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中山关于民族统一的命题_孙中山论文

论孙中山关于民族统一的命题_孙中山论文

略论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主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孙中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今年11 月12 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 研究中山先生的革命经历,弘扬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实现中山先生关于祖国统一、民族富强的遗愿,本刊将开辟专栏,发表有关孙中山先生研究的专题文章,并望得到海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积极响应。

孙中山为了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百折不挠地奋斗了一生,临终时仍语重心长地呼喊:要“和平、奋斗、救中国!”虽然孙先生与世长辞已经70余年了,但他对于中国必须统一和怎样实现统一的主张仍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要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中国必须统一的四大原因

为什么中国必须统一?为什么又要力争和平统一?孙中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原因。

首先,和平统一可为人民免除灾难,创造幸福。孙中山说:“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是受害。”〔1〕为什么呢? 他说:“中国人民对连绵不断的纷争和内战早已厌倦,并深恶痛绝,他们坚决要求停止这些纷争。”〔2〕因为“南北战争,兵灾迭见,市廛骚扰,闾里为虚,盗匪乘隙,纵横靡忌、百业凋残,老弱转徙,人民颠连困苦之情状、怵目恫心!”〔3〕孙中山这些话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

其次,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应兴应革的事业,使中国成为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是搞好国家建设的前提条件。相反的,战争,特别是非正义的战争,不仅使国家难以开展新的建设事业,连原有的一些建设基础也会遭到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因此,孙中山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财政、实业、教育诸端始获次第为理,国民意志方与以自由发舒,而不为强力所蔽障。”〔4〕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 使国民蒙共和之幸福。”〔5〕由于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因而他强调指出:和平统一是“中国前途的一线生机”,中国的命运“就在此一举。”〔6〕

第三,中国的统一有利于亚洲受压迫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反帝斗争都是相互支持和互为影响的。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大国,中国统一与否、稳定与否,对世界特别是对亚洲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亚洲很多被压迫国家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同样的,孙中山也在条件非常苦、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尽力给了菲律宾、越南、新加坡、朝鲜等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民族以物力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支持。孙中山说:“当今国民共望统一,即友邦亦望我统一”。 〔7〕他坚决表示:自己不仅要为“救支那四亿万之苍生”而奋斗,而且还要“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尽力”。〔8〕“中国将来如果强盛起来,决不能走‘去灭人国家’的帝国主义老路,而是要把‘济弱扶倾’作为自己的国策。”〔9〕孙中山这些主张充分说明,中国的统一, 不仅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心愿,也有利于亚洲被压迫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四、统一祖国是全体炎黄子孙神圣的历史使命。我国领土的统一已有数千年历史,从秦朝开始,统一的规模日益扩大,统一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历史意识中”。〔10〕因此,他指出:“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的使命”,“我们正在尽力完成赋予我们的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11〕为此,他强调:凡是炎黄子孙,“爱国,就要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12〕。

二、完成国家统一的主要办法

那么,如何争取完成中国的统一呢?孙中山强调指出: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必须打破两大障碍:“第一点要打破军阀,第二点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3〕。怎样打破这两大障碍呢?孙中山提出了如下一些主张:

第一、采用和平的方式。孙中山在《和平统一之通电》中说:“文窃以为谋国之道,苟非变出非常,万不获已,不宜轻假兵戎。”〔14〕既要谋求国家的统一,又要免除国民“兵戎”之痛苦。怎么办呢?孙中山说:“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求一个和平解决的办法。”〔15〕他认为,“真是和平统一了,全国人民便可以享共和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全国人民子子孙孙万世的幸福!”〔16〕因此他强调“凡赞助和平统一者皆吾友,反对和平统一者皆吾仇。”〔17〕

第二、召开国民会议。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只有开国民会议,用大家来解决之一法”。〔18〕为此,他在《北上宣言》中重申了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要求“召开国民会议,以谋求中国之统一与建设。”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他提出先举行预备会议,会议的代表包括各政党、现代实业团体和工农兵学商群众组织的代表。他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临终时还在遗嘱中特别提到:“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由此可见先生渴望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

第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既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又是所有炎黄子孙神圣的历史使命,那么,人民自己的事就需要包括华侨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来争取。孙中山说:“是全国大乱的开始?还是和平统一的开始?就全靠我们国民,我们国民要是想和平统一,便应该万众一心,”〔19〕努力争取。他又鼓励大家“若能得国民之援助,则中国独立、自由、统一诸目的必能依于奋斗而完全达到。”〔20〕

