业在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上的灵活性,有助于企业从国家所有、政府经营的地位中摆脱出来,促进两权分离;三是产品的自主定价更便于企业按市场供求信号调节生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3.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结构趋向合理

随着我国宏观配套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趋明确。尤其是国家在投资、金融、税制、外贸等方面配套改革举措的出台,使资源的配置趋向市场化,企业要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势必要保持优势;另外,这两年对加入原“关贸总协定”的宣传,已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认识到: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相对来讲,我国的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够。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要壮大实力,形成规模经济。

综合分析这224家转机典型企业的资产规模可以看出,不管是实行承包制的企业,还是已实行公司制或者正转为公司制的企业,其企业的资产规模在逐年扩大。据对这224家企业的有效调查数据分析,从104户实行承包制的企业看,1991~1993年固定资产原值平均增长24.98%、净值增长83.53%;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其3年内总资产增加55.40%,净资产增加76.30%。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企业类型划分标准,这224家企业中绝大部分为大中型企业。它说明在转换经营机制中,追求资产增值,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已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意味着这些转机典型企业,已初步改变了原国营企业单纯追求高产值、高工资、高行政级别的多元的非经营型目标。

从转机典型企业追求资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其追求资产规模扩大的方式和途径也较有差异。一般来讲,承包制企业的主要方式是:贷款或国家投资、企业自有资金滚动、部分有效资产的重组、借助行政力量实行集团化经营、招商引资。公司制企业追求资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定向或社会募集的招股融资,其中亦包括境外上市公司,到1993年底已有深圳石化、广船、北人集团、东风汽车等20多户企业发行H股。合资嫁接实现资产重组,以参股、投股的形式组建企业集团。

同时,综合分析公司制企业3年内资产负债结构可以看出,3年内公司制企业总资产平均增长了50.41%,资产负债率1991、1992、1993年分别为61.74%,59.98%和49.43%,呈下降之势。

综合分析公司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还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公司制企业是通过适度负债来增加规模,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的企业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企业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的企业虽经营状况良好,但偿债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增大。在转机典型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这一比率之间,这说明两点:一是转机典型企业仍没有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说明一些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实施负债经营。同时,根据“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式,所有者权益亦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相比之下,承包制企业因融资渠道有限,所有者权益也比较单一。

经营业绩逐年提高,成为转机典型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标志。1991~1993年,不管是承包制企业的上缴税金、上缴利润、企业留利等3项指标,还是公司制企业的营业收入、税后盈利、人均利润3项指标均呈较大幅度增长。

在追求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不少企业在经营范围上也走出了单一模式,实行多角化经营。根据调查,并综合分析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看出,多角化经营已成为转机典型企业的特征之一。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形势,相当一批转机典型企业发挥企业现有人才、资金、技术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通过不同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工、商、贸、科一体,三产服务配套的经营格局。

多角化经营使企业的经营结构趋向合理。这不仅表现在企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多角化经营还有利于企业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基础上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如大连冷冻机厂,通过分级经营、集团管理的方式,建立了3个企业群:一是以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制冷产品主体企业群。共投资10220万元进行技术和新产品开发,1994年产品销售额将达到4.5亿元;二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合资企业群,共与外商谈成了8个合资公司,总投资1.34亿美元,注册资本0.54亿美元,目前8个合资厂已有4个投产,4个正在建设中,年合资利润可达5000万元;三是以房地产、金融证券为主的,目前已投资5000多万元,1994年第三产业创利润1000万元左右。

4.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深入,政策可行

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剥离非生产性人员,把富余人员完全推向社会是不可能的。对一些正在进行公司制改组的企业,如果被剥离部门与股份公司在分配上相差悬殊太大,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必须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作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转制典型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力量也较大,从调查的资料看,企业的大致做法是:

——通过企业自我分解以及政府、社会接受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分离企业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的机构和人员。转制典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负担,从随机抽样的百户企业看(其中50户为承包制企业,50户为股份制企业),3年内企业负担有增无减,企业已不堪重负(详见表2)。

表2 企业负担统计分析表(50户样本)

