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

汪 禹 曹 克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 意识形态教育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方法论上也存在本质不同。成人高等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由于其对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的深远影响,要求教育者们充分重视,但教育开展不能僵化地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过程,不加以区别地面向对象。突破原有的教学载体,进行有效的路径创新,尤其是在内容导向上由传统课程到潜在课程的方向转变,通过新的教学工具,把握传播规律,开展持续的意识形态教育,才是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影响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潜在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实践,关注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并在青年时期,加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把控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路径截然不同,应围绕成人高等教育这一中心,抓住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要点。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方针,探究研究出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一、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关注由于经济结构、社会需求、创新技术驱动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性转变。实践者与学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必然性转型达成共识,但对其转型的重心和方向并未有一致的意见。在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中,“新时期”“知识型社会”“教育创新发展”等成为高频词。这也标志着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为满足分层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成人高等教育需求,构建“客户驱动、学校主导、服务外包”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及其运行机制[2]。普遍认为这场成人高等教育的变革是由“成人高等教育”处于经济结构中地位决定的,是由学习的方式引起的,即由信息技术推动的教育创新导致的,由众多主体、行业共同参与建设的。

在成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强调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应到哪种程度,还是说,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工具性学科的教育。我们发现,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研究较多集中于学习需求与学习方式层面上,即学校的平台设计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无论成人教育的发展如何,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起点总是与其所在的时代相关的,关注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对接、理性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对接[3]。只要我们关注的是对人的教育,就不能背离这三个对接。这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契合,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对特定社会形态的反映。关注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在根本上是要科学有效地做到教育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化。

透视高校意识教育工作,在成人高等教育层面,一些问题尤为显著。教育技术使得知识学习提供了极大自主性和便捷性。这种便捷性的主要特点是给予学生对学习精力的分配和关注领域自主权利,这是教育技术的进步,但如何处理学生对教育的主导性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强制性的共生。仅仅是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设置中,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开展一定课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所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远不及在主流校园文化、受引导的网络环境、内容丰富、课时更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下成长的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路径创新,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培养体系的过程,这必须将正确认知实际情况作为起点。

二、区别于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的特性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起到推动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招生规模仍然保持相当的量级,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4—2016年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约为265.6万、236.7万和211.2万[4],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始终保持200万以上的招生数,学生基数对作用实效起到放大作用。高校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任务[5],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定位、角色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和更新,在任何调整阶段,都必须依赖完善的体制来提高如此基数的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建议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小数与分数联系的同时,让学生借助多元情境,经历直接描述小数产生的过程,即“将()平均分成10份、100份……表示这样()份的数就是零点几或零点零几……”在语言描述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整体“1”和分数的整体“1”同等重要,从而形成自动化的意识,即解释小数意义时先思考该小数的整体“1”是什么。联系到数线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第一步应先思考“把()进行平均分”。

为了检验假设1,在欧拉跨期投资方程的基础上,添加虚拟变量CDY,若CDY为0,表示样本公司未进行碳信息披露;若CDY为1,则表示样本公司进行了碳信息披露。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Eval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level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fuzzy matter-element

1.防火。实验室机房供电应该计算好设备最大用电功率并留有冗余。供电线路要有专门供电线路,经低压配电柜、稳压电源后接入实验室,空开电源功率适中。同时禁止实验室使用明火和吸烟。制定实验室安全检修制度,定期开展安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计算机实验室上课人员密集,实验室要单独设有安全消防门和通道。

最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对劳动生产与经济建设参与程度更直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以在职生为主,他们首先是生产的参与者,意识形态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劳动观。目前,很多高校和地方与企业工会、商会等社会社团体开展合作,鼓励有意愿的青年工人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习。他们在高校所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将有效及长远地带入到所处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成人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特性决定开展和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意义。

相对于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由于学历作用对工资的影响显著降低[6],教育带来的收益并不直接以工作机会体现,但他们所接受意识形态教育会以“交往”的形式显著体现在家庭、社会关系中,对家庭成员,尤其是较为亲密的人群带来影响,这凸显意识形态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作用中“教育影响”特性的实践意义。

