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鲍依蓓,谢恩普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摘 要: 在分析目前高校《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引入到《工程经济学》的课堂中。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PBL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 PBL模式;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以理论知识为重,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将所学知识聚合、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兴趣并不浓厚,单纯地听老师讲授,短时间内尚且可行,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并且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授课效果,只是单纯地按照PPT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整体上呈现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提高[4]

三 基于PBL模式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实施

一 PBL的含义及特点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观念,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被誉为国外教学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革新[1]。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问题中,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解决者,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的思维。

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学生需要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二是教师需要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设计进入问题链或问题组中;三是教师将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动手又动脑。

二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大多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接受,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且思维方式难以拓展[2]。《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公式众多且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工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

针对目前教学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引入《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以期积极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逐步具有自学能力。基于PBL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相辅相成。运用问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强调过程,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动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在考核方式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柔性”考核和“刚性”考核结合起来,将考核重点从期末卷面成绩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其中“柔性”考核主要包括上课回答问题的表现,课堂讨论的参与和完成情况以及小组案例完成情况。“刚性”考核主要指期末考试,考试题目尽量和平时的问题、案例结合起来。

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也是PBL模式的一种形式。在现实案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链或问题组进行讨论或者探究,不仅是基于问题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案例学习的重要内容。以案例作为载体是问题学习的重要情景,同时问题学习也贯穿于案例教学。

(一)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

《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中经济理论和公式较多,对于课本中的理论和原理,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最适合当前问题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时候学生往往能发挥出令人惊喜的想法,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些学生独特的角度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往往会出乎意料,这对于拓展班上其他学生和老师的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隐晦难懂的问题可以先由老师讲授作为基础。因为有些学生可能未找到正确的理论而不知所云,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这时候就需要由老师提示指明,这样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再由学生应用和分析具体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的应用,并且进一步推理获得新的知识。提前告知相应理论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和激发学生兴趣都是有所帮助的,因此选择是否提前告知应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初始阶段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尚未熟悉的时候大多采用先告知的方式,循序渐进到了后期,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熟练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相关理论和原理,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进步和成长。最后,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自由,对于问题的探究可以直接在课内解决,如果是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学生利用几周的课外时间来解决。

图1 问题式学习教学环节

对制备的试件进行预损伤和自修复养护,含有微裂纹的试件进行养护后,进行抗压试验,得出抗压强度,按照公式(6)计算微胶囊对含微裂纹的相似试件的强度修复率。强度修复率ηS公式:

但是在具体课堂中,不一定按部就班拘泥于这些环节,可以有所选择。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具体形式多样,对于比较单一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耗时较短且易于操作,例如对于资金等值价值的六个公式的应用,可以穿插在课堂讲解中进行,讲解完一个公式立即进行问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以及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利于成员之间想法的碰撞,但是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有时候课堂时间无法完全满足,需要课后进行。对于简单易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学探索,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自学能力和时间,还需要教师给出相应的考核要求,没有监督的学习效果不会尽如人意。

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及切入点,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琢磨、讨论,将课本知识应用其中,辨别有效数据,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学习评价的学习方式[5]。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驱动他们思考或者将思考引向深处。完整的问题式学习包括11个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

由表2可见,在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两组Lysho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刀组治疗后评分增加的更多,说明针刀松解术在改善KOA症状和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工程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于案例展开问题的学习正好合适,在案例的选择上需要遵循实用性、时效性、典型性、交叉性的原则[6]。案例主要分为四类,根据每章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案例。在每个章节伊始,通过一个课堂导入案例,将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揭示出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开学第一课,笔者通常会让学生思考石油多久会被用完,进而引出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大量简短的课堂学习小案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对于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经济新闻可结合知识点撰写为课堂讨论案例,在讲解完一些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后再来学生进行讨论。综合性较强的章节或者几章内容学完之后适合设置小组团队讨论案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规定每个人发言时不允许被打断。例如在学期末让学生完成一个价值工程的大案例。为了完成大案例,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以此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笔者通过收集、改编撰写案例,逐步建立工程经济学案例库。将案例作为课堂的学习资源以及学生学习的驱动[7]。根据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案例库分为七大模块:工程经济学绪论模块、资金时间价值模块、工程经济评价要素模块、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模块、工程项目的融资方案模块、不确定性分析模块、价值工程模块。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善当前国际结算授课内容落后于实务操作的现状,给学生补充适应跨境电商需求的国际结算知识,为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课堂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将主导者的身份从教师转移到学生。PBL将课堂学习和课外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沉浸于问题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把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趣味,从而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对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结束后,分别对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对照组会阴完好人数为31人,会阴损伤者为31人,其中轻度损伤为20人,严重损伤为11人,完好率为50.00%;观察组会阴完好人数为52人,会阴损伤者为10人,其中轻度损伤为6人,严重损伤为4人,完好率为83.87%。(P<0.05)数据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四 结语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实践性的要求。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通过基于问题式的探究式学习以及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现实情境,弥补以往教学中实践性的缺失,对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洁.基于PBL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4):102-103+127.

[2] 谢琳琳,陈雅娇.基于BIM的工程经济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工程经济 ,2018,28(12):41-43.

[3] 潘芳煜,白跃伟,聂黎,等.“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8,35(04):328-332.

[4] 任晓宇,张大富.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54-155.

[5] 范佳凤. 项目学习与合作学习改革与实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6] 张明媛,李芊,袁永博.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4(01): 83-87.

[7] 宋志鹏. 基于项目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本文引用格式: 鲍依蓓,等.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2):72-73,8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2.02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规划课题“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2018JY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鲍依蓓,女,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谢恩普,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

标签:;  ;  ;  ;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