为减少社会负担对企业的负荷,为数不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进行分离。大致方式有:一是对基本具备移交地方政府条件的子弟小学等,与企业脱钩,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同时将人员划拨过去;二是对招待所等基本具备自负盈亏条件的,实行内部分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三是对暂不具备自负盈亏条件的,实行内部分离,独立核算、定额补贴,逐年递减。最终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被调查的所有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在原实行经济责任制基础上深化了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干部制的改革,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确定了干部的岗位职责后,公开聘任中层干部,除一些大型企业外,厂级副职基本上由厂长任命。有的企业中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正逐步打破。像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通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三棉“三泰”公司等为数不少的股份制企业在改革中所形成三权分离的领导体制、干部制度的改革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促进了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做到收入有高有低。转制典型企业通过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加大奖金等工资外收入的比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拉开职工的收入档次。

——通过用工制度的改革,做到职工择优上岗。如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竞争机制激励员工,促进了在岗人员业务与素质的不断优化。

5.增加技术投入含量,加快新产品开发

从资料分析看,相当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较好的管理基础,也曾有较好的企业形象,但近些年却明显地缺乏活力。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设备老化,产品技术含量低,再加之企业技改所需资金与投入的资金相差甚远,使产品成本高、档次低,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与之相比,转制典型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扩大再生产的重点放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上,加大设备投资。从随机抽取的百户样本企业(其中50户股份制企业,50户承包制企业)的年折旧额和新产品开发额可以看出(见表3)。

表3 技改与投入分析表

第一、不管是股份制企业还是承包制企业,年折旧额和新产品开发基金呈逐年增长之势,其中股份制企业的年折旧额和新产品开发基金3年内分别增长了3.4倍和5.06倍;承包制企业分别增长了1.42倍和2.3倍。第二、在目前资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主要靠盘活存量资产来扩大增量。第三,大部分转制典型企业都在本行业有一定的地位,并享有较为充分的投资决策权,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像上海中纺机、上海三维制药公司、哈尔滨电机厂、上海双鹿电器、天津天磁公司、广东科龙电器、广东佛陶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产性项目上,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实力。

6.创造条件,迈向现代企业制度

224家转机典型企业虽然在经营机制上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但距较为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尚有不少差距。但这些企业都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制造条件,迈向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产权实现形式,形成自负盈亏的新机制。转机典型企业中有24户为上市公司。像上海二纺机、上海轮胎橡胶、浙江尖锋集团、闽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改制中核准企业法人财产、使企业产权明朗化,原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改制为中外资本融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现有注册股本总额为42558万元,其中国有股占46.31%,境内法人和个人持股占12.57%,人民币特种股(B股)占41.12%。改制两年来,企业资产从1992年2月底的4.9亿元,提高到1993年底的15.98亿元,增值了2.56倍,其中国有资产同样增值了2.56倍。改制以来,公司运用股份制企业的新机制,积极推动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实际运作,通过出资收购、投资控股、联营合资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以资产为纽带、包括公司本部、合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参股公司三个层次的企业集团的雏形。

按现代企业组织制度、进行公司制改组。转机典型企业中有63个是股份有限公司,这63个企业大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以前,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按公司制的框架组建,多数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资产与人员剥离、资产评估、业绩审计、资金募集等基础性工作。改制后,企业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见表4)。

表4 股份制企业经营业绩统计表

探索国有资产运营的有效形成。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企业在转换机制工作中较有突破的方面。一是不再把承包制作为唯一的经营方式。不少企业开始采取合资嫁接、公有私营、划小核算、分块经营、股份合作、部分资产授权经营等多种资产经营形式;二是推动国有产权进入市场。东风汽车公司1993年3月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后,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实现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进而在价值形态上有效地运营国有资产。三是从内部的管理机制上着力进行了变革。上海工具厂对各产品分厂改变原以基础工资为起点的工效挂钩承包办法,代之以人均利润工资含量的全额承包;改变原在资产占用上吃“大锅饭”的老办法,代之以资产授权经营,有偿使用,各分厂确立了资产存量优化和资本金利润率的新观念。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分析一些转机典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具体操作过程,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概括的讲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必须解决三个前提,抓好六项基础性工作:

前提之一:必须按《转机条件》的要求,企业的14项经营自主权不仅要落实到位,还要学会操作和应用;

前提之二: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转换经营机制是进行公司制改组的充分必要条件;

前提之三:重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必须做到4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资产的经营职能要分开,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对企业“法人财产权”必须严格按《监管条例》的规定予以解释和运用。

六项基本工作可归纳为:一是科学而严格地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评估要通过有权威的中介机构,避免行政部门对资产评估过多干预。二是产权界定必须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企业的设立要明确出资者,产权转让要以评估后的净资产为底价。三是要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把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作为考核厂长经理的主要指标。四是要合理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区别不同情况减轻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各种潜亏和资产损失。五是要尽快完成企业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的分离,剥离后的两个系统可以采取不同的资产形式进行运营。六是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循序渐进,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不少转机典型企业,在分配上实行保职工最低收入的办法值得可取。

