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舞蹈--舞蹈理论的三个问题_舞蹈论文

写作舞蹈--舞蹈理论的三个问题_舞蹈论文

书写舞蹈——舞论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蹈论文,舞论三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寻源头

伊莎多拉·邓肯在《我的爱我的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高仰之译)一书中写到: “……我要寻找的则是表现人类精神的源头,由此注入到人体的每一部分,使人闪现出 生命的光辉,这种向外散发的光辉就是人类精神的幻象……”要用语言来叙说舞蹈,正 如伊莎多拉·邓肯所言很难“解释清楚”,但她一直竭力地向艺术家们解释她的艺术中 这一“重要的基础理论”。在伊莎多拉·邓肯这段叙说中,“精神的源头”、“生命的 光辉”、“精神的幻象”无疑属于极其抽象且又具有强烈宗教意味的“虚幻性”描述, 但是,恰恰是这种“虚幻性”的描述与舞蹈艺术“无声叙说”的形态,构成了一个互动 的想象空间与境界空间,准确地记述了一个源流通畅的心灵的历程。从舞蹈艺术的发展 角度来看,伊莎多拉·邓肯的这段精辟描述,并非仅仅局限于它的现代舞基础理论,对 人类“精神的源头”的探寻,已形成一切舞蹈作品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是这种由内 向外的“本源”流动,促使人体的每一部分“闪现出生命的光辉”和“精神的幻象”。 伊莎多拉·邓肯的“精神的源头”融会了音乐的感动,诗歌的激情,哲学的思辨,戏剧 的深刻,雕塑的质感,绘画的灵性,宗教的虚幻与神秘,对人民的同情与关爱……这是 人类一切精神创造、思想结晶的总和与真、善、美的融会、集成。也正是这种万源归一 的“涌动”,创造了伊莎多拉·邓肯和她的“新舞蹈”艺术——“一种能唤醒其他艺术 的艺术”,并在以后的艺术发展史中“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舞蹈艺术的包容性、开放性、共享性、超越性使其必须具备一个能容纳百川的“海量 ”,它构成了舞蹈艺术生命的活力与发展的“源头”,有了这“源头”的流畅,才能促 使舞蹈艺术的“无声叙说”充满“无声胜有声”的“生命的光辉”,照亮人类的精神世 界。

的确,舞蹈艺术是一种境界,没有“清心”与“寡欲”很难进入这种境界;舞蹈艺术 是一种精神,没有“执著”与“给予”很难获得“涅槃”;舞蹈艺术是一种思 想、一种文化,没有“深邃”与“感悟”,很难插上腾飞的双翼;舞蹈艺术是一种意志 ,没有“朝圣”般的“虔诚”与“耐力”,很难到达理想的彼岸。而促使这境界、精神 、思想、文化、意志的生成,正是它那广博、厚实的“源头”。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误读 舞蹈,误读中制造出了许多“舞蹈”的“肤浅”,误读中轻率地自惭于“舞蹈”的“简 单”,误读中逐渐忘却了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心。伊莎多拉·邓肯宣称:“最自由的 身体,包含着最高的智慧。”让我们自由的身体,放射出生命与智慧的光辉——这正是 舞蹈艺术对人类关怀的终极意义。

舞蹈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舞蹈是我们美丽的梦幻,用人生去书写舞蹈,用舞蹈来书写 人生,用毕生的精力去探寻、丰富舞蹈的源头,或许我们会像伊莎多拉·邓肯一样,获 得舞蹈的真谛。

“舞动”与“舞说”

罗斌在《思考的快乐》(载《舞蹈》2002年第7期)一文中,很生动、很形象地叙说了“ 舞动”与“舞说”,即舞蹈实践与舞蹈评论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关系。并且很具体、很概括地指出了“舞动”与“舞说”、“思考”与“快乐”同在的 一种内存的兼容状态、情感状态和精神状态。“舞说”是一种必然的思考,它是在“舞 动”与“舞说”的互动中,获得“思考的快乐”。“舞动”是一种思考的必然,它是在 思考与实现思考的“舞动”过程中,而获得“思考的快乐”。如此看来,“舞动”与“ 舞说”都需要思考,有了思考,“舞动”与“舞说”才会给人给己以“快乐”。

在一切文学艺术中,惟有舞蹈实践与舞蹈评论竟会兼容、链接得如此一体,常常是“ 动”中有“说”,“说”中亦有“动”。文学评论家不一定要专长小说、散文、诗歌的 写作,美术评论家也不一定要去实际进行素描、雕刻、绘画的操作,但是舞蹈艺术的“ 动”之要素,却会促使舞蹈评论家要去进入那种“思”则“动”的境遇,要去找到时间 、空间、人体律动的感觉。由此,舞蹈评论家大多擅长“舞动”且又能行文“舞说”, 而始于“舞动”后又专致于“舞说”者也不乏其人。从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的层面上而 言,其“舞动”者中的“行文立说”者也大有人在,思则动,动则思,无“动”于衷的 舞评舞论,恐怕在舞蹈界很难生成。

“舞动”与“舞说”究竟谁“先进”谁“落后”已不很重要,况且已经争论了许久, 问题是怎样促使“舞动”者与“舞说”者,能激扬起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研究的 精神和自由批评的勇气。因此,寻找出新的路径,去点击、去激活舞蹈评论不断进入一 个个新的界面,这应该是当代“舞动”者与“舞说”者值得思考与研究的一个课题。走 出“困境”,一切取决于思想的深度,而关注现实,思考现实提出的各种问题,是“舞 动”者与“舞说”者共同的需求。“对立”的“分界”很枉然,逃避理性、惰于思考, 舞蹈的“四肢”也将会难以“发达”。

