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发达国家情报研究理论的进展_文献分析法论文

20世纪发达国家情报研究理论的进展_文献分析法论文

论20世纪发达国家情报研究学理论的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情报论文,进展论文,学理论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350

情报研究学作为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以情报的内容和情报研究工作(简称为情报研究)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学科[1-2]。该学科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孕育至50年代正式诞生,经过曲折和艰辛的演化,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都产生了许多出色的情报研究理论家和实践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创造了众多实用的技术方法,开辟了广阔的业务领域。探索20世纪情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全面概括情报研究学科领域的成就,包括各个具体阶段的特点、技术进展、重要人物、重大活动、经典文献等等,以掌握其发展脉络并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客观认识、正确把握情报研究学科的脉搏,在新世纪里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和创新情报研究学理论,促进情报研究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 20世纪情报研究学发展演化的规律

1.1 20世纪情报研究学的发展规律

情报研究工作“是情报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研究课题,对情报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分析、浓缩和报道的活动过程”,“是情报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3]。其目标是:对浩如烟海、 高度离散无序的资料、数据和其他素材进行搜集、整理,经过分析,从中筛选、提炼出对于拟解决的问题有参考价值的情报;从客观事实点滴、不完整的数据和局部知识入手,运用科学方法,推演出能够认识该事物整体状况及发展规律的情报;根据已掌握的客观事实滞后于现状的情况,科学地预测有关其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情报;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情报的特定要求,提出解决拟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案与建议。情报研究学(理论)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研究‘情报研究’的结构、性质和基本规律并研究情报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一门科学”[4]。 情报研究实践是情报研究学获取素材的源泉和检验情报研究学理论成果的实践活动,情报研究学是对情报研究实践的规律性的总结和反映,它一经产生,又能够指导一定阶段的情报研究实践。随着情报研究实践活动的发展,情报研究学将以新的理论形态出现。总之,情报研究学和情报研究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在广度上拓展和深度上挖掘,是20世纪情报研究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20世纪的情报研究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遵循着一条基本的轨道向前迈进,呈现出一个总的特征。那就是:逐渐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由零散结论总结为较为系统的普遍性规律,由片面性观点扩展到较为全面的认识,由粗糙的素材罗列归纳成较为精确的概念、判断和定律,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由一般性的本质深入到更深刻的本质。

1.2 20世纪情报研究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20世纪中外情报研究学发展阶段主要是根据情报研究学本身的状况,即其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及发展速度来划分的。大致可以概括为:对于情报研究学本身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的认识深度;情报研究实践活动的领域和成果;情报研究学理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等。然而,情报研究实践毕竟是情报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受制于情报工作的一般规律,因此,情报研究学发展阶段的划分需要考虑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变过程。文献[5]就认为,“1945-1948 年情报科学就开始形成”,“宣告这一新时代的是1945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万尼瓦尔·布什的创新论文‘诚若所思’”,“到1978年,它已是一门成熟和复杂的学科了”。同时,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等作为社会大环境和情报研究实践活动的范围,其发展水平和状况,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综合上述各种因素,笔者认为,20世纪中外情报研究学的发展可以粗略划分为3个阶段:

● 情报研究学的孕育阶段;

● 情报研究学的确立与初级发展阶段;

● 情报研究学逐渐走向成熟阶段。

对于上述这种划分,需要作如下说明:

“情报研究”和“情报研究学”两个名词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和80、90年代在我国使用过,同时,在不同的领域或文献中使用过的情报分析研究、情报调研、情报分析与预测、竞争情报(研究)、信息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等术语,其本质与“情报研究”是一致的。国家有关文件和绝大多数专家的论著也都采用“情报研究”这一术语[6]。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报研究活动相当活跃[7],然而也不能简单地以名词来识别与判断,否则可能产生误解和遗漏,如information research常指有关信息工作规律和检索系统的研究,information analysis也指为了文献标引和查寻而进行的主题分析。前苏联科技情报系统的科学“情报分析与综合”中的文献综述和科技数据评价[8]; 日本情报调查机构所从事的专门领域的信息收集、管理、分析、评价和“情报调查”;美国等国家的情报分析中心从事的与任务有关的事实和数据的获取、筛选、评价和分析;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信息浓缩(information consolidation)”等都与我国开展的情报研究活动相类似。此外还有信息经纪[9]、 技术跟踪等为用户量身定制的经深度加工的情报产品等工作。