二、对转机典型企业存在问题的简单分析

在综合分析224家转制典型企业取得的成绩同时,还应看到在转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企业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

(1)上级公司的干预束缚企业手脚,为数不少的企业产品定价权仍受计划控制,而能源、原材料又要全部面向市场。这在纺织、石化、化肥、煤炭及部分轻工产品表现得比较突出。

(2)在一些大型企业如一汽、东风汽车公司投资决策权、留用资金支配权还没有完全享有。人事管理权,上级主管部门仍旧管企业厂级领导的任命,不少公司制企业董事会成员实际由上面指定。

(3)随着经营自主权的到位,企业自负盈亏的能力有待强化。这对一些实行承包制(包括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的企业应尤为引起注意,新的机制应当不等不靠,转制要靠企业自身。这种自负盈亏的能力还表现在:企业不仅要有办法得到相应的经营自主权,还要学会运用操作经营自主权。事实证明,不是每一个企业(包括转机典型企业)都会运用和操作经营自主权,譬如自营进出口权,有的企业费尽周折拿到了,但因没有自己的配额和配额渠道,自己又不懂相应的贸易规则或贸易方式,结果使贸易机会丧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运用经营自主权也是加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2.改革与管理的关系要进一步摆正。加强企业管理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永恒的主题”,机制转换并不等于管理加强了,今后一段时间,转机典型企业应在管理观念、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等几方面讲求科学管理,通过管理的制度创新,来规范改革的成果;通过加强管理而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3.生产要素市场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企业只是产品和原材料通过市场流通,而资金、土地、技术管理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二是生产要素市场要向企业内部延伸,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要和外部的劳动力市场衔接起来。下一步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停产、破产企业职工自谋出路,推动国有企业人员的流动。

4.国有企业负担沉重仍是转机建制难点

——两项贷款余额居高不下,企业资金紧张。仅从调查的104户承包制企业(有效调查为90户)1991~1993年投资性贷款余额和流动资金贷款余额来分析,3年内投资性贷款年末余额分别为3426918万元、3539644万元、8673406万元;流动资金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2411428万元、2721968万元、3591425万元。企业两项贷款余额呈连年递增之势。两项贷款的居高不下说明企业资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转制受到影响。

——实行新税制后,部分企业税赋增加。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流转税负的增加。如以北京第一机床厂为例,1993年该厂销售收入为50192万元,应交增值税金4121.1万元,计算税率为8.21%,应交全部流转税金为4533万元;按新税制口径计算1993年数据,则应交增值税为5089万元,计算税率为10.14%,应交全部流转税金为5598万元,即新税制的增值税率比过去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多上交税金1065万元。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整。一些老企业因退休职工多,无法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影响转制。据对224户企业的调查,除一些新建企业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职人员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最高的为1∶1,最低的为1∶4。在分配上如何向科技人员倾斜亟待解决,不少企业科技人员收入低于一线工人,人才外流严重。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分配一步到位,后续人员享受不到,影响了积极性。

5.企业按《公司法》完善的任务艰巨

首先,资产评估中工作不扎实,缺乏客观的标准,对地产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够。一是人为的影响,评估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评估过高影响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中下属集体企业的产权归属不定直接影响评估。三是地产和无形资产评估成为难点。其次,国有股所有者代表不明,产权关系不明晰,影响了企业自主经营的独立性。资产的多头管理和责任界限的模糊,使企业陷入了既摆脱不了行政的束缚,也离不开对行政的依赖的两难局面。国有股不能上市交易,使得国家单方面承担风险。再次,有的企业在公司制改组的过程中国家资本金的确定不明晰,有的仓促改制,转制后形成较多的遗留问题。如原总厂下属集体企业资产的处理问题,离退休职工的安排问题等。

上述问题要求改制后的企业必须按《公司法》和《监管条例》对公司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从而为逐步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顾问:张彦宁

调查主持:汤茂义 陈重

理论指导:杨洪 连一民 王继勃

参加调研与讨论:于武 阎书会 张品乾 刘世馨

韩岫岚 朱克勤 孙同咏 倪敬琰

邹祖培 王哲铭 尚保生

报告撰写:阎书会

数据处理:郝梅瑞

标签:;  ;  ;  ;  ;  ;  

第一批典型企业变革管理机制调查与评价报告_有效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