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掩护支架在综采工作面下行回撤中的革新应用论文_杨志金

三架掩护支架在综采工作面下行回撤中的革新应用论文_杨志金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恒源股份有限公司任楼煤矿,安徽 淮北 235123)

摘要:任楼煤矿8231工作面里切眼支架下行回撤中,首次采用“三架掩护支架+3.2m工字钢配合单体联合支护”新工艺代替传统“双架掩护支架+老塘顶板六八排管理”的方式,增加了扇形带支护的强度、稳定性,降低了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综采工作面回收支护材料的消耗,加快了工作面的回架速度,缩短了回撤工期,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关键词:掩护支架;下行回撤;效益

任楼煤矿8231工作面位于矿井一水平中三采区西翼,工作面长1311~1363m,平均长1337m;倾斜宽146~228m,平均183m,斜面积约244671m2。82煤厚度变化较大,煤厚0.1~2.44m,平均1.99m。工作面里切眼安装综采液压支架ZY5000/13/28共计97架,改造切眼需安装150架,其中改造切眼上部已就位53架,改造切眼下部97架需从里切眼倒转到改造切眼安装。

一 方案的提出

8231工作面里切眼回采到收作位置后,里切眼支架需要倒转到改造切眼安装。根据施工实情,里切眼支架回撤采用下行回撤方式抽架,下行回撤迎头顶板安全威胁大,顶板管理是重点、难点;经过研究分析,采用三架掩护支架配合单体、工字钢联合支护扇形带顶板。使用三架支架作为掩护支架,在任楼矿回撤工作面尚属首次,这是一项新的探索与实践。

二 方案实施

(一)回撤工艺选择

1、回撤工艺对比

(1)上行回撤工艺

8231工作面里切眼支架回撤若采用上行回撤工艺,回撤路线:8231里切眼→8231里风巷→8231外切眼→8231风巷→8231改造切眼,运输路线长度664m,有4处拐弯,安装系统绞车16部,全部需要铺设滑道;改造切眼上部已就位好53架,运输机溜槽53块已铺设,铺设滑道需要回收已安装的溜槽,支架回撤前期准备施工量较大。

(2)下行回撤工艺

8231工作面里切眼支架回撤若采用下行回撤工艺,回撤路线:8231里切眼→8231机巷→8231改造切眼,长度584m,2处拐弯,安装系统绞车10部,支架回撤前期准备施工量较小。

2、回撤工艺选择

通过对比,下行回撤(方案二)比上行回撤(方案一)路线缩短80m,铺设滑道减少170m,拐弯减少2处,系统绞车减少6部;结合施工实情,8231工作面支架回撤决定采用下行回撤工艺。

(二)回撤前准备工作

1、铺网

8231工作面里切眼回采至距设计收作线12m时开始铺网,要求工作面支架全部铺双层网。

2、做大棚

抽架大棚采用2.6m长11#专用工字钢配合DW-31.5单体,每架二棚。

3、运输系统准备

安装系统绞车:按设计要求,安装施工回撤路线运输系统内10部绞车。

铺设滑道:依据ZY5000/13/28型液压支架宽度,铺设四股道,铺设长度584m,铺设2处拐弯道。

(三)三架掩护支架回撤工艺

1、三架掩护支架的形成及布置

采用三套ZY5000/13/28型液压支架作为掩护支架。先抽出第97架并原地调向,使支架平行于工作面放置,并靠近煤壁升足劲,形成煤壁侧掩护支架1#。使用相同方法抽出第96、95架,调整第97、96、95架三架支架平行放置,支架升足劲,形成掩护支架1#、2#、3#支护扇形带顶板。

2、老塘侧支护

老塘侧支护采用3.2m工字钢、单体配合掩护支架3#联合支护迎头顶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老塘侧掩护支架3#上沿走向穿工字钢,工字钢与中间掩护支架搭接长度不小于0.4m,老塘侧采用单体切顶打设,工字钢间距1.5m;若顶板破碎、出现烂网等条件较差时,工字钢间距缩小为0.75m。支架抽出后,老塘侧及时打托棚支护。