由于中西方从事情报研究实际工作的机构的性质和形态区别较大[10],因此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情报学著作从不提到情报研究或与之类似的问题”[11],从文献[12]和文献[13]的内容中似乎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以致有人认为情报研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产”[14]。笔者认为,中外情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是有联系的,尽管相互之间存在区别,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完全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

2 孕育阶段的情报研究学

2.1 孕育阶段情报研究学的一般情况

情报研究学的孕育阶段,是指人们尚未明确提出“情报研究”的概念和没有刻意进行情报研究学相关知识的整理工作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情报研究理论既不系统也不完整,实际工作水平也较低,基本上是作为情报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及实践的附属品或衍生物而存在着,因此,它们远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情报研究学,只是情报研究学的胚芽。孕育阶段是情报研究学正式诞生前必要的经验性知识的积累阶段,时间范围大约有50年,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代末期。

中外有关情报研究学的经验性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有关情报研究理论及类似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屈指可数。欧美发达国家和前苏联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战争的需要,他们的情报研究理论及实践活动开展得较为活跃,积累的经验也更为丰富。

2.2

孕育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和前苏联情报研究学理论的主要成就

2.2.1 文献计量方法及其理论的创立[15-16] 1911年,俄国化学家、院士瓦尔金依据当时化学史上最著名的著作所注的书目,通过计算某个国家学者著作的引文来确定其对化学发展的贡献,开用文献“数据说话”的先河。1917年,文献学家F·T·科尔和N·B·伊尔斯对出版物按国别和学科计量、分类,分析了1542-1860年间有关比较解剖学文献,弄清了这期间比较解剖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并掌握了此间有关文献在各国的分布情况。

1926年,美国人A·J ·洛特卡分别统计分析了美国《化学文摘》1907-1916年间6891位作者及其发文情况和阿尔巴赫编辑的《物理学史一览表》中1900年前的1325位学者及其论著,得出了发文数量与作者相对频率之间遵循一定数量关系的结论,即著名的洛特卡定律。

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布拉德福统计分析应用地球物理学和润滑学两领域的期刊论文后发现:若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个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可以在这些期刊中划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区,以及含有与核心区论文数量相同的几个后继区,各个区域所含的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n称为布拉德福系数,其值大于1)。

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文献数量的描述、统计和分析,来揭示、论述或预测由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有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现状和规律。由于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在情报研究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优势[17],因此,至今仍被有效地应用着,它推动了情报研究学理论的孕育和发展。

2.2.2 内容分析方法和理论的发展 H·D ·拉斯韦尔等人进行的军事、政治情报分析活动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而且大大推动了内容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建设,并使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形成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一套特殊的情报研究工作模式[18]。

2.2.3 革命导师列宁关于情报研究工作的思想[19]

列宁有关情报研究工作的主要思想是:对于包括述评在内的情报刊物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在1920年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综述”各国报纸上的文章,“并逐月地出版一些小册子”;1921年提议共产国际在德国建立情报机构,负责“搜集、整理、加工和传播有关国际帝国主义及工人运动的情报”以及“报纸主要材料的综述和摘要的选辑”,“编纂重要书籍和报纸文章的目录”,为有关图书和少量特别重要的报纸文章编写简短的“评语”;坚持要求广泛传播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情报;等等。列宁的上述思想是情报研究学说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总之,在这一阶段,极少数学者积极尝试通过描述和统计文献的数量、作者及其刊发杂志和文献的部分内容特征知识单元,来揭示、论述或预测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学科、专业或专题的现状和发展规律。由此而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方法是当今情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方法。列宁关于情报研究工作的地位、作用、意义和任务的论述是人类第一次关于情报研究学局部知识的概括。但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有关情报研究理论的探索只是少数智者的自发性行为,研究成果也是罗列性、描述性和局部性的,远未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3 初级发展阶段的情报研究学

