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论文_李梦媛,尹一博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论文_李梦媛,尹一博

设计者: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 李梦媛

点 评: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 尹一博

课标要求与分析:

“记叙文中的描写与抒情”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观察、发现;学习水平是模仿、独立操作水平;学习内容是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前提条件是多角度。

“能抓住事物特征”体现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抓住;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水平;学习内容是事物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感受、认识、表达;学习水平为了解、经历、模仿水平;学习内容是有创意;前提条件是自己的。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表达、感受、体验、思考;学习水平为经历、反应在、模仿、应用水平;感情真挚、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是前提条件。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注重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在以往的单元习作练习中,教师往往注重大作文的写作和修改,而忽略片段练习的重要性,结合课文可以看到,本单元课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更能够让读者感悟语言的魅力、文章的情怀。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而抒情则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即是写作的基础,又是文章的动人之处。本节课着重训练片段描写,在短短一幕中,高强度的训练描写和抒情,为完成完整作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处在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他们个性张扬,富有创造力,自我表现力强;他们视野开阔,信息及时,时代感强。

劣势:由于部分学生在以往的作文写作中长期“说假话”、“造假情”,在教师长篇大论的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即“无情可表”,亦“无言以对”。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结合课标要求及本单元写作要求,即在记叙描写时自然贴切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因而确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情点,在片段练习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完成教材写作训练《感人的一幕》。

课标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结合八年级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达欲望,确定教学难点:从视频中选取动人片段,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和真挚的抒情来表现主题,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教师习作的修改和赏析,学生了解记叙文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观看视频等形式,学生学习运用描写、抒情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深中肯綮。(预设时间2分钟)

(一)播放影片《九香》片断,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同时思考:影片中哪个画面更让你感动,为什么?

【点评:一分钟的视频简短且动人,母亲舔碗是让孩子吃饱,孩子把饼硬塞进妈妈的嘴里是心疼妈妈,这样的一舔、一塞无疑就是细节的描写、真情的抒发。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巧妙的切入教学中心,捕捉动人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描写,让情节传递真情。】

二、群医会诊。(预设时间4分钟)

(一)课件出示教师习作——《感人的一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你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你能给老师的文章提点建议吗?(预设学生回答)

1、语言直白,可以加入修辞

2、人物描写干涩,应加入人物描写

3、语句单调,用词应准确生动

4、情感单薄,并不动人

【点评:老师写文章,请学生点评,角色的转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拙,更突显了学生的巧。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探索如何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引出教学重点。】

三、对症下药。(预设时间12分钟)

(一)教师配乐朗读修改后文章。(配乐《哥哥》朗读)

“山雨欲来风满楼”。刚跟哥哥说起今年的夏天好像格外的冷。果然,暴雨说来就来了!狂风卷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仿佛在用尽力气宣泄着所有让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我麻木的站在门口,恨不得大雨能将这场噩梦浇醒。

......

(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是否做到了同学们之前所提的要求。请你根据每一条要求,在文中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老师的文章还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请找相关语句试做分析。

1、环境描写:暴雨说来就来了!狂风卷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仿佛在用尽力气宣泄着所有让人无可奈何的绝望!——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我”伤感的心情。

2、语言描写:“傻丫头,什么时候能记着雨天出门带伞?”是哥哥熟悉、沙哑的声音。——通过语言可以看到哥哥对“我”的了解和宠爱。

3、动作描写:看到他穿着略显肥大的衣服,手拄着墙,弓着身子朝我慢慢挪动。——“拄着”、“弓着”、“挪动”几个动词将哥哥的病态和虚弱展现在眼前,让人心疼,也让人感动于哥哥对妹妹的疼爱。

4、神态描写:然而眼神却在和我目光交汇的刹那变得温暖又宠溺,嘴角泛起令我安心的笑意。——目光的交汇和嘴角的笑意,都在诉说哥哥的爱。

5、外貌描写:他穿着略显肥大的衣服,苍白的脸上眼窝深陷,眼睛突出的吓人。——通过外貌描写,可见哥哥的病情。

6、引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暗示将有重大变化来临。

7、抒情语言:如果记忆有界限,我乞求老天,让我永不忘他的伞,他的容颜,他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每一点印记,让我永远活在他的伞下,让他永远留在我的心间。——小排比催动情感的抒发,渐渐浓烈的情感在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真挚动人。

8、其他赏析:侧面描写如“宽敞的医院走廊在这时居然显得有些夸张的空荡。”;词语的精准运用“狠命”、“抽”、“宣泄”等;写作手法设置悬念;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点评:配乐朗读,不仅为课堂效果增色,同时将学生快速带入文章情境当中。教师动情的讲述,学生专心的聆听,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动人情节的感触。本环节中,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重点的描写和抒情语句进行赏析,对文章的语言的品读精准深入,妙语连珠。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文章处处开花,给大部分学生以发言表述的机会。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明确描写技巧和抒情方式,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在学习描写和抒情方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其他写作技巧的巩固。】

四、躬行乐道。(预设时间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次观看的《九香》,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运用以上写作方法,完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点评:视频的高效利用,并不只为导入而导入,没有拖沓浪费,在学生对事物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而有效,使得课堂流畅自然,突破教学难点。】

五、瑕瑜互见。(预设时间10分钟)

请同学朗读习作,全班点评优点、缺点,给予修改意见。

【点评:当堂练、堂堂清,当场点评,及时修改。通过小片段的练写,师生共同给予修改意见,达到掌握写作手法的目的,突破教学难点。】

六、描写情节、传递真情。(预设时间2分钟)

教师再次总结描写情节、传递真情,以“情”写“情”的方法并布置习作二《一件幸福的事》为作业。

总体点评:

语文课的语文味,作文课的真性情,这不仅是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达到的目标,更是新课改下有时效性、有生成性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节课教师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待教学敬业、精业的精神,使得教学的开展流畅自然,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厚积薄发,授课精彩。从设课角度和环节设置可以看到,教师在备课时对课标的研读和重难点的把握非常到位,无论是素材的积累还是多元的教学方式,学生都能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是一种享受。视频的高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有效分享,再加以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得这节作文课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想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一定会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藏巧露拙,教师下水。古语云:露巧不如藏拙。而本课的亮点之一恰恰在于教师“笨拙”的展现。课堂上老师写的太过俗气的文章,用的毫无文采可言的词语,这样的“拙”,在全班学生的“指导”下,有了质的飞跃。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三)补苴调胹,激活课堂。通过学生当堂习作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抓住动人情节进行细致的描写,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同时学生真正做到了用一双眼睛去看、用一颗真心诉说。在点评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真诚倾听,注重对学生作品的多元评价,在尊重学生“真本性”的前提下再次帮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论文作者:李梦媛,尹一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论文_李梦媛,尹一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