舞蹈评论,是否可以分为这样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层面为“体会”、为“认识”; 第二层面为“经验”、为“总结”;第三层面为“原理”、为“指导”。这三个层面层 层叠进,便形成了彼此不可分割的宝塔式显示形态。一般而言,“舞动”者总是处于被 动地接受“舞说”者的“评”与“论”之中,“评”是他人所为,“论”亦是他人而“ 论”,虽缘由己起但“舞动”者常常“悄然无声”,“舞说”者也觉得“寡然无味”… …“舞动”无“说”,“舞说”可否“超越”?没有“争鸣”,百花能否齐放?看来“塔 尖”的垒造,需要太多的“舞动”者不但能以“舞”立“说”,且能以“文”立“说” ,有了塔基的厚实,才会出现塔尖的挺拔,这是一个浅显的辩证关系。舞蹈评论的发展 ,取决于“舞动”者与“舞说”者的文化自觉——这也是“舞动”者与“舞说”者必须

具备的一种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实“理论”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需要思考的时代,可以自由思考的时代,必将 推使舞蹈的理性思考到达新的层次、新的境界。头脑的“简单”亦难以分享到思考的快 乐,罗斌于是说:“既然思考与快乐同命相连,那还是让我们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吧! ”

舞蹈思维与文学思维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舞蹈编导眼中的世间万物均处于一种无所不动、无所不在动的 运动形态之中,正是这种对世间万物运动形态的考察、研究、思考,使舞蹈编导在对客 观世界的体验、感悟、表现中,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称其为“舞蹈思 维”的思维方式。应该说“舞蹈思维”是舞蹈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一种合乎舞蹈艺术特征 与规律的思维方式,但是,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舞蹈思维”惟一的 、过分的强调,对舞蹈本体在寻觅与确认中一时的观念偏差,致使对舞蹈创作的思考, 逐渐背离了人类思维寄居的总体空间——“文学空间”,逐渐遗弃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思 维形式——“文学思维”。“文学空间”是一个在文字、语言的辅助、激发、营造下, 属于人类共享、共存、共通的大众空间,也是一个可以让个人思维寄居的无限广阔的想 象空间。然而,对舞蹈本体的张扬,对舞蹈独立性的强调,却使一些舞蹈编导把“文学 思维”仅仅理解为“叙事性思维”、“故事性思维”予以排斥,又将“舞蹈思维”简单 地看做是“动作性思维”而沉湎于其中。这样,必然使我们的舞蹈创作,进入一个纯技 术化的陷阱,造成一些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格的失落。

对一个舞蹈作品或一部舞剧作品的检验,其好坏优劣取决于舞蹈编导对生活、对舞蹈 的思维深度,而对舞蹈作品深度的探研与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经受“文学性”的衡量 与判断,换言之,舞蹈、舞剧作品的深度,某种意义而言是由自身的“文学性”所作用 与决定的。实际上“纯舞性”或“纯动作性”的东西在舞蹈艺术中并不存在,任何的情 动于形或意动于形,其情其意其舞均是在一定的文学思维的流动与引导中而形成的。中 国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先生在《湖湘舞苑撷英——湖南舞蹈五十年》画册 的前言中指出:“舞蹈是文学大军中的重要一旅。”站在舞蹈艺术的立场,谭谈先生的 这种“艺术归类”,似乎有悖于我们对舞蹈艺术独立性的强调,但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句 话理解为:一、当文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总体工具时,舞蹈在文学中所占有的位置及 其相对独立的品格。二、当文学思维与舞蹈思维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时,所形成的一种“文学思维”与“舞蹈思维”共存的基本思维状态。三、从生活 ——舞蹈的整个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离不开意识的决定,而舞蹈意识的形成与流动,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以文学思维为工具、为路径的对一切生活感知的作用。因此,从这种 意义而言,把舞蹈看做是“文学大军中的一旅”并不为过。在舞蹈创作中,文学思维无 时不在渗透、不在潜移默化地作用着舞蹈编导的思维形态,这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 独舞《扇舞丹青》这引导全舞开展的节目名称与主题意念,自身便是一种较高品格的文 学思维的结晶。双人舞《咱爸咱妈》看似浅白但却言简意赅,直入主题的名称导向,十 分强烈地牵引着观众的思维拓展和对人生经验的体味,这种思维的拓展与经验的体味, 显然是在舞蹈作品的意象导引下,在文学性思维的语境中,通过想象而运行、而获得。 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导而言,无论是对其“咱爸咱妈”的任何一种生活形式与生存状态的 抽象,或者是在对具体的舞蹈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上,正因为内涵着较为深厚的文学性的 “潜台词”,才会导致观众如此地动容与共振。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舞蹈观众的这 种创作过程、审美过程、审美结果,无一不是在一种舞蹈思维与文学思维的化合作用下 而进行的。

舞蹈思维与文学思维是促使舞蹈想象开展的同等重要的思维途径,它如同鸟之双翼, 翱翔在舞蹈编导的思维空间。寻求舞蹈艺术的本体性、独立性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 “边缘学科”的时代,舞蹈艺术的视野、门户是否可以更开放一些?当然不仅仅针对文 学与文学思维而言——为舞蹈、为舞人营造一个“人文空间”,舞蹈创作才有可能提高 自身的文化品格与艺术品格。

标签:;  ;  ;  ;  

写作舞蹈--舞蹈理论的三个问题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