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_吴岩

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_吴岩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 课堂是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中心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2016年9月在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研究成果对中国学生身心发展核心素养做了界定。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对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课堂是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一种轻松的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有更丰富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起源于良好的问题情境,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课堂上实施探究学习能起到积极的启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是我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根据市教委号召,我校也在为建设生态园林式校园积极准备着。本周六大队部就要组织同学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计划将有12名女同学18名男同学利用假日来到校园参加此次义务植树活动。如果把女生男生分别分成几组,并且每组人数相等,每组最多可以分几人?女生将分成几组?男生将分成几组?在这里我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创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从探究任务的特点来看,“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学科中的、已经有明确结论的问题进行探究,注重的是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等活动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胆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刚学完以个位数为标准来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学生也会错误的运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学生会提出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三整除。这时,针对这个观点,我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见解,以理服人。通过讨论汇报,学生们知道了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是由个位上的数决定的,那么该如何判断呢,能被三整除的数有何特征呢,学生从知识冲突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为学生提供两个研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手中数位表和不同根数的小棒,分别来组数。根据组成的数能否被3整除的情况,从中发现特征。方案二,根据一百以内的数的排列表,用方框圈出能被3整除的数。观察这些数,认真思考,看看她们都有什么特征。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案,独立探究。在根据所选的方案重新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将自己的探究发现进行交流,最后形成结论。我为学生提供了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学生不仅得到了数学知识,更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探索的精神和创造力。最后还引导学生随意写数进行验证,通过亲自验证,证明了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学生用例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通过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强化了理解,发展的思维能力,学习了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唤醒学生学以致用的主体意识。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这样的题目包含多种结果,具有神秘色彩,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约数和倍数整理复习》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当一回情报员来破译这个密码,A是能被5整除的数,B是最小自然数,C是10内最大质数,D加1就是最小的合数,E既是偶数又是质数,F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G是只有三个约数的偶数。题目一出,学生兴致勃勃。传统的数学概念复习课,往往以概念定义的表述为重点,内容较枯燥,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设计时大胆进行整合,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创造性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民主、和谐、互助的氛围的支持。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少民主、和谐、互助的氛围,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做耐心的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宽容的对待学生的出错,教学语言要富有鼓励性。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倡导合作交流。通过活跃思维的激烈碰撞,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思维的创造力、想象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提供民主、和谐、互助的氛围,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校教师,曾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是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曾多次参与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论文作者:吴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_吴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