线上课程和面授环节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载体,使得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有较多局限性。由于现实基础的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授课教师通常是该课程的兼教教师或外聘教师,极少有专任教师。普通高等教育教师对成人高等教育可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没有班级载体的学生群体缺乏具体了解,造成教学内容的僵化:线上教学内容的制作不成系统或缺少编排,内容体现的意识形态碎片化或者混乱、各自为政,为了线上课程达到跨专业通用或者多年使用,线上课程内容刻意避开一些意识形态内容;线下面授环节以兼职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复杂情况难以定位,在面授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应程度不高。

媒体平台的内容输出和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拓宽了意识形态输出的时间维度。这种类似在驾驶过程中听广播的教育过程有效地弥补了成人高等教育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意识形态教育也可以运用互联网的“O2O”的逻辑,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壁垒,达到更广泛教学传播的目的。

《人民日报》在宣传中国慕课的时候提出命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像盐,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如果把盐当主菜,就不能怪学生“不爱吃”。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7],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策上。

三、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路径僵化

1.对象未区分导致的方式僵化

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对象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对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主要是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对社会热点、当代思潮的反映具有年龄特点和人群效应。在校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文化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互相交叉、互相影响。校园文化的认同机制是一个长效、延续的过程,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伴随着这个过程开展的。

在此过程中,通常遵循意识形态渗透教育作为一般方式,即将主流意识形态预设转化为学生的常识性假设,但在针对成教学生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工具”——课程和文化并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起到一般性的作用。这并不是因为校园的文化主角不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而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先天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学生那样,沉浸式地融入高校文化环境中,他们必然缺少教科书和文化融合再造的引导与过程。我们将校园生活的意识形态影响和课程的意识形态影响比喻成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大多数时间身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教学是否有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生的文化环境进行预设与区分,为“客观独腿”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前进方式,并围绕这种方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2.载体局限性导致的内容僵化

以江苏省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现行的物价标准是成人高等教育学费在2 500元左右,学费收费标准约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从高校仍然保有成人高等教育层次的投入与产出考虑,成人高等教育使用互联网形式或减少面授课时成为大多数院校的选择。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为开展成人教育工作服务,围绕实用性、应用性、教学性的内容居多,忽视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部分。

3.目的功利性导致的效果僵化

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在学习期间鲜有形成较为严重的问题或事故,在现行的院校教学管理方案中,也没有有效的体系考核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开展有成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向容易为功利性地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所扭曲。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主体责任。继续教育实施单位的党政负责人要全面负责本单位继续教育办学活动中的意识形态工作。要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继续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教师选聘、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实践实训、学员管理、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继续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严把政治方向,确保责任落实。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

四、路径创新:对策与探索

还有的是“微满足”。有人说,他们单位的微信群,已经变成了“拍马群”“献媚群”“讨好群”。只要单位领导一露面,群里立即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这个说“领导高明”,那个说“领导辛苦”。争相“献花”“敬茶”“竖大拇指”,唯恐领导看不到自己。

1.由传统课程到潜在课程的转变

我们认为,围绕教科书中的理论内容理论知识所开展的内容,以及为了阐释某特定内容表述的案例、过程等属于传统课程。意识形态教育有别于其他课程教育,在理论知识学习比重选择问题上遵循着另外一套逻辑。对于教学开展过程来说,传统的“内容—讲授”过程是常规形式,主要针对理论知识学习。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对理论知识需求度更低,在教学计划设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大幅缩减理论体系的讲解比重,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对复杂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由必须学习内容转为选择学习内容。需要作为重点的、普适性建设的领域在潜在课程——潜在课程不通过书本的形式固定,不通过讲授的过程传达,不通过计划的形式开展,但意识形态渗透过程中更有效果的载体。潜在课程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教育过程的时间,以最全面和深刻的方式暗含在教育过程里。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与全日制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相似但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虽然都集中于中青年年龄段,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多已经具有更多的社会交往、工作、婚育的经历。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为复杂,思想和意识层面反映的情况也相对于较为单纯的全日制在校生复杂得多。在中青年阶段,所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影响,全日制学生的意识交往主要反映为互相影响,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则反映为间接影响,即间接影响所处组织与团体、间接影响家庭及下一代。