3.1 初级发展阶段情报研究学的一般情况

在情报研究学的初级发展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情报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情报工作,应该把它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地将整理情报研究实践经验并使之条理化纳入研究范围,开始尝试着把零散的、缺乏关联的情报研究知识的各个侧面和各个层次的问题联系起来。在情报研究理论方面,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情报研究人才和教育,情报研究基本理论结构,情报研究机构的性质、职能和任务等问题逐一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层次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情报研究实践的作用、意义和各个具体环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就情报研究理论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较有意义的观点。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西方情报研究实践的发展路径迥然,欧美日等西方国家主要是由各类情报分析中心、数据中心、咨询服务公司等来做这类工作,涉及的领域较为宽广,重视研究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强调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但对于情报研究理论原理的探索明显乏力,在这方面鲜见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情报研究学初级发展阶段的时间范围大致是25年左右,具体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3.2

初级发展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和前苏联情报研究理学论的主要成就

3.2.1 文献计量学理论及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新进展

1950年,美国学者普赖斯在阿姆斯特丹的科学史大会上宣读了有关指数增长规律的论文,1963年出版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在洛特卡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科学家与科学文献数量、不同能力层次的科学家之间的定量关系,论述了科学文献和科研人员的指数增长定律和逻辑增长定律”,提出了著名的普赖斯定律,即“科学家总人数开平方,所得到的人数撰写了全部论文的50%”,1971年又提出了“一个衡量各个知识领域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普赖斯指数,即“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20]。

3.2.2 内容分析方法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组织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道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到1955年,有关此方法的内容与步骤,如分析的单位、定性与定量的比较、频度的测定与用法、相关性及强度的衡量和信息量的测度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并提出了初步的模式和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其军事、政治情报部门推广该方法, 例如曾在香港派驻近300名专家收集我国的各种报刊,进行内容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内容分析方法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产生了实质性影响。6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首次用计算机进行内容分析的应用研究,从此计算机化的内容分析成为一个活跃的分支。在科技和经济情报研究领域中,内容分析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67年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出版的《关于情报分析的理论和实际研究》一书,就把内容分析作为一种重要方法列入其间。197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探索在国际政治情报分析中运用计算机与定量方法,开展诸如通过分析文献中特定词汇的出现频率来推测其作者的倾向性等研究工作。

3.2.3 发明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专家调查方法[23-24]

最著名的专家调查法是德尔菲法。此法发明后,很快就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例如,1968年美国海军后勤系统司令部组织48名专家预测15年后的情报处理技术;1971年日本科学技术厅组织4000名专家预测2000年的科学技术;1973年美国情报处理协会组织57名专家预测国际数据通信发展趋势。在推广使用德尔菲法的同时,专家们还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作了某些修正,发展出了一些派生的方法,形成了一个方法群。

总之,深化了对某些情报研究理论的局部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对于此前创造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日益深入,同时创造了以德尔菲法为代表的一系列专家调查法。

4 逐渐趋于成熟阶段的情报研究学

4.1 趋于成熟阶段的情报研究学的一般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主要是微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利用,使情报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许多急需研究的课题接踵而至。情报研究工作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大众所认识。经过70多年的发展,情报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素材,情报研究理论探索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于是,情报研究学理论开始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学科体系框架,情报研究学逐渐趋于成熟。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介入情报研究理论的探索活动。该组织委托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情报研究院的P ·艾瑟顿教授编写了一本《情报系统和服务机构手册》。书中提出,情报分析中心应由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承担的任务是:搜集与某一明确专门主题范围有关的所有情报;分析并评价这些情报;将情报浓缩、贮存在资料档、数据库和述评中,用于解答用户咨询等。

情报研究学逐渐趋于成熟阶段的时间范围大致是25年,具体时段是1977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是情报研究学真正飞速发展的时期,诞生了世界性的专业情报研究学术组织,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情报研究学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科研成果的质量稳步提高,所有这一切,都是前两个阶段所无法比拟的。

4.2 趋于成熟阶段欧美发达国家情报研究学理论的主要成就

4.2.1 内容分析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日趋活跃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运用这一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报刊文献的内容,从1974年起编辑发行《趋势报告》季刊,后来又编发《趋势快报》半月刊,并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出版了被誉为“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论著”《大趋势》,也使内容分析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如通用汽车公司不仅是《趋势报告》的长期订户,而且自己设立社会研究部,主要应用内容分析方法来了解社会时尚习俗的变化和对本企业的反映,“监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客观的情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25]。再如1986年,日本应庆义塾大学教授上田修一等在一专门论述如何利用科技文献来掌握研究开发动向的论文中,介绍了内容分析、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并将内容分析列为首位[26]。日本人认为,情报研究“不仅要分析研究各种文献的外部特征,而且要分析研究各种文献内涵的技术内容,即研究有关技术的分布、展开、推移、发展动向、水平和交叉渗透状态等”,“无论在技术研究、开发中,还是在计划、经营和技术转移中,都十分需要战略情报,也就是以数据库中的文献情报为基础所编写的综述、评论、技术动向调查等”。“由情报中心和情报专家将查找到的情报进行深度加工,提供给用户,要比用户自己去做,时间快、价值高、准确可靠”[27]。

