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加快光伏建筑的发展论文_于战樵1,赵薇2,王建东

浅议新形势下加快光伏建筑的发展论文_于战樵1,赵薇2,王建东

1.烟台市芝罘区发展和改革局;2.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我国光伏建筑由于各类原因,应用推广仍十分缓慢,对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贡献仍未达到预期。当前光伏产业和建筑产业的发展都出现了转折性的新趋势,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光伏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光伏建筑;新形势

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能耗巨大的建筑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量的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最适宜与城市建筑直接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之一,更是成为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光伏建筑仍未实现规模化应用

相比于德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光伏建筑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光伏产业整体飞速发展,政府也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强光伏建筑规模化应用的示范推广,然而我国光伏建筑仍未能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占比16%,剔除其中的20MW以下农光、渔光互补集中式地面电站后,真正意义的光伏建筑所占比例更少,且绝大多数项目光伏与建筑结合的水平不高。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式光伏占光伏累计总装机容量的68.9%,在美国超过83%,德国超过85%,日本更是高达90%以上。

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光伏项目度电成本仍较高,而我国建筑可光伏利用的屋顶面积相对较少,采用光伏幕墙不但发电效率大大减弱,且安装难度较大,或者需要自动控制设备进行功率跟踪等,导致项目初始投资更高,投资回收期长,受益不确定。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光伏建筑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缺少能够兼顾发电、美观、易安装、易维护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产品。最后,光伏建筑产权复杂,特别是既有建筑,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多方协商解决较困难,且光伏项目使用期长达20-30年,使很多投资者和建筑业主对于光伏建筑投资带有疑虑。

二、当前促进光伏建筑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1.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

目前,顺应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新浪潮,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而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16年3月发布的《迈向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路线图》分析,到2030年,近一半的全球发电量将来自于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行业的比重将达到57%。

1.1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光伏建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最新发布,目前光伏和风电的发电成本已经能降至几美分/千瓦时,远低于化石能源的成本。我国目前光伏项目度电成本仍然较高,主要是由于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等原因导致的。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产能、产量居全球首位,电池成本已形成了国际竞争优势,据行业内预测,随着产业化技术的持续改进,我国光伏产业也将在5年内实现平价上网。同时,光伏技术的进步也逐步满足了光伏建筑玻璃幕墙效果和立面采光等各类应用需求,有力促进了光伏建筑应用形式创新设计和综合效率的显著提高。

1.2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转向光伏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制约,一是集中于西北地区的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与当地负荷水平不匹配,而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不协调,导致严重弃光现象,2015年部分地区平均弃光高达30%;二是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占用大量土地,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用地矛盾逐渐凸显。而光伏建筑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不占用额外土地,且就地消纳发电量,降低对电网的冲击,减少电能远距离输送的损耗,成为我国光伏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国家规划已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同时,2016年3月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更是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设限额,全额保障性收购,加强了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光伏产业投资转向光伏建筑。

2.建筑产业深入发展的需求

对于目前的建筑业来说,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产值增幅创下历史新低,都表明建筑业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粗放式、低端的快速增长模式已成为过去,“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了新常态下建筑业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的有效途径。这要求建筑产业必须改变以往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走标准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实现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宜居建筑。而光伏建筑绿色、节能、低碳的天然属性,和在实现智能建筑、提高建筑品质等方面的极大潜力,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中建筑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保障光伏建筑实施规模化应用的措施

1.提高光伏建筑产业化技术进步

一是加强一体化设计能力。将光伏作为实现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并联合光热技术等多种生态节能措施,应用“BIM+互联网”技术等一体化设计手段,使其与建筑同步进行规划设计,让建筑同时满足美观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等,充分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二是加强构件型一体化光伏组件的产业化。结合建筑产业化趋势,大力推进一体化光伏组件的大规模产业化研究和应用,实现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降低成本,提高建筑质量和品质。

2.抓好标准规范的编制和修订

改变目前我国光伏建筑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尽快制定完善行业标准。一方面大力推动光伏建筑领域中有关的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规范及工法图集,解决光伏建筑设计协调性、结构安全性、施工图审查、系统测试、工程验收、维护便捷性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光伏建筑各类组件产品的行业标准,从系统技术指标、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推动光伏建筑尽快进行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

3.推动光伏建筑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我国目前的既有建筑体量巨大,节能改造工程意义深远,虽经政府推动已在外墙保温、外窗及屋面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则几乎还是空白,积极推动光伏建筑技术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节能效果,提升建筑品质,而且能更有力发挥示范效果,促进光伏建筑发展。一方面要创新管理办法,引导解决好产权问题;另一方面要改革创新方法,解决光伏建筑项目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问题。创新融资方式,除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渠道外,推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电站资产融资担保等新兴融资方式。

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伏建筑应用必将引发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不但使我们拥有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生活和办公场所,而且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征.光电建筑一体化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J].中国电力报,2011(6):第二版.

[2]2016年建筑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J].建筑,2016(4):17-21.

[3]王俊.我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实践与发展建议[J].建设科技,2015(6):39-40.

作者简介:

于战樵(1979—),男,山东烟台,烟台市芝罘区发展和改革局,工程师,硕士

论文作者:于战樵1,赵薇2,王建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

标签:;  ;  ;  ;  ;  ;  ;  ;  

浅议新形势下加快光伏建筑的发展论文_于战樵1,赵薇2,王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