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乡村振兴的教育考卷论文

答好乡村振兴的教育考卷

文 | 谈松华

乡村教育振兴,这既是一个中国教育人的百年梦想,更是一个新时代面临的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中国教育先贤们如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都把建设乡村教育作为实现改造旧中国梦想的起点,他们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开辟了乡村教育建设之路。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讨新时代教育振兴的现实道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坚持不懈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教育先辈们“人人有书读”的普及教育、平民教育目标已经实现。但是,如果从教育民主化,从“人人享有包容而公平的优质教育”的要求而言,乡村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尤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乡村学校的“空心化”与城镇学校的“大班化”并存,乡村教师流失和老化与学生辍学和厌学并存,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和信息孤岛现象并存。不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难以实现。为此,我建议从三个方面研究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第一,以创新思维构建有利于乡村教育振兴的社会环境,使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于教育提供的智力和文化支撑,乡村教育振兴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形成相得益彰的互动机制。

如果监测系统发现某个部位故障时,要求能及时地确定故障点,并尽快进行维护或者更换。因此应该尽量简化模块的种类和结构,其需要具有报警和自诊断功能。

1 本刊辟有论著、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基础护理、心理卫生、个案护理、药物与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调查分析、经验交流、海外之窗、护士笔谈等栏目,欢迎广大护理人员踊跃投稿。

第二,以创新的精神开拓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中国乡村教育的地域差距明显,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动态调整乡村学校布局、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乡村教育、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

第三,以创新方略积极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动员社会组织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扩大乡村教育的优质资源,凝聚社会合力,完善共同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动力机制。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整体来看,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方面,政校行企每一方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普遍缺失,还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教育科研能力较弱、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落后等现象,急需“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方能有效达成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视察重庆乡村学校时,再次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儿童的亲切关怀和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必将鼓舞和坚定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担当振兴乡村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汇聚众力、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乡村教育的振兴指日可待。

不久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任重道远。我们深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需要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少一点“面子工程”,多一点“惠民工程”,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使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

《教育家》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010-67071245 67071542 62253451 67078249 gmjyjzz@126.com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轮值主席)

标签:;  ;  

答好乡村振兴的教育考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