4.2.2 《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的出版 1976年, 前苏联情报学界的权威米哈依洛夫等出版了从宏观水平研究情报学问题的著作——《科学交流与情报学》。这部著作除了专门有一章讨论“情报分析与综合的特点及主要形式”、“科学综述的编写”以及“情报分析中心”的类型、职能和任务等问题外[28],也探讨了类似我国的消息、快报等形式的所谓“信号情报”[29],包括情报研究报告的编辑系统和情报咨询服务系统在内的“整体化情报系统”的建设[30]、“自动化科技情报中心网络”[31]的发展等问题;并认为科技情报机构的任务是“从事科技情报的分析-综合加工;开展情报服务”[32];此外,还辑录了列宁有关情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思想。

4.2.3 情报研究学术团体的成立 从1984年起到1988年初, 日本情报界最主要的学术团体“日本情报科学技术协会(INFOSTA )”成立了一个“情报分析部会”,其成员以企业计划和情报部门为主,专门组织开展情报研究工作的学术交流。其目标为:“1.提高情报分析方法的水平;2.有效地利用分析结果;3.对企业运行作出贡献;4.对情报数据库的制作方提出要求。”初期的活动全部是介绍统计方法,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先讲解方法的原理,后介绍实例。1986年之后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一般是以企业或机构为中心进行情报分析的实例交流,介绍的方法除一些统计分析法外,大多数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情报分析方法。可惜的是因成员及其关心的项目“均不相同”、“所属单位所进行的独立调查内容有不便公开交流”和没有迹象表明实现了其提出的第3、第4条目标等,而中止了活动[33]。

4.2.4

重新确定综述特别是分析性综述(类似于我国的述评)的功能 前苏联专家认为:“优秀而具有推荐性质的综述,是正确领导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重要条件”,综述有“压缩”原始文献、“分析和评价科学资料”、“推荐实用的科学成果”、“报导新的科学动向”和“汇总资讯的事项”5项功能。“只有积极工作于自己学科领域, 实际参与创制一次情报的环境,并在那里经常修改解释情报处理方法的科学家和专家”,才能“撰写分析性综述”,情报研究机构的作用是,“系统地保障综述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定期编制综述目录;根据权威学者、科研单位和科学学会的推荐,挑选作者和评论家”[34]。

4.2.5 认识专利情报研究工作的意义

日本十分重视专利情报研究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很早就认识到了开展专利情报研究工作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因此而获益匪浅。日本学者认为:单项的专利情报,只不过是有关新技术的点滴情报,“然而每一个技术领域中不同的申请人(企业),在按实践顺序考察时,就可以理成一条技术脉流(线情报)。据此,便可掌握特定的技术开发动向。进一步将一种技术扩大到与其相关的技术领域,从一个企业扩展到整个行业,便可形成多线的技术脉流(面情报)”[35]。

4.2.6 竞争情报研究理论建设成绩斐然 1986年,美国的SCIP 成立不久,即致力于将竞争情报研究活动向全球拓展,并很快在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同名组织,极大地推动了一场有相当规模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竞争情报研究活动。目前,已发展为拥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000余人的学术性联盟。SCIP积极从事竞争情报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主要活动是组织会议、出版专著和刊物,如每年一届的国际学术年会至1999年已开了14届,编辑出版《竞争情报杂志》、《竞争情报评论》、《SCIP新闻》等刊物和一些相关主题的图书、论文集等[36]。

重视竞争情报研究知识的推广工作,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12门专业选修课程中,就包含一门“竞争战略”课程。 著名市场营销及竞争分析专家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质》、《国家竞争优势》“三部曲”,被公认为是MBA学生的必读书目[37]。

标签:;  ;  ;  ;  

20世纪发达国家情报研究理论的进展_文献分析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