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专业差异定价与福利效应分析--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考_差别定价论文

高等教育专业差别定价及其福利效应分析——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资源配置论文,效应论文,差别论文,福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在1989年以前实行免费,但经费不足使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自1989年开始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1997年在全国实行招生收费并轨,此举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缓解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以成本分担理论为依据的高教收费由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控制,实行单一定价,各高校可浮动的空间很小。对学费标准和学费结构缺少分层研究的后果是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其中学校收费水平没有与各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一致、各专业的收费未体现个人收益率的不同是这些问题的中心,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供需矛盾缓解后,不同高等教育产品的供需矛盾却日益突出。同时,高校作为经济人,为了收入最大化会不断提高成本[1],高教的效率问题浮出水面。

二、必要性研究

教育并没有脱离经济收益和成本分析这类“世俗”的东西,是否继续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完全符合投资者行为分析的模型。从而高等教育市场应建立价格机制,成为反映高校质量的信号和调节供求的手段,并利用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激励和约束高校的办学行为,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1.差别定价:实现优质优价的基本手段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原因,我国各高等学校的实际成本差异很大,层次高的高校,国家、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普遍高于层次低的高校。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和提供教育服务质量的差异,也会影响受教育者今后的收益。因此,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因其实际成本不同,应该确立不同的收费标准,反映高等教育产品价值的高低,实行按质论价。

同时,高等教育差别定价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教育服务的生产组织——高等学校集结的生产要素来源于或部分来源于市场时,这种组织所生产的产品往往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生产组织要承担市场风险,一个重要的信息显示机制便是“优质优价”。因此以高等教育实际成本的差异、教育服务质量的差异为双约束进行差别定价,对高校会产生促动作用。高校为了在高等教育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相应提高学费,差别定价对高等教育质量有正向调节作用。

2.专业差别定价:缓解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

“我主张把教育看作一种人的投资,把教育所带来的成果当作一种资本。因为教育已经成为受教育者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其称之为人力资本”[2]。按Schultz和Becker等人的理解,人愿意或要求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收益而牺牲现期的消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技能会给个人带来收益的增加,提高福利水平。经济学中的投资比较利益理论又认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总是把资金投向收益率较高的部门,即高等教育私人受益程度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越多。

高等教育不同专业的个人收益率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直接地表现为毕业后获得的不同工资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等部门曾经对2000年我国4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作过一项调查,得出如表1所示的数据,该表反映的是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虽然毕业生就业存在一些跨专业就业情况,但就业去向大体上还是与专业方向一致。可见在学费单一定价的情况下,各个专业的利益回报与其培养成本不是一个大致相同的比例,相同的投入带来明显不同的收益,导致生源市场上一些专业“冷”下去。

表1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3]

单位:元

项目 调查

1999年平 2000年

2000年平均工

行业 人数

均工资

平均工资 资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 10204  6929

 7650

 10.40

采掘业

  11703  7561

 8282

 9.64

制造业

  440977 8938

 10130

13.34

电力、煤气

及水的生产  30310  10906

12477

14.40

建筑业

  46966  9528

 10345

8.57

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  72794  9071

 10026

10.53

房地产业

9318

13578

14946

10.08

社会服务业  26264  9142

 10147

10.98

其他行业

13768  8564

 9395

 9.70

批发和零售

贸易、餐饮  112796 8313

 9049

 8.84

金融、保险  12544  14344

16033

11.77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Http://www.molss.gov.cn)

通过使高等教育各个专业之间的定价差别化能够调节他们各自的供需,缓解拥挤局面,解决市场问题。通过图例可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假设现在有两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历史专业。学生对这两个专业的需求可分别用图1和图2来表示。高等教育各专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则向右上方倾斜。假设初期这两个专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以及两个专业的价格相同,即P11等于P21,专业供需平衡的规模分别为S11和S21。现在由于这两个专业的个人收益率发生改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需求增加的幅度超过对历史专业需求增加的幅度。假定其他因素相同,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差别越大,两条需求曲线的水平差距就越大。

附图

图1 历史专业

附图

图2 工商管理专业

假如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22D22,而历史专业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12D12。如果现在高校使这两个专业的价格仍然相同,由于价格不变,高校的总收益没有随之增加,因而不能增加工商管理专业的供给,从而出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和教学设施短缺。而在相同价格上,历史专业正好相反,出现教师和设施的剩余。如果考虑到需求增加,如果工商管理专业的学费和各项收费提高到P22,供给增加到S22。而历史专业的学费下降到P12,高校就会将这个专业供给减少到S12。高等教育各专业价格的变化能缓解供需矛盾,使他们各自达到市场均衡,提高两个专业的办学效益。