将潜在课程作为对象和体系来建设,实际上不是一个“搭结构”的过程,更应该是“浇筑”的过程。针对前文已述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特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建构对差异性较大的教学对象高度统一话语体系。对一常识性问题的假设,或者对一个概念的总结,由于复杂的生源的特点导致的原始意识形态的限制,不同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性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注重必须使用同一的话语体系,增强“浇注内容”的溶解性,假设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施教队伍中,存在非主流的、差异性意识形态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辩证意识强、学习内容少,主流意识形态及话语体系的强化性因为反向的影响将会特别明显,极易延续在社会领域中的辩证逻辑,更难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常识性意识形态。二是应由教师主动选择更具意识形态渗透效能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观点表达是增强意识形态教育主导型、坚定性与积极性的路径。高校教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是一个极佳引领时机,在此过程中,让教育者在课程教育中发挥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主体性,这会使得潜在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更有渗透力。

2.由学习时间到生活时间的转变

应发挥多种主体优势拓展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广度与时间长度,将课堂根植于学习与生活中。在互联网时代,单一教师面对一群学生的交流并非十分难以实现的工作,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动态过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实现利己目标的同时,也需实现交往的目标,朋友式的影响以“社交圈”的形式体现,教师形成的意见主体非常容易进入教育对象的关注对象里。从拓展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来说,如果这种主体从受教育者的语境出发,以交流的形式持续地提供意识形态输出,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以“南航徐川”为代表的高校媒体平台,以“公众号”为途径引导学生意识形态就是具有实效的实践案例。这一方式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当然具有借鉴意义,必须将拓展意识形态的主体优势作为要素,意识形态教育依托不是任务式地关注网络平台,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朋友式交流与智慧引导。这也不是说要求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建立“自媒体”,而是引导学生适时关注适合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这些主体在学生的社交关系里以一个标签的形式存在,就可能发展成学生受意识形态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场所。在场所的拓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输出主体已经选择主动出击。

而意识形态教育通常发生在师生观点的交互过程中。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观点交互受多个因素制约:一是网络教学流程中单向度的通信使得成人高等教育非在校生没有机会体现自我的意识形态,而教条的内容教学使得教师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极为有限;二是意识形态教育通常不出现在教学重难点里,网络教学流程中目录的便捷性使得学生极易错过教材作者关键的观点表达,造成曲解甚至是误解;三是网络教学过程的效果务必建立在学生主动意愿的前提下,意识形态教育的强制性难以实现。

3.由热点导向到文化引领的转变

内容受青年欢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几句流行语,而是他们找到文化上的关联性获得不同身份人群的认同感。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只有满足了受众需求的文化利益,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才有可能不被淹没。热点跟风的文化创作只能在“关键词”出现的瞬间收获掌声,由传统文化、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结合生活实际的文化才是鼓舞人心的文化。这种有理想、有现实的文化结合流行的表现方式,可能成为引领青年意识的文化经典。

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学生容易主动接受的形式,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流行的媒介自身特点吸引着一定的用户群体,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群体特征选择覆盖面更广的媒介让效果事半功倍。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媒体平台出现了以抖音平台为代表的将“短视频”作为唯一媒介的内容社交平台。行业数据显示,短视频是当时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领域,Top50中共有七款短视频社交产品[9]。以意识形态宣传为任务的主流媒体在该平台用户和关注度指数级增长的第一时间入驻。如共青团中央“青微工作室”,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结合流行社交媒体特有的形式,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红色抖音现象”反映的传播逻辑是,这一平台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视频剪辑方法和表现形式,但内容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内容的原创性。社交媒体的流行逻辑是潜在课程开展与开发值得尊重的逻辑,在抖音,共青团中央正是满足了受众的文化利益、文化需求,才得到如此传播广度和受欢迎程度,在保有内容原创性的前提下,完成多个样板课题。

