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的发生及危险因素论文_冯少宇

冯少宇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 北京顺义 101300

【摘 要】目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发生及危险因素探究。方法:本院儿科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据有无肺外表现分组,观察组间差异评定疾病危险因素。结果:有、无肺外表现组间相比,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与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显著相关。结论: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危险因素

前言:

儿童肺炎病原菌多为肺炎支原体[1]。支原体感染后可累及肺外脏器,病情迁延。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多为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明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危险因素可减少肺外表现,降低治疗难度。故文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及危险因素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儿科2017.1~2018.1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表现者45例,另选同时期就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无肺外表现者45例调研如下。有肺外表现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11(7.3±4.9)岁,疾病类型:血液系统肺外表现15例、神经系统肺外表现16例、循环系统肺外表现7例、皮肤肺外表现7例;无肺外表现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13(9.1±4.3)岁,疾病类型:血液系统肺外表现17例、泌尿系统肺外表现10例、消化系统肺外表现11例、皮肤肺外表现7例。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签订告知书。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反复呼吸感染;合并心肝肾慢性疾病史;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指导填写临床资料调查表,含性别、年龄、病程、肺部及肺外表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初始时间。辅助影像学胸部X线片、实验室血常规、尿粪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检查。X线片显示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改变。血清指标检查见WBC>10*109/L、CRP>6mg/L。本次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以MP-IgM抗体确诊。取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用特异性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结合金标免疫渗滤试验原理以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的MP-IgM抗体,阳性为支原体感染。常规抗病毒、抗生素、镇咳祛痰药物输注。依不同肺外表现对症支持。

1.3评价指标

对比获取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有无肺外表现组异同[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软件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的相关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以α=0.05为检验显著标准。

2结果

>10岁、体温>38℃、胸腔积液和胸腹膜炎有、无肺外表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无肺外表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Pearson分析可知,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呈明显相关性,P=0.023,OR=2.77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后经血运达到肺外气管及免疫机制引起各种肺外表现。肺外表现发病最高部位即神经系统(约20%左右),其次为循环系统。故本次取有无肺外表现患儿对比差异。本次实验对比得知肺实变影、发病>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一、病原学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抗原结构与人体心肺肝肾及平滑肌结构存在相似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可机体可生成相应组织阻碍抗体入侵。免疫复合物可引起交叉反应加剧肺外其他靶向器官病变。故本次与免疫机制无关的胸腔积液、胸腹膜炎、>10岁、体温>38℃等因素并非肺外表现危险因素。二、影像学分析: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有肺外表现组患者肺部存在大片实变影,与病变范围大小明显相关。病变范围越大炎性反应越剧烈,则肺外表现愈加明显。三、细胞学分析:因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反而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其他非抗菌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减少杯状细胞粘膜分泌量,诱导炎性细胞凋亡产生抗感染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早晚与后遗症相关。本次探究发现发病7d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肺外表现的危险因素。且本次检测以ELISA法检测血MP-IgM确诊。该法快速且特异性、灵敏度高,MP感染1周后可检出。但部分学者认为痰FQ-MP-DNA检测可提早检测疾病,亦可取血、痰联合检测法确诊,一经确诊及早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免耽误最佳时机加重合并症。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多与肺实变影、发病7d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关。可及时行预防干预或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避免肺外表现产生。

参考文献:

[1] 吉征喜,姚劲,孙祖银.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1):89-92.

[2] 李俊梅,郑成中,张曼,等.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血清IL-4、IL-6、IL-10、IFN-γ的变化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4):178-182.

论文作者:冯少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表现的发生及危险因素论文_冯少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