三、福利效应分析

福利效应分析是对因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导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经济学方法。通过福利效应分析我们将会知道,在价格变化过程中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怎样变化的,以及损益各是多少。

1.基于成本的专业差别定价的福利效应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各高校、各专业的实际成本及边际成本各不相同,成本不同导致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不一致。因此,他们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由此导致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不同的。如果是单一定价,对于各个高校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引致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无谓损失。

如图3所示,该高校的均衡产量为Q0,价格为P0。如果单一定价P1高于均衡价格P0,这时需求为Q1,供给为Q2,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AP1P0C+ACD,生产者利益为AP1P0C-CED,净无谓损失为AED,如果定价P2低于均衡价格P0,这时需求为Q2,供给为Q1,Q1Q2是市场短缺,消费者的利益为CP0P2E-ACD,生产者的损失为CP0P2E+CED,净无谓损失为AED。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际成本不一致的厂商之间实行单一定价会导致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无谓净损失。

附图

图3 单一定价的无谓损失

高校及其各专业的供需曲线各不相同,单一定价能与他们的均衡价格刚好契合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正好与个别高校一致,能达到一致的高校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如果能根据各高校、各专业的实际成本,及他们各自的供需曲线实行差别定价,使各自的价格为其均衡价格,那么无谓净损失AED将下降直至消失,社会资源配置得到改进,社会福利将有所增进。

2.基于市场效应的专业差别定价的福利效应

专业差别定价首先能够促使不同专业各自达到市场均衡。如图4所示,AB为热门专业需求曲线,CD为冷门专业需求曲线。伴随二者收益率的扩大,AB将不断右移,CD将不断左移,AB与CD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在二者收益率差距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冷门专业需求曲线CD可能不变,热门专业需求曲线AB则不断右移。如果用价格机制实现市场出清,则冷门专业就应定价P1,均衡数量为Q1*;热门专业应定价P2,均衡数量为Q2*。于是,基于专业供求状况对不同专业索取不同学费的差别定价便促使各个市场实现了市场均衡。

附图

图4 专业差别定价与单一定价的福利效应比较

那他们的福利效应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是怎么变化的呢?若实施单一定价P3,在热门专业市场上,需求为Q2,供给为Q3,Q2Q3是市场短缺,即一些热门专业生源火爆。单一定价P3低于市场出清价P2,消费者的得益为GP2P3I-GFH,生产者的损失为GP2P3I+GIF,生产者和消费者净无谓损失为HIF。当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差别定价后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这时热门专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为ALF达到最大。若P3靠近P2,热门专业的短缺会有所缓解,无谓损失HIF会变小。

同时,单一定价会加剧冷门专业的市场供给剩余。实施单一收费P3,冷门专业市场需求为Q1,供给为Q3,Q1Q3是市场供给剩余,即一些冷门专业难以招到学生。单一定价P3高于市场出清价P1,消费者的损失为JP3P1M+JME,生产者的得益为JP3P1M-MKE,生产者和消费者净无谓损失为JKE。当专业定价差别化后,冷门专业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这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为CLE达到最大。若P3靠近P1,则冷门专业市场供给剩余有所改善,但在差别定价制度下会加剧应用学科热门专业市场的短缺,使其无谓损失HIF增大。

当然,在中国即使采取单一收费,市场问题表现会有所不同: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一些学生高考成绩不太理想而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市场,从而市场剩余被掩盖;另一方面,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因而在热门专业市场上由于定价太低导致的供给短缺Q2Q3有所改善。当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也逐步出现了专业差别定价,但是差别幅度不大,不足以解决市场问题。单一定价或幅度不大的差别定价引致了高等教育内部的剩余和短缺,高考制度又一次解决了市场问题。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配给,单一定价会引致资源使用不当、因为没有支付意愿排序而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和幕后交易盛行等问题,相对差别定价市场出清情形,单一定价会引致福利损失。若利用高考制度来解决市场短缺问题,对单一定价和差别定价福利变化的比较是困难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单一定价下,即使个人正外部性效应处于同一区间(考分靠近),一些对热门专业评价较高的消费者可能无法获得就读该学科的机会,结果资源配置没有实现差别定价时的最佳效率。

四 简短的结语

本文研究的基本理念是:高等教育差别定价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市场的价格机制,市场借助价格手段发现资源的稀缺程度,继而将高等教育资源引导到收益率较高的地方,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处于卖方主导、政府控制、以及各个高校之间因多种原因而造成的差距、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高等教育定价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现实状况,它只是提高效率的一种设想、一条途径。

标签:;  ;  ;  

高等教育专业差异定价与福利效应分析--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考_差别定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