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暗示激励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_鲍杰

基于暗示激励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_鲍杰

通州区刘桥中学 江苏 南通 226363

【摘要】学生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机融合,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的暗示激励作用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暗示激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使学生感到被认可,自信心增强,进而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效果。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暗示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暗示激励作用;非智力因素培养;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会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这就是智力因素;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人的意向活动也会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这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目标、抱负、信念、性格、世界观等方面。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高级神经活动后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因而,暗示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非智力因素,最终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愉快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这不仅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而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会始终起着定向、参与、调节、强化等一系列相互作用,意味着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将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否有机地融合。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暗示激励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通过语言暗示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叶圣陶教诲我们: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说的是教师的口头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若用的巧妙,则效果颇佳。教师一句鼓励性的暗示语、期待语,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尽量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前进动力。因为教师的口头语言暗示中除了包含鼓励、肯定的感情因素以外,还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方法等启发性因素。不仅如此,教师的口头语言中更重要的还体现了在兼顾学生的心智水平基础上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思想。这样做既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利于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条件。而批评则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老师不太喜欢我”,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暗示,青少年非常需要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同,如果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那么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其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结果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显性的鼓励和表扬,也需要隐性的暗示和期待,教师可以尝试将鼓励的语言转化为包含暗示和期待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纠正。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书面语言进行暗示,鼓励学生正视困难,积极思维。如我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写道:“你进步真大”“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写道:“这次作业你让老师好欣赏!”“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比这次更好。”这里的书面语言本身就包含了对问题的升华,书面语言暗示的过程就是“移情”的过程,助推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积极思维心理体验状态中而避免了“阻抑效应”的产生,保证了课堂信息交流的畅通。由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合著的《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暗示的激励作用能让学生始终处在最佳的学习动机水平状态下,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学生受到语言暗示激励了,那么学生就更加亲近教师了,那么学生就愿意与教师沟通了,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就端正了,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容易进步了,那么高效课堂就能建构啦。

二、通过体态暗示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国外曾尝试不用教师教让学生自学物理的实验,结果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缺了最起码的与人学习情绪联络的情感。美国病理学家施耐德斯总结道:人类除了语言外,还有七十多万种以上信号来交流意识。这些语言外的信号就是暗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和教师情感联络的过程,除直接语言外,教师的任一动作、态度也能对学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学生又能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观察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人格形成一定的影响。心理学家马若琳列出了这样一条公式:信息传播的总体效果=7%的用词+38%的口头表达+55%的形体语言。就是说,教师除运用语言暗示外,还可运用神态、体态等行为暗示,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特殊信息传递渠道。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愠一嗔常能引起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更易相信所见到的而非听到的事实,教师用体态语言就能把自己的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育或顿悟教师的教育意图。当我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就努力通过行动做出表率,暗示学生纠正。例如,一次,课上有学生看课外书,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向他投以严肃的一瞥,然后提高授课的音量。这样做既避免了浪费上课时间,不用强制手段就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还时常用体姿暗示鼓励学生: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我常常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我常常叉开食指和中指作“V”形,称赞其高明;当学生没有回答对的时候,同样给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课堂也就自然呈现出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和谐氛围。

三、通过活动暗示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如能依托学生喜爱的活动平台,则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激活学生内在潜力,实现活动暗示的终极目的。当我们安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我们的精力全集中在电影上,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记忆某一个情节,然而,往往就在这种放松的精神状态中,对电影的情节却产生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心理学家毕希名教授指出了这种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却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情境,这种情境的设计与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直观教学不同,直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实在的观摩物,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而暗示法设计的情境,是让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组建了多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并坚持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增加了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验或实验的改进,学生学得开心,做得用心。例如“大力士:纸”“笔帽潜水员”“漂浮的针”等,还时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亲身体会科学究竟是什么?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情趣以及物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例如,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如普通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涉及杠杆、摩擦以及能量转化等力学、热学等很多物理知识。为此,学生们经过分析和讨论,决定把自行车的构造原理作为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在活动中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也就在无意之中学习和巩固了物理知识。

四、通过物化暗示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中的物化环境暗示,就是指通过一些实物来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美国环境心理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就认为:“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因为环境在以各种方式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做出反映,养成习惯,形成观念并指导我们的行动。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之中,许多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由此,环境暗示成为了个人与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则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协调的境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意识灌输—有意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教学系统之上的,而暗示教学法则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环境,在这样一种共振体系中,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甚至超常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是这样来打造实验室物化环境建设的,除了设置物理园地、物理实验角、微型实验箱外,还特别重视学生自制挂图。我们知道,挂图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大部分是学校购置的,但我喜欢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学生在迈入物理门槛之前,我就布置学生绘制仪器装置平面图,学生完成以后,组织评比,并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用来布置实验室,同时按照教学进度不定期地进行更换,使之与温馨整洁的地面、有序摆放的仪器、内容丰富的学物理手抄报、积极奋进的物理家画像交相辉映。如此,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暗示作用的物理学习心理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浓浓氛围。

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用A表示学习的成功,x代表智力因素,y 代表非智力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 = P(x、y),即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函数,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给学生营造一片暗示激励作用的土壤,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景浩.积极心理暗示效应应用个案.教育科学研究.2003.4

[2]多湖辉.让内心充满活力:自我暗示技巧.中国友谊出版社.2012.8

[3]孟兆怀.非智力因素与创新人才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5

[4]赵启良.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1):194-194.

[5]王连德.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渗透策略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5).

[6]李耀文.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8).

[7]李佳玲.以情感激励支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探索[J].神州旬刊.2015(11).

论文作者:鲍杰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基于暗示激励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_鲍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