第四、各政党以利国福民为前提,群策群力,共谋和平统一之实现。每个政党都代表各自的阶级利益,在政见上有所不同是很自然的,但不论什么政党的成员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因此认识和处理问题都必须以祖国的整体利益的全国大多数同胞的幸福为大前提。和平统一祖国是一桩极为重要的国事,每个政党,必须以大局为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争取早日实现。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的演讲中说:“各政党不应计较彼此间的分歧,应共同致力于全国各方面的团结。”在大会上,他提出了一条重要原则:“政党者虽意见之不同,行为之不同,要皆为利国福民者也。”在回答“对于近来党争将如何调和以维持大局”这一问题时,他说:“政党竞争各国皆然,惟当以国家为前提,不应以党见相倾轧。”他希望“各党尤当互相磨砺,交换意见”,否则“固守私见,借政党之名,行倾轧之实,报复无已,国家必随之而亡。”他呼吁:“如各自为谋,不以国家为前提,无论外人虎视眈眈,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即使人不我谋,离心离德,亦难有成。”为此他特别强调:“中国欲建巩固之国家,非大众一心,群策群力,不足以杜外人之觊觎。”〔21〕

第五、自己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北上和谈。孙中山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具有远见卓识的大思想家,也是一位言行一致,实干苦干,并且愈挫愈奋的民族英雄。在和平统一祖国的问题上,他不仅到处奔走呼号,鼓励同志和国人,而且敢于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北上进行和谈。他第一次北上,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在客观上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引起了各方面不少的争议,但有一点应该充分肯定,那就是孙中山自己所说的:“说袁世凯不可信,这显然是对的,但我们因而利用他以推翻二百六十多年的清廷专制统治,则胜于用兵十万。”〔22〕清王朝被推翻,结束了中国二千一百三十三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破天荒的大喜事。孙中山第二次北上前,不少人以极诚恳的态度劝他不要冒这个危险,他说:“我这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召集国民会议,是对待军阀的;二、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对待帝国主义的。”“我负着这种责任,是很危险的,但也不必怕。”〔23〕他又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身体已不太好了,……我北上不管承担什么风险,就是牺牲也是心甘情愿的。”〔24〕令人万分惋惜的是,到北京后不久,还没有正式会谈,先生就因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了。两次北上之举,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先生谋求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和他舍己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品德。

第六、和谈无望,只好武力解决。孙中山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谋求国家的统一并不意味着他害怕战争、害怕军阀和帝国主义,他说:“战争手段者,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者,外交手段既尽,无可为何之谓也。”〔25〕在和谈无望或者虽然开始了和谈而对方不能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固执成见、使和谈无法继续下去时,孙中山也是不惜最后一战的。如袁世凯背弃诺言,窃取了大总统职位后,又擅自称帝,为了实现他的皇帝梦,竟无耻地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廿一条”,还丧心病狂地指使爪牙暗杀力主“责任内阁制”的宋教仁,这时候孙中山只好发动以倒袁为中心的“二次革命”。又如孙中山发动的北伐战争,目的非常明确:“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26〕这两个具体事例充分说明,在和谈无望时,孙中山还是主张用武力谋求国家统一的。

三、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主张对现代中国的借鉴价值

孙中山对国家统一的上述主张,虽然是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提出来的,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因为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还没有真正回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来,更不幸的是台湾有少数人出于一己私利,置民族统一大业于不顾搞所谓“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由于我们“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27〕,为此我们希望台湾国民党当局,特别是少数主张“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的人,冷静地、认真地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上述主张,特别要深入领会“爱国,就要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教导,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为我们亲爱的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认真考虑邓小平先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江泽民先生1995年春节提出的八项主张,大家坐在一起诚恳地商谈,共同完成和平统一祖国的神圣使命。人人争取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功臣,而不做子孙万代所唾骂的千古罪人。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台湾的其他党派、各社会团体及社会上的著名人士,理解世界潮流、明辨大是大非,坚决勇敢地执行中山先生的教导,同心同德为促成祖国的和平统一,使中国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现代化的强国作出有益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美国有关当局,认真吸取李登辉访美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教训,确实履行了中美关系“三个公报”的原则。这样做,不仅会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欢迎,维护了来之不易的中美友谊,对于美国政府和人民,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和国际声誉都是有利的。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干出损人又害己的蠢事来!

注释:

〔1〕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转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对记者的谈话。

〔2〕〔18〕〔21〕〔23〕〔25〕民革中央宣传部编《回忆与怀念》第240页、第242页、第243页、第113页、第210页

〔3〕〔4〕《孙中山全集》卷七,第49页、第51页

〔5〕〔4〕〔12〕《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第124页、第457页、第123页。

〔6〕〔14〕〔15〕〔16〕《回忆与怀念》第241页。

〔7〕《孙中山全集》卷六第530页。

〔8〕尚明轩著《孙中山传》第二版,第62页。

〔10〕孙中山《统一宣言》。

〔11〕《孙中山全集》卷五,第527页。

〔13〕〔26〕李联海、马庆忠著《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下,第303页、第299页。

〔17〕〔20〕《回忆与怀念》第240页。

〔22〕李联海、马庆忠著《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上, 第325页。

〔19〕《孙中山全集》卷十一,第274页。

〔26〕江苏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第172页。

〔27〕王俯民著《孙中山评传》下,第1187页。

标签:;  ;  ;  ;  ;  

论孙中山关于民族统一的命题_孙中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