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王俐俊论文_王俐俊,

【摘要】目的: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对20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外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结果: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血液传播、机械损伤、药物影响、心理社会压力以及化学物理因素。结论:明确外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外科护士身心健康。

【关键词】外科护士;危险因素;安全防护

外科患者通常病情变化较快,且病情危急,护理人员与患者是早期接触最为密切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就会遇到很多危险因素,这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伤害,基于此,应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并做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1]。本研究选取20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外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本院招收的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以及泌尿外科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平均(32.21±1.38)岁。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内容以及专家意见,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为外科护士对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认知。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中,20名外科护士对机械损伤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认知率最高,其余次之。见表1。

表1 20名外科护士对工作中危险因素的认知率n(%)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

(1)经血液传播疾病。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上述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以及体液传播。外科患者通常病情危机,且变化快,需要护理人员全速抢救配合,并且患者存在较多开放创口,护理人员是最早与患者血液以及体液发生接触的人员,同时也是接触频率最高的人,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极易忽视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因此,导致感染的机率较高。

(2)机械损伤。锐器伤:例如刀子、剪子以及玻璃安培割伤手指,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这就导致护士出现血液传播疾病的机率增加。针刺伤:由于护士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注射以及输液均为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因而在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属于最常见的事故。

(3)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医院属于细菌以及病毒污染较重的地方,因此,必须要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外科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碘伏、含氯消毒剂、乙醇等,常用物理消毒方式为紫外线灯照射。上述物理化学方式均会对护理人员的呼吸道以及皮肤黏膜造成损害。

(4)药物影响。主要包括化疗药物以及抗生素。化疗药物的毒性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对接触药物的护理人员造成影响;外科属于抗生素应用率较高的科室,菌群具有高耐药性,护士长期与药物共存,产生耐药性,导致其出现呼吸道感染或是其他感染时,采用普通抗生素无法达到控制疾病的效果。

(5)心理社会压力。外科工作环境特殊且具有高风险,护士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日常巡查过程中,护士工作忙绿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实际需求,导致护患纠纷高发,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加重[2-3]。

3.2 安全防护

(1)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培训外科护士,加强护士自身防护的意识;勤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在与患者接触前后都应洗手,并用消毒液泡手;如果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应戴手套操作,操作过程中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若护士存在皮肤破损现象,则应佩戴手套实施操作。

(2)机械损伤防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尽可能的避免锐器伤以及针刺伤。如果不小心被刀、剪、玻璃安培刺伤,但并未与患者接触时,应加强自身在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避免血液性疾病感染。若被使用过的锐器刺伤,应立即将创口旁端由近心处向离心处挤压,将损伤位置处的血液挤出,随后利用流动清水以及肥皂液反复冲洗,涂抹浓度为75%的乙醇或是浓度为0.5%的碘伏,如有必要应注射相应的疫苗。

(3)化学以及物理因素的防护。护士需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制度,在与化学消毒剂产生接触时,应佩戴手套以及口罩,如有条件护士可佩戴护眼镜,避免对护士皮肤、呼吸系统以及眼部造成伤害。在进行空气消毒时应打开门窗,避免是空气污染有所增加,消毒后护士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因打开门窗通风。

(4)药物影响防护。在配置化疗药物过程中应代号口罩、手套,减少药物吸收;执行化疗操作使,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化疗药物沾染黏膜以及皮肤;配置药品过程中应在操作台面覆盖一次性防护垫,将溅出的药物吸附,避免蒸发,导致出现空气污染。

(5)心理社会压力防护。强化护士的职业教育,加强护士自身修养,使护士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加强护士的业务知识学习能力,不断强化专科护理技能,使护士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强化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4-5]。

综上所述,外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血液传播疾病、机械损伤、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药物影响、心理社会压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护士工作中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纪媛媛,王军,徐跃峤,等.神经外科ICU患者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2):138-142.

[2]孙超,胡慧秀,孙可,等.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0):1217-1222.

[3]杨慧娟,王海彦,张少琼,等.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6):944-947.

[4]李芳,张丽娟,原丽.护士职业价值观与重度烧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相关性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763-1766.

[5]夏春红.新形势下外科护理学教学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8,000(036):232-233.

论文作者:王俐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王俐俊论文_王俐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