2.3.2 二肽的形成 甲硫氨酸通过与组氨酸形成肽键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图1)。核糖体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图2)。学生通过图1、图2显示的2个步骤操作,直观感性认知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对教材(必修1)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mRNA上密码子的简并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进一步追求拓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亦可让学生党团组织作为内容创作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准备、教育者积极适时引导,利用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坚持用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基调矫正群众心态。发扬主流意识形态拔高的、向上的品格,发挥其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引领风尚的作用。这也就要求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传统,不仅保持怀疑的学术的态度,还具备辨别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

4.探索意识形态塑造教育的长效机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必须把意识形态教育放在一个全新的时空界面和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去[10]。成人高等教育过程虽然是阶段性的,但是,学生读懂、接纳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路口。在社会文化多元、各种“思潮”交织、“主义”混杂的意识环境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效的塑造过程。高等教育者只有坚信占据着人类文明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旗帜引领、塑造机制作用下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学习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体系;在主流媒体平台深入报道宣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节目;在世界范围阐释价值共识,在探索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系列过程中,作为一个经过成人高等教育过程的社会人,必然会不断加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断深入理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将主流意识形态愈加深入地贯彻于社会生活中。

成人高等教育要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原则,就是既要体现时代变迁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满足成人学生适应时代前进自我发展的要求,也要体现立德树人、文化树人,在社会整体塑造机制中不断成长,具有完善人格与坚定信念、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要科学定位意识形态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途径、方法、维度,通过一系列转变,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根据前文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JavaEE的基础上,对教学教源库的资源存储能力进行优化设计,满足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研发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seafile作为云端网盘存储的系统软件。此种软件具有较为明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特征,可以为用户提供目前网络环境中主流云端资源存储软件的所有功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群体就可以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实现资源的上传、在线浏览和下载等目的[2]。

更好的意识形态教育开始于成人高等教育,但并不以教学计划的完成为终点。虽然成人高等教育对大部分受教育者来说,是系统课程教育“末班车”,但是,大多数人形成学习方式、观察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起点。在新时代,教育的开展绝不能故步自封,我们要以应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群体思想认同、思想状态为切入点,以影响学生终身意识为目标,通过勤劳的探索、丰富的实践、有效的路径,持续地开展具有延续性和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3-08-21(1).

[2]王艳梅,徐明祥.基于长尾理论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92.

[3]李 辉,任美慧.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起点[J].学术论坛,2015(6):167-171.

[4]国家统计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EB/OL].[2018-05-01].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成人高等教育.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12.

[6]许玲丽,冯帅章,陈小龙.成人高等教育的工资效应[J].经济研究,2008(12):100-110.

[7]张 烁.中国慕课 跑在前列[N].人民日报,2018-04-17(1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9]猎豹大数据.一季度 Top500App榜单[EB/OL].[2018-05-09].http://www.199it.com/archives/711960.html2018.

[10]裴红娟,翟 宇.从意识形态的构成探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4(36):202-203.

The Path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Wang Yu Cao Ke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 is also an essential difference in methodology betwee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and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requires educators to pay full attention to it due to it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socialist laborers and builders in the proces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However,the process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can not be applied without distinguishing objects of education.It is a reasonable path to effectively influence the ideology of those who accept adult higher education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original teaching carrier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ath innovation,especially by the direction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courses to potential courses in content orientation,and to grasp the propagation law and develop the continuous ideological education by some new teaching tools.

Key words: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y; Potential curriculu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156(2019)05-021-06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18SJA0260)中期成果】

【汪 禹:南京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曹 克:南京财经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标签:;  ;  ;  ;  

成人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