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论文_高焕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论文_高焕

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结构,以及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及护理管理4个方面的应用,旨在让更多的护士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该理论,同时为我国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这一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理论;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人文关怀、整体护理等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成为新时期的指导理念[1]。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基本思想,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护理关怀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跨文化护理”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分支,在我国范围内已经广泛应用。

1.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概念

著名护理学家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跨文化护理,又称多元文化护理[2]。“文化照顾”是其理论的主要思想,即针对每位患者自身的文化特点,采取符合相应文化习俗传统的护理措施。跨文化护理的核心部分是朝阳模式,又称“日出护理模式”(sunrisenursingmodel)[3]。认为护理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个相对的框架,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各异的护理[4]。“日出模式”理论包括4个层次:第1层是社会结构、世界观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教育、经济、政治与法律、文化社会准则与生活方式、亲缘与社会、宗教与哲学、技术等;第2层是提供服务的对象,如: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文化结构等;第3层包括民俗、专业及护理在内的各种健康系统;第4层则是文化照顾所采取的措施,其护理措施包括文化照顾保存,维持、文化照顾调适及文化照顾重建3种形式。与文化一致的护理照顾主要在第4层得到实施[5]。跨文化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病人提供多层次、多系统、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跨文化护理的实质就是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比较和分析,着重研究其传统照顾,健康与疾病、信仰与价值观。其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共性的、差异的护理。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加,其理念的传播及实践正在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2.我国跨文化护理研究现状

2.1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跨文化护理理论正式引入我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涉及ICU、产科、特需、老年、神经内科、急救以及临终关怀等多个科室[6]。它是一座跨越文化鸿沟,架于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需求复杂且呈动态变化,不但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求人文关怀。护士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每个国家文化都有着与他围文化共性与个性的一面,都拥有独特的非言语系统。在护理活动中。我们既要强调共性的一面,如微笑、优雅,又要掌握文化中个性化的一面,才能在跨文化的护理工作中,尊重患者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掌握其心理动态,提供优质的人文关怀和服务[5]。有研究结果证实,跨文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护患沟通,非常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7]。

丁海飞[8]在临床肿瘤护理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谭继平等[9]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生活方式、信仰、道德观、价值取向等不同,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有效地文化需要的护理服务。傅静等[10]在对跨文化护理理论对临终关怀实践的启示中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入到临终关怀照护中,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最好的生命质量。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影响沟通因素的评估,要充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护理要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护患关系紧张或护患纠纷[11]。跨文化护理理论强调医护人员在对病人实施干预措施时,必须符合服务对象自身的价值观、信念信仰以及生活实践方式[12]。面对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流,彭幼清等[13]利用问题管理模式在外籍患者跨文化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在跨文化护理理论指导下,蔡桂芳等[14]护理人员将多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护理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满足孕产妇的身心及精神文化需要。池迎春[15] 通过总结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语用迁移现象,发现导致彼此误解的真正原因,并帮护士找到建设性的交流渠道,从而避免语用迁移现象,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2.2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国际化格局的形成,如何培养适应护理多元化需求的优秀护理人才成为护理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跨文化护理教育是护理工作实践的需要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但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张晓莉等[16]认为,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专业评价等方面,并且由于过多关注基础医学教育,教育理念与现代国际护理的要求不相符合。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应对措施:周艳等[17]认为,将增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多元文化意识作为前提,将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素质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提供的多元文化资讯。在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到更多的文化差异;李胜兰等[18]通过对带教老师跨文化护理培训,组织带教老师将跨文化护理融入到情景教学与角色置换中,进而提高了实习护生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在护理英语专业教学中,深入开展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工作,构建跨文化护理教学环境,学生跨文化护理交际能力才会得以提升[19]。护理人员跨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来源于临床实践和自学,但更多地来源于院校中系统的跨文化教育。因此,跨文化护理课程的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跨文化护理在我国中高等护理教育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够深入。面对跨文化护理的挑战,护理教育者需要从多元文化观念出发,宏观上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标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重新进行探讨并对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评估及考核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20],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强、跨文化交流能力高、知识面广、符合时代需求的护士。

2.3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莱宁格对护理科研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人种学方法在护理科研方面的应用。人种学的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即在自然情景下采取多种资料的收集方法,以对护理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并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黄雪薇等[21]就采用以质性访谈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对居澳华裔及国内癌症及精神病病人和亲属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为其提供了改善其身心状况的对策。此外,一些学者还发展了跨文化护理相关的测评工具,如霍苗[22]在跨文化护理理论指导下自行研制了“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并运用自制的测评工具对我国临床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现实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还被用于指导临床护理研究。如彭幼清等[13]对特需护士的多元文化认知与其个性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寻找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为提高认知水平提供依据。还有一些研究者探索并发展了适应不同情况的多元文化护理的培训内容与方法,如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了解特需病人的需求;特需服务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护理培训内容与方法;外籍病人的多元文化需求;应用服务差距模型提供更符合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等[23]。

