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曹嗣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曹嗣昌

(湖南省衡阳县演陂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财富,不但是现代初中语文的核心教学内容,还可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与内心情感。本文将主要围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教学对策。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现阶段,教学理念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实际教学中,不但需要学生理解其中的背景与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程度的欣赏水平。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爱好,让其自主研究和探析古诗词中潜在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学魅力的继承和发扬。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系统中,古诗词是最为基本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后能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文化进步历史,清晰相关文化特征,感受作者当时内心情感与思想活动。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现实教学过程中,依然没有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且古诗词本身就距离现代久远,所用的描写方法及用词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必然结果。古诗词作为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和精髓,需要较好的延续在千秋万代之中,要想实现这个夙愿,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更优秀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贡献力量,让古典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人才提出较高要求,不但要有丰富的语文理论知识做武装,还有具备相应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做核心力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无论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健全完美人格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古诗词教学能把传统文化包含的正确三观传递给学生,强化记忆,让其文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1]。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课堂导入,展现古诗词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利用相关导入,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学习氛围。课堂导入具体是指在教师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综合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诗词的状态。针对古诗词来讲,情境的创建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加强研究和探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参照古诗词描述的现象打造出适当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传授苏轼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与时俱进的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来展现作者当时想要描述的那种平静又高逸的境界,比如通过音乐营造气氛,背景音乐设置成《水调歌头》歌曲,这样能有效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欣赏歌曲时感受诗词,是一种感官与内心的双重享受,能激发学生想念朋友、家人的情绪,从而与作者达成共识,深刻体会写作手法。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十分奏效的教学方式[2]。

(二)深入分析创作背景,掌握作品中心思想

创作背景介绍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阅读鉴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创作背景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后,学生能迅速发现并掌握作品中心思想。因为作者在写古诗词过程中通常会将自身所见所闻以及情感转变投入其中,所以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要提前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翻阅和搜集作者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生活环境等。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要将小学划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择选出学习古诗词的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在学习杜甫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教师便可以从分析创作环境来辅助学生对诗词中心思想的深入掌握。此诗写作时刚好是安史之乱爆发之际,杜甫毅然决然辞去官员一职,从此西行。在路上发现了平民百姓的不同困苦,接着不由自主想起之前举家上下被迫淋雨的遭遇,所以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但表达了杜甫当时心中的义愤之情,同时还展现了其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担忧的心胸和气派。学生在清楚杜甫的相关事迹后,更能深刻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愫,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控诗眼,探析修辞手段

诗歌之所以渊源流传,主要是由于其凭借丰富多彩的艺术修辞方法来展现所用文字。比较普遍的修辞方法有:先抑后扬、已静衬动、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先景后情等等;比较普遍的表现手法通常以拟人、比喻、对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为主。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传达每种艺术形式的体现作用,掌握去体现效果。与此同时,把控诗眼也是极为必要的。所谓诗眼就是通篇的神来之笔,通常是一个词或者单个字,是诗的重点。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一“护”字的应用,充分展现作者的别有用心,所以诗眼可以称作是字字玑珠。教师要指引学生体会诗眼,这在理解古诗深度上十分有益。

结论:

综上所述,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能大大提高民族荣耀感与使命感,从而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适当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并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中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沈光国.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49-50.

[2]欧阳芸.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7,(21):119-120.

论文作者:曹嗣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曹嗣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