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模式对肺结核防治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煜,刘丹

赵煜 刘丹

(甘肃省清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清水 7414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36例结核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随机均为2组,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和常规教育模式,各68例,比较两种不同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具体指标有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结果 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观察组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观察组为: (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 为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建议对结核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模式;干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程长、症状变化快、治疗时间长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每年我国由于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可达13万左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宣传的必要性,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1]。随即抽取136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常规教育与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应用效果展开探讨,为清水县肺结核健康教育模式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36例结核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用健康教育模式(n=68),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2例、4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4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n=68),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6例、4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7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教育模式:由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其中包含的内容有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常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此外,在患者取药时,应给其发放有关疾病的宣传手册,并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结核病门诊取药查痰。

1.2.2观察组

健康教育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1)心理方面,由于该病需要长期治疗,多数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对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不同程度表现出烦躁、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直接影响治疗的依从性。所以,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要多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交流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者,可进一步帮助其掌握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疏导心理、促使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2]。(2)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其进行行为干预,指导家属照顾好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告知受凉感冒对疾病治疗的影响。通过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改变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认知干预: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同时为患者建立档案,随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和用药情况。还应获取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妥善安排其休息。在与家属配合中,工作人员务必要向其耐心讲解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肺结核传播途径、用药情况、症状表现等,提醒家属督促患者,保证及时规律全程服药治疗,并告知各类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家属还应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这些对于患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3)饮食干预:科学的饮食方案是保证机体营养的关键。建议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含钙高的物质、维生素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调配,提倡食物多样性,荤素搭配良好,尽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注意:提醒结核病患者不能吃茄子,该食物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不能吃鱼类,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清水县疾控中心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结核病的掌握程度,其内容涉及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对肺结核传播途径的了解、该病是否能预防、疑似结核病的应对措施、用药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用t检验,用均数加减(x±s)表示,计数资料描述过程中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调查结果

由专业人员汇总问卷调查结果得知:两组患者对结核病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数据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n(%)]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66(97.0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52(76.47%),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之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的发病率越发强烈,在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足以说明该病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急需解决的问题[4]。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传播性疾病知识的护理措施,对疾病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从患者心理、行为、认知和饮食方面实施干预,使得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以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结合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对结核病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以(97.06%)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充分表明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相比常规教育模式而言,健康教育模式在结核病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我县在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焦艳芳.健康教育对于普及预防肺结核知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1):139-140.

[2]韩威.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结核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7):173-174.

[3]王景民.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结核防治影响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9-20.

[4]王玉明.探讨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结核防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283-283.

论文作者:赵煜,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模式对肺结核防治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煜,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