2.4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护理人员的国际化进程,护理的多元化发展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护理管理及最优化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从而最大化医院的综合效益成为了目前的热点问题[24]。跨文化护理理论提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临床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与病人想得到的服务不一致之间的矛盾,主要运用于临床护理服务领域。跨文化护理理论已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实践,在护理管理领域的指导意义也开始日益显现。

近年来,临床护理人员的国际化人才流动趋势向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医院服务的理念上看,如何运用多元文化知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的挑战[25]。我护理管理者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观念需要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要进一步改进,组织有效地跨文化培训和沟通,并结合其他的管理理论,形成一套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一套新的管理理念,寻找一张“文化地图”来帮助预测他人的行为和期望进行差异化管理,建立多元文化管理理念、护理安全管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护患纠纷防范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非常有效地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3.小结

尽管跨文化护理的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对跨文化护理这门新知识感兴趣并认识到它重要性的护士并不多。指导护理实践的研究报道较为局限,要将理论在护理管理活动中成功运用,并结合其他的管理理论,形成一套适合于护理这个专业特点的一套新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地研究。同时应唤起跨文化护理意识与兴趣,把对跨文化护理感兴趣的护士培养成研究文化现象和跨文化护理的专职护士、护理专家或护理科研者、教育者[26]。其次,文化现象千变万化,不易学习。在临床上,还要考虑到伦理道德的范畴。当护士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发现或理解大量未知的文化现象及纷繁复杂的状况时,会感觉遭受挫折,减弱她们对这个新兴领域探索和实践的热情。最后,在实施质量考核标准化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在我国,有关跨文化理论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几乎是空白。面对我国人群特殊的文化行为特点,如何更好地实施跨文化护理并将其本土化,是我国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应不断在实践中渗透多种文化,将护理文化向更深更广度拓展,注意患者的个性特征,达到因人施护,因“文”施护的护理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秋实,张振香.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2,1(26):195-197.

[2] Leininger M.Furture Directions in Transculture Nursing in the 21st Century [J].Int Nurs Rev,1997,44(1):19-23.

[3] Leininger M.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re with Ethnonursing Research Method [J].J Transcultural Nuts,1997,8(2):32-52.

[4] 史静华,李亚琴,葛晋京.音乐疗法中应注重跨文化护理[J].护理研究,2012,16(8):449.

[5] 吴慧瑢. 跨文化护理在中国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25):52-54.

[6] 张嫒嫒,姜安丽.我国跨文化护理的发展与思考[J]. 护理研究,2013,7(27):2037-2039.

[7] 宋磊雁.多元文化护理的价值和意义[J].护理管理杂志,20l4,10(6):415—416.

[8] 丁海飞.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54-56

[9] 谭继平,司敏.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民族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9(25):50.

[10] 傅静.跨文化护理理论对临终关怀实践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97-899.

[11] 赵缨,陈缨.多种护理理论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与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39-40.

[12] 黄霞,李继坪.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15,11(22):1932-1933.

[13] 彭幼清,俞海萍,张晓莉.问题管理模式在外籍患者跨文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1):4-8.

[14] 蔡桂芳,刘玲,李秋莲等.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应用于产科护理人员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3(18):837-839.

[15] 池迎春,陈娜.涉外病房跨文化护理中有效交流的探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3(17):1657-1659.

[16] 张晓莉,彭幼清,俞海平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33-135.

[17] 周艳,李春英,周登滨.多元文化护理的缺失与护理教育的应对[J].吉林医学,2014,25(3):57-58.

[18] 李胜兰,杨芳,卢志伟.文化关怀理论在护生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现代医学卫生2007,23(6):947-948.

[19] 李鸿艳.以护理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为依托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1A):2903-2904.

[20] 范家莉,孔悦.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4):1409-1413.

[21] 黄雪薇,郭宝江,Phyllis Butow.癌症与精神病人亲属心身状况及改善对策的跨文化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4(2):186—190.

[22] 霍苗.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现状调查与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7:15.

[23] 崔金波,蒋晓莲.国内跨文化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2A):366—367.

[24] 李娟,罗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跨文化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2(9):1058—1062.

[25] 王颖,毛琼.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中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C):3083-3084.

[26] 孙淑娟.我国现阶段跨文化护理的发展现状[J]. 当代护士,2013,5(15):5-6.

论文作者:高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论文_高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