3、支架的回撤

回撤支架采用千斤顶配合里切眼下口JSDB-19绞车抽架。千斤顶一端使用φ26mm链条配合专用连接装置固定在煤壁侧掩护支架1#的底座马鞍上,另一端使用φ26mm链条配合专用连接装置固定在待抽支架底座马鞍上,通过远距离操作供液收缩千斤顶,实现支架出位,使用下口JSDB-19绞车牵引支架调向,实现抽架。

4 、三架掩护支架的移动

支架抽出调正后,老塘侧支护采用3.2m工字钢、单体配合掩护支架3#联合支护迎头顶板,然后拉移掩护支架。

(1)拉移老塘侧掩护支架3#。利用千斤顶牵引老塘侧掩护支架,千斤顶一端固定在待移掩护支架3#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方待抽支架马鞍上,固定方式使用φ26mm链条配合专用连接装置连接,通过远距离供液牵引掩护支架1.5m距离。

(2)拉移煤壁侧掩护支架1#。老塘侧掩护支架拉移到位后,在其上方沿走向穿一根3.2m工字钢,搭接长度0.5m,工字钢另一端伸到煤壁侧掩护支架1#前方,老塘侧掩护支架升足劲,利用工作面下口JSDB-19绞车拉移煤壁侧掩护支架1#前移1.5m。

(3)拉移中间掩护支架2#。待煤壁侧掩护支架1#拉到位后,升足劲,同样利用下口JSDB-19绞车牵引中间掩护支架2#前移1.5m,并升足劲。

为防止牵引过程中掩护支架下窜,掩护支架2#与掩护支架1#采用千斤顶配合φ26mm链条连接在一起,拉移过程中两架互为支点,牵引其中一架时,使用千斤顶留设;掩护支架3#与掩护支架2#采用φ26mm链条连接在一起,并留1.5m结余,防止牵引支架下窜。

三 效果应用分析

1、两种回撤工艺的对比分析。

“三架掩护支架+3.2m工字钢配合单体联合支护”与“双架掩护支架+老塘顶板六八排管理”对比分析。使用双掩护支架的缺点:

(1)安全系数相对较低。通过对比,“双架掩护支架+老塘顶板六八排管理”施工安全系数相对较低,扇形带老塘侧单体支护量大,支护强度不如液压支架高,顶板条件差时易发生漏冒顶。

(2)工人劳动强度大。管理老塘侧顶板,需要频繁挑棚、回棚,每抽一架,搬运单体单体8根、铰接梁4根,往返搬运单体,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切顶压力大时,回柱困难,易造成支护材料的丢失。

2、三架掩护支架在下行回撤中的优点分析

(1)提高施工安全系数。下行抽架扇形带顶板管理困难,以往采用双架掩护支架+老塘顶板六八排管理”的方式支护扇形带顶板,若顶板破碎压力大,老塘侧支护强度不够,抽架过程中老塘回柱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顶板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扇形带采用“三架掩护支架+3.2m工字钢配合单体联合支护”顶板,增大了扇形带支护空间、支护宽度,老塘侧只需打设一排切顶支柱配合工字钢走向支护顶板,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2)增大扇形带支护强度。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远比单体支护强度要高,使用3架掩护支架支护扇形带顶板,具有较大的支护强度,且支护面积增大,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护顶板,避免发生局部顶网破损漏矸、压垮型冒顶、推倒型冒顶等事故,增大了扇形带支护强度。

(3)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通过使用3架掩护支架,能够有效的减少老塘侧挑棚、回柱次数,原每抽一架需要搬运单体8根、铰接梁4根,现每抽一架搬运单体1根、工字钢1根,减少频繁运送单体及在危险区域回柱环节,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抽架施工人员由原来9人减少至6人,减少了3人,节约了33%劳动力。

四 结论

8231综采工作面回撤下行抽架迎头采用“三架掩护支架+3.2m工字钢配合单体联合支护”扇形带顶板,在任楼煤矿尚属首次。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实现了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为以后综采工作面上行、下行抽架扇形带顶板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作者简介:杨志金(1984—),男,河南宁陵人,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现从事采煤技术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杨志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三架掩护支架在综采工作面下行回撤中的革新